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電視臺的技術工作總是和苦、累分不開的,所以大部分干將都是男同志,但是現任中央電視臺播送中心黨總支副書記兼工會主席的彭香蓮,卻和技術打了半輩子交道,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當了21年的轉播車“管家”,如今管了播送中心整個大“家”,而技術業務也同樣沒丟,被譽為CCTV播送中心的好“管家”。</TD></TR><TR><TD> 彭香蓮是河北人,1978年以優異成績從成都電信工程學院(現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電視專業畢業以后,她就被挑選來到了中央電視臺,一開始就和轉播車打起了交道,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當記者與她進行了一天的長談后,才知道除了苦和累之外,在她微笑的背后還有很多與中央電視臺直播大事有關的故事。</TD></TR><TR><TD> </TD></TR><TR bgColor=#ccffcc><TD><FONT color=#ff0000>親歷中央電視臺轉播車的變遷</FONT></TD></TR><TR><TD> <TABLE width="43%" align=right border=0><TBODY><TR><TD><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right><tr><td><img src="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data-src="/Files/BeyondPic/2009-5/26/095262218076848.gif" alt="彭香蓮—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播送好“管家”" title="彭香蓮—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播送好“管家”" border=0></td></tr></table></TD></TR><TR><TD><DIV align=center><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color=#ff0000 size=2>悉尼奧運會深演播室</FONT></DIV></TD></TR></TBODY></TABLE>彭香蓮剛到臺里上班時才25歲。那時,她用的是兩輛老式“東芝”轉播車,車體笨重,錄像機和攝像機都不靈巧。攝像機機頭大得必須有一個人扛著,另一個人安裝,用的電纜也是85芯,極粗的那種。當時,在轉播車上像她這樣專門學電視專業出身的女同志并不多,所以但凡精細、重要的活全都要由她親自動手干。<BR> 1984年,臺里換了兩輛“日立”車,彭香蓮也就隨之使用起新的設備來。1985年,德國總理送給中國一輛轉播車,由中央電視臺負責接管,臺里便派她到德國去接收設備、調試安裝系統。應該說,這輛車在當時已經算是比較先進的小型轉播車了,有3臺攝像機:2臺座機,1臺便攜式攝像機,但是錄出的節目是B格式磁帶,每次錄完節目回來都得連夜加班轉成C格式。1994年,臺里又派彭香蓮等一行五人到日本改裝“池上”的轉播車,雖說系統總體設計是日立公司,但,每一根線每一個點都要由他們去的人親自接,親自焊。所以,她對這輛車的感情也最深,并且一直用到現在。</TD></TR><TR><TD> 在轉播車上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彭香蓮所附出的勤勞和汗水連她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每次外出錄制節目,她都要認真地對設備進行檢修和調試,絕對確保信號通暢。她還特別愛護屬于“她自己”的所有設備,誰要是搬卸機器時不小心磕碰了一下,她就跟他急,心疼得不得了。</TD></TR><TR><TD> 1998年,彭香蓮做了“播送中心”的書記。與轉播車有這么多年的親情,“離開時還真有點舍不得。”她說。所以在領導和她談話時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不脫離業務。領導也很了解她,所以每有重大活動,都給她委以重任,和大家一起制定、實施技術方案,并領銜擔當一個方面的工作。在過去的2000年里,她所在的播送中心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央電視臺很多榮譽,是中央電視臺報國家廣電總局的“先進黨總支”。而她本人則是中央電視臺報國家廣電總局的“優秀黨務工作者”。</TD></TR><TR><TD> </TD></TR><TR bgColor=#ccffcc><TD><FONT color=#ff0000>難忘激情和汗水同在的重大轉播活動</FONT></TD></TR><TR><TD> 在轉播車上的辛苦,不僅是要整天跟著節目走,而且是無論什么樣的環境、氣候都要應對。越到節假日越忙。有如現場接線,裝卸設備,這些男同志干起來都比較吃力的活兒,彭香蓮絕不甘心落后。她這么說:“女同志要么就別到轉播車上干,要干就別把自己當女同志。”由于她總是帶頭行動,所以中心里的很多年輕人都很受鼓舞,從而使黨務工作、技術任務都能迅速地、干脆利落地完成。</TD></TR><TR><TD> 彭香蓮對記者講:“轉播車上的技術工作說實在的的確很辛苦”但是,她無怨無悔。多年來,給她留下了很多難忘的記憶,很多感人的場面。1994年,老“東芝”車要換“心”不換“體”,做大修改裝。于是,她這個車長便帶領大家一起干起來。然后,又與導演一起率“中國質量萬里行”攝制組等一行人走了大半個中國。40多天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轉播車上度過的。每天一條新聞,攝、錄、編什么都干。白天采訪,晚上連夜編完,只有行車時間是他們的休息時間。由于每到一處必能真切地給老百姓做一些實事,所以,一路上的勞頓也就隨著倍受群眾歡迎而煙消云散了。</TD></TR><TR><TD> 轉播工作除了辛苦外,有時還有生命危險。比如香港回歸那次,微波組的一位同志剛把設備架在30多層高的樓頂,一陣大風吹來,差點把設備和人一起卷走了。大家嚇壞了,可是那位同志卻在報話機里笑著說:“香港還沒回歸,我差點回歸了。”彭香蓮指著額頭一塊傷疤說:“這是澳門回歸時的記號”。此外,她以前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架微波設備時因給鐵管子撞過,直到現在也還留有一個小小的記念呢。</TD></TR><TR><TD> <TABLE width="44%"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left><tr><td><img src="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data-src="/Files/BeyondPic/2009-5/26/095262218078043.gif" alt="彭香蓮—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播送好“管家”" title="彭香蓮—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播送好“管家”" border=0></td></tr></table></TD></TR><TR><TD height=7><DIV align=center><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color=#ff0000 size=2>泰山頂上調試機器</FONT></DIV></TD></TR></TBODY></TABLE>2000年元月,中央電視臺要在泰山頂上拍攝新世紀的日出。這就要到泰山頂架設一套六訊道EFP設備,類似這么大型的高山上架設設備,中央電視臺在播出史上尚屬首次。已上任中心書記的彭香蓮當然要親自掛帥,帶領一個小分隊登山,搭建拍攝場地。由于地形的艱難,他們每個人都必須親自帶著設備上山。泰山頂上只有零下十幾度,小伙子們卻都累得滿頭大汗。這么低的溫度,設備根本無法正常工作,彭香蓮便想辦法給設備作了衣服保溫,外加揉搓“寒痛樂”,把能夠生熱的藥袋放進特制衣服里,從而保證了機器能正常工作。在拍攝的前幾天,彩排幾次的天氣都很好,可到真正需要拍攝日出的前一夜,氣候卻變了。又是霧又是雪,松樹上全是松掛,彭香蓮又一個擔心出現了:山頂的微波設備、電纜頭、插銷板會不會被大雪覆蓋?她決心帶領幾個人上山去看看。幾個人幾乎全都是手腳并用爬到山上的。時間已是夜里12點,趕忙包好微波設備,把電源插銷板用防雨布保護好。返回駐地時已是凌晨3點,顯然是不能休息了,馬上就得準備直播,干脆直達拍攝現場。遺憾的是,日出的壯觀場面因為下雪沒法看到,不得已只好把前幾天彩排時拍到的畫面播點兒出去,權且作為一個星期準備和辛苦的成果吧!除此之外別無遺憾,特別是沒出任何技術差錯。拍攝結束后因為還有另外的任務等著用設備。當天就得下山,于是,所有的技術、編播人員又都投入了搶運設備的工作。</TD></TR><TR><TD></TD></TR><TR bgColor=#ccffcc><TD><FONT color=#ff0000>好工程師、好妻子和好母親不矛盾</FONT></TD></TR><TR><TD> 1994年彭香蓮已經是高級工程師了,她在轉播車里度過的人生是豐富多彩的。這種豐富并不只是跑遍了全國各地,還來自她每次外出雖沒時間欣賞風景卻圓滿地完成了件件轉播大事的成功感。如今,作了播送中心的副書記,從原來專職技術工作到如今的專職黨務工作,業務還不能丟,出差、帶隊、搭建系統,樣樣都不能少,所以她更忙了。</TD></TR><TR><TD> 在彭香蓮丈夫的眼里,妻子是完美的。他深深知道,彭香蓮在他身上付出很多很多而自己在家里卻很少做家務活兒。彭香蓮有一手好的縫紉功夫,很多衣服、被罩都是親自設計、親自做。也許是在臺里搞技術養成的習慣吧,家里不管什么東西壞了都是自己修,連抽油煙機都是自己安裝的。</TD></TR><TR><TD> 丈夫在廣院主管招生工作,一到招生的時候,電話不斷,常有人登門造訪。為了避嫌,往往都是被彭香蓮“拒之門外”,她認為:“每一個貪官的后面必有一個貪心的妻子”。許多親友勸她別這樣死心眼,否則少不了得罪人。但彭香蓮堅持自己的原則:“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輕松、活得安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