<TABLE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FONT size=2><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left><tr><td><img src="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data-src="/Files/BeyondPic/2009-5/26/0952622175883283.gif" alt="淺談SONY高清攝像機的電影效果拍攝方法" title="淺談SONY高清攝像機的電影效果拍攝方法" border=0></td></tr></table> 若想拍攝出電影膠片畫面效果,首先要清楚電影膠片畫面是什么樣的。<BR> 其實,從來就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去說明電影畫面的視覺效果是什么樣的。我們常說的電影畫面效果更多的是指一種感覺。而這種感覺更多的是來自于人們對電影畫面的視覺積累。<BR> 電影畫面是由高素質的電影鏡頭將影像記錄在膠片上得到的,而電視畫面是由電視鏡頭通過CCD將影像記錄在磁帶上,因此不同的成像媒質與不同素質的鏡頭是造成電視畫面與電影畫面之間差異的主要因素。<BR> 與電視畫面相比,電影畫面的細節比較柔和自然;灰階的過渡比較平緩,因此層次比較豐富;在圖像高光部分,由于膠片的寬容度可以達到8檔光圈,因而保留了大量的高光細節層次,而在低照度區域則壓縮幅度較大,顯得整個畫面比較灰暗。另外,由于電影鏡頭通常都具有較大的光孔,而且35mm膠片面積也遠遠大于2/3英寸CCD的成像面積,因此,在拍攝時常常可以獲得非常小的景深。由于CCD的動態范圍大約只有600%,經壓縮處理后的寬容度只有近5檔光圈,因此攝像機所拍出的電視畫面由于高光部分的大幅壓縮而失去了大量信息。但是在暗部層次的表現上,CCD的成像質量可以和膠片相媲美;在灰階的過渡方面,由于視頻伽瑪曲線比較陡峭,因此在中間層次的反差與色彩還原上表現十分理想。在景深的表現上,雖然高清攝像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依然與攝影機有近三檔光圈的差別。</FONT></TD></TR><TR><TD height=152><TABLE width="40%" align=right border=0><TBODY><TR><TD><FONT size=2><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left><tr><td><img src="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data-src="/Files/BeyondPic/2009-5/26/095262217583187.gif" alt="淺談SONY高清攝像機的電影效果拍攝方法" title="淺談SONY高清攝像機的電影效果拍攝方法" border=0></td></tr></table></FONT></TD></TR><TR><TD><DIV align=center><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color=#ff0000 size=2>圖2 柯達膠片特性</FONT></DIV></TD></TR></TBODY></TABLE><FONT size=2> 通過以上對電影畫面效果與攝像機畫面的比較和分析,我們就可以利用攝像機的強大的畫面調整能力,去有目的營造電影畫面效果。<BR> 以深受好萊塢歡迎的高清攝像機HDW-F900的調整為例。<BR>首先,進入Paint菜單里的Detail調整頁,關掉Detail功能,以獲得柔和自然的電影效果。因為高清攝像機本身所能攝取的細節信息能夠滿足基本的需求,無需過量夸張的細節信號存在。然后,適度的調整Master Black Level,日外戲時設置在-10~-15左右,夜戲或日內戲時,設置在0~-4左右,當然,設置參數要根據劇情具體要求而定。再調整Master Black Gamma, 適當降低一些黑伽瑪電平,實現暗部區域的局部影調壓縮,增加黑位區域的表現力。這樣的設定可以保證了黑位足夠的密度。其次,調整Master Gamma電平到-20~-50之間,將中灰影調的過渡放得平緩,以豐富直線區域的色飽和度和層次。對于Gamma曲線的調整,有幾種不同的Gamma曲線類型可供選擇,但他們除了在灰階過渡上表現不同之外,在色彩還原上也有不同,因此在選擇了合適的灰度過渡后,是需要針對相應的色彩還原作調整。這種工作可以在Matrix或Multi Matrix調整電路當中完成。</FONT></TD></TR><TR><TD><FONT size=2><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left><tr><td><img src="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data-src="/Files/BeyondPic/2009-5/26/0952622175868404.gif" alt="淺談SONY高清攝像機的電影效果拍攝方法" title="淺談SONY高清攝像機的電影效果拍攝方法" border=0></td></tr></table> 對于高光部分,適當的調整拐點Knee(增加)和斜率Slope(減少),同時,依據畫面要求調整白切割電平,可以擴大影調的范圍,盡可能多地容納更多的高光細節和層次。<BR> 通過以上的調整,可以將畫面的影調調整到與電影效果極為相近的程度。尤其在畫面的黑位、暗部和灰部過渡部分,與電影畫面相差無幾。高光部分的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但如果在攝像機上使用電影鏡頭,效果會有明顯改善。至于景深的差異,可以通過加大相應檔位的光圈或使用相當的長焦距鏡頭來彌補。<BR>對于畫面的色彩控制,一方面可以通過使用手動色溫控制來替代電影濾色片的使用。另一方面,使用Matrix或Multi Matrix 功能調整畫面色調,達到色彩的準確還原。<BR> 在用HDW-F900拍攝電影時,還應注意電子快門的使用,最好是打開電子快門,用1/48秒來進行拍攝,這樣可得到與電影一樣的動態效果。</FONT></TD></TR><TR><TD><FONT size=2>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些粗略的建議,希望能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與提高。</FONT></TD></TR></TBOD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