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毋庸置疑進入了多屏時代,全世界消費者都要求能夠隨時隨地在各種平臺上觀看內容,尤其是在移動設備上。此外,消費者對所有設備上內容的可獲得性的關注暫時還超過他們對內容質量的關注,并且所謂的“第一屏”,對某些人來說是電視,而對另一些人則是手機,不一而足,對內容的要求和觀看體驗的要求自然多種多樣。內容提供商為生存為取勝,就必須滿足消費者這些要求,為他們提供所需的靈活的觀看選擇。

內容消費轉向移動設備為內容制作者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從內容發行的角度來看。每一種設備都有其特有的內容存儲和顯示方式,但內容制作公司不可能為每種設備都量身定制獨特版本。
不同的設備有不同的分辨率、幀率、幅型比和語言。實現跨所有設備發行的文件的通用性和標準化對減輕上述挑戰大有幫助。單一格式自然最理想,但這只是夢想,更現實的目標是制定最少數量的能滿足全部顯示設備要求的標準。
多種格式的標準化將簡化分發過程,使內容能夠普遍和經濟地分發給所有設備。標準化進程將令內容制作者更容易為目標設備優化音頻和視頻。當然與此同時,內容制作者必須考慮為某一種設備準備內容的成本與收益。
現在面臨的挑戰是當引入一種新格式時,內容制作者也必須適應其要求,而標準提供將它們集成進現有的內容制備和分配工作流程的手段。
技術突飛猛進使標準制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挑戰和更重要。為防止媒體分發和消費領域斷裂,業界合作極為關鍵。由于不可能滿足每一種設備的特定要求,內容制作者必須創作能盡可能廣分發的高質量作品。
總之,多屏時代內容依然為王,而讓內容高效經濟地分發到所有屏幕,使消費者有優質的觀看體驗,所有平臺上格式的標準化極為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