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比實驗室聲音平臺部總監杰弗里·里德米勒多年來一直在解決不同類型的節目素材音量不一致的問題。他是杜比在此領域的兩種主要產品LM100廣播電視節目響度計和DP600節目優化器的支持者,并為響度最佳實踐大聲疾呼。
自從ITU BS 1770-2、EBU R128和ATSC A/85等標準頒布以來,里德米勒現正著眼于處理此問題的下一步。
“我的確感到我們取得了很大進展,”里德米勒說,“杜比對此投資很大(考慮關于響度范圍、動態和元數據的所有信息),因為它不僅對正確和恰當使用我們的格色非常重要,而且對創作團體乃至設備制造商了解標準并接受它因而在人們受到監管或罰款的威脅時他們不自動返回最低標準也很重要。”
里德米勒認為現在的工作是如EBU和ATSC等的組織繼續加強合作,大量“睿智的人”考慮此問題和所涉及的實踐,最終目標是消除大家的擔心及向他們顯示響度問題并非那么難已解決。響度難就難在不同聲級的主觀評價,因人而異,使得整個領域顯得神秘。
里德米勒表示實際情況要簡單得多:“不要理許多說法和文章內寫的東西,它歸根結底就是幾個關鍵的東西。我們擁有被全世界大量人士精心審查過的好措施,我們擁有在對聽眾重要的素材上開啟此措施的方式——測量峰值和傳輸元數據及在消費設備上建立參考聲級的方式。”
盡管如此,依然存在疑惑,尤其是對制作/分發鏈中開始處理響度的最佳點以及在通向家庭的路上是否還存在薄弱環節。杜比的立場是響度應盡可能接近整個流程的起點得到正確處理。里德米勒表示:“若你把一個的確制作精良的內容(帶有代表響度和力度變化的信息)進入此系統,那么在另一頭的最終結果就恰如你所愿。你在各個頻道上都有一致性。人人都自證清白,因此焦點在上游。”
與任何銷售設備和技術的廠家一樣,杜比并不把自己限制于一個細分市場。該公司還開發了DP600,把響度控制進一步往下落實到分發鏈,現在把技術許可給其它公司。里德米勒稱任何響度技術應構成一個簡單的素材驗證和核實系統的基礎,對整個過程不可能被攻擊或欺騙充滿信心。
“這可能從后期制作工作室到廣播機構,到衛星或有線電視運營商,他們能夠檢查內容或稱我信任它,然后繼續發送給家庭,”他解釋道。“在不存在信任或信任傳遞機制的地方,可開始進入合規過程。如果人們的確努力工作創作在所有設備上都出色播放的有吸引力的內容,并且所有這些作品不是到下游,他們可能問自己為何自尋煩惱、投資如此多的時間于建立這種沉浸式體驗上。”
另一潛在危險是廣播機構(尤其是本地的)和如有線前端運營商等的服務提供商將回到里德米勒所謂的“安全港”方案。他警告說,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可能令電視聲音回到上世紀70年代NTSC音頻的時代。“從美國的角度而言,由于本地廣播機構接收電視網的內容,我認為這很可能發生,”他說。“我們處于高風險。這還意味著內容通過有線或衛星被再分配時的風險。優質電視網內容風險可能低,因為它們與播出該內容的平臺有深度配合。”
但這種威脅在歐洲的嚴重程度可能低些,而是在相同的播出平臺上的不同頻道之間差異很大。希望是非音頻人員減少對響度計量和監測的困惑,不那么提心吊膽,因為它僅僅是全流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獨立流程。正如里德米勒所總結的那樣:“全部棋子都擺在那里,正在開始帶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