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不能做成talking pancake!”創科總經理戴承鈞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在6月剛謝幕的中國(上海)電影技術展覽會暨上海國際電影技術論壇(CIFTE)上,戴承鈞對3D的制作、籌備、3D設備及拍攝技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所在的創科有限公司致力于3D電影和電視的技術與產品推廣,并引進多款國外3D設備,因此他對3D制作頗有心得。戴承鈞認為3D要給觀眾呈現的,是一種有厚度的畫面質感,而不是像扁平的煎餅(pancake),沒有厚度與層次感。近幾年國內3D電影制作的效果不一,這與國外曾經相似。反觀國外曾制作過大量低品質3D,讓觀眾很失望,導致觀影興趣下降,隨后人們開始重視3D拍攝的品質。3D產業從下滑后慢慢重新崛起,這是3D技術發展的正常過程。

究其因,為何有些3D讓觀眾難以接受?論壇上STEOREOLABS公司CEO Cecile Schmollgruber總結了以下幾個導致3D低品質的原因。有時當觀看品質差的3D影片時,觀眾會感到頭暈、不舒服。那是因為在拍攝過程中,兩臺攝影機的畫面沒有校準好,攝影機一高一低、畫面尺寸大小不一、空間量設置錯誤等等因素,導致拍出來的3D畫面會強迫大腦自身融合影像,觀眾觀影容易頭暈;此外,空間量設置過大亦是因由,例如遠屏和近屏的視差設置過大時,也會產生不適。視差過大,會造成空間變形。因此如何正確的運用拍攝技術以及3D設備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3D指導重要性
要拍出好的3D作品,就要求嚴格操作3D攝影技術,需要透過比較專業的3D指導來完成。戴承鈞在講座中特別強調了3D指導在3D制作中的重要價值,以及3D指導特殊的拍攝技巧,并呼吁制作團隊重視這一特殊職位。他討論道:盡管許多人開始掌握3D技巧,對于很多導演及攝影指導來說3D仍然是一個新興技術。一部3D電影,3D指導越早投入3D制作中,拍攝的品質就有可能越好。事實上3D指導負責了整部影片的3D效果,從前期腳本、到分鏡、場景設置、3D特效、一直到最后3D效果的呈現,讓觀眾看到最好3D電影,他對這些負有絕對的責任。

有人認為3D指導與攝影師都是參與拍攝,為何一部3D電影非納入3D指導不可?且看看3D指導與攝影師的區別。3D指導在拍攝時一般會選擇比較廣角的鏡頭,跟一般攝影指導不同,出來的實質效果也很不同。使用長焦的鏡頭來拍攝,它的壓縮效果讓拍攝的物體呈現比較扁平的圖像;用比較偏廣角的鏡頭,可以使拍攝的物體看起來更有真實物體的厚度,更有立體感,事實上目的是讓畫面有更大范圍表現空間的內容。另外,攝影指導比較喜歡拍特寫鏡頭,3D指導的選擇會稍寬,構圖也會寬松一些。
花費資金雇傭有經驗的3D指導,可幫助團隊更快速有效的執行3D拍攝,從而提升3D品質。可喜的是現在人們慢慢意識到3D指導的重要性,不少電影已經聘請3D指導。比如最近籌拍的《白狐》、《鬼吹燈》、《皇城北京》,以及即將制作的大片等,都已經確定有3D指導。
2D與3D拍攝“相輔相成”
2D轉3D與3D拍攝可以“相輔相成”,這究竟是什么含義呢?為此戴承鈞條分縷析,從2D與3D拍攝的難點,到“2轉3”及“3D實拍”的拍攝手段上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導演經常會納悶,他們習慣的2D拍法在拍攝3D時卻不揍效。戴承鈞解釋道:這是因為拍攝時不止靠技術,也涉及到藝術的講究。3D比2D多了一維空間,在表現手法和表現力上有其特點。所以,主創需要與3D指導進行切實溝通,來制定拍攝方案,拿出合適的拍攝計劃。比如傳統的2D拍攝方法中,角色對話時可分成好幾個鏡頭,在“我”講話時有特寫,“你”講話時也有個特寫,再拍一段別人看著“我們”的特寫。這3個鏡頭剪輯成一個鏡頭。2D習慣剪接,而在3D的表現上來說,如果把它們串成一個鏡頭表現會更好。例如有些場景2D計劃使用6個鏡頭拍攝,利用現場設備拍攝3D則從特寫到移動、到拉背、到廣角,最后整合成一個鏡頭。從觀影角度來說,在觀看3D時觀眾需要時間適應,剪輯太多則效果不佳,畫面看起來好似觀影者自身的位置不停地快速移動。
無論電影選擇2轉3,抑或3D實拍,都值得主創人員考究。雖然現今技術已經很成熟,但2轉3有先天上的不足,且費用相當昂貴。那么,實拍3D呈現的空間感和物體的厚度很好,是否應該都用實拍呢?戴承鈞認為,那也大可不必,這既有成本的考量,還有實拍很難或不可能的情形。相對于單機只有幾公斤的重量,要進行難度較高的攝影機移動,或特殊的機位,3D這種比較大的設備會相對困難;譬如一些高角度在受限的空間中很難架設。以及特殊的演員表演動作等各種因素導致一些鏡頭3D實拍難度較大時,可以考慮前期用2D拍攝,后期用2轉3來制作。以前曾經和靈動力量文化傳媒的技術領導討論過“2轉3”,或者“3D實拍”這類問題的看法,最終同樣認為“2轉3”與“3D實拍”需要互相結合。兩者互相搭配則更加流暢,效率也可兼顧,兩者結合,是更有效率的方式。

3D拍攝時快速與品質兼顧,支架設備是關鍵
3D拍片現場每一分鐘都是錢,怎樣兼顧品質與開銷呢?Stereotec公司創始人兼CEO Florian Maier認為速度對3D制作來說是必要條件,支架設備是拍攝速度的關鍵之一。論壇間他仔細解說了3D支架設備需要具備何種性能,以及如何巧妙使用3D支架設備讓拍攝制作有很好的經濟效率。他具體解釋道:如果采用的設備沒有達到拍攝要求時,拍攝多出的時間所花費的價格將遠遠超過采購設備時花費的;現場拍攝不夠好時,在后期也會花費大量資金做修正。所以設備的正確運用是成就經濟3D的一大助力。
何種性能的支架是3D指導的最愛?Florian總結了以下幾個條件。支架的堅固穩定是拍攝順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機器的移動、仰俯過程中,畫面一直保持精準及其關鍵。要達到這樣穩定性能,高精密的整體機械設計和采用碳纖維做主結構的支架,是明智之選。其次,3D拍攝系統必須是開放性的狀態,所謂的開放性,就是要兼容各種品牌的控制系統。支架要能最大化的兼容不同品牌及型號的數字攝影機。再者設備需要能肩扛、上斯泰尼康、上搖臂等,各種拍攝需求都能夠滿足。支架可簡易操作,安裝了機器后可輕易的更換鏡頭、做調整等,支架需具備靈活性。如果可能,支架設備上配備精確數字表對工作很有效率,當校準數字表后,機械拆卸后重裝時不需要做較大調整,查看表的數據即可快速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拍攝環境有時可非常復雜,當出現誤差時,必須快速、且不需靠近支架的情況下進行校正,在設備的調控上鏡頭部分包括變焦、光圈、焦點必須成對、且同步;夾角、高低仰俯、水平的參數控制等等都滿足的情況下才可以做到經濟快速。Florian以其拍攝的《女巫獵人》3D版做展示,原本計劃預算在8000萬美金的2轉3電影,后來巧妙利用Stereotec支架設備進行3D實拍,因其滿足上述的綜合調控能力,使操作達到快速的實拍3D效果,后期節省大量資金,因其速度與2D一樣快,且不需花費在后期的2轉3上,所以最終電影有超過50% 的鏡頭都采用了實拍。這項例子證明實拍3D如果做到高效率的話,可省去大量資金。戴承鈞說道:“國內也開始制造3D支架,但是要做到11種參數的完整控制并非易事,精度及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D分析工具的巧妙使用,讓制作的過程更簡單
如果缺乏工具來幫你做分析參考時,3D常常比2D多出2倍的制作費,STEOREOLABS公司CEO Cecile認為3D分析軟件可以成為3D制作的便利工具,為拍攝節省大量設備調整時間,也省下不少麻煩,為此她詳細講解了3D分析工具如何令3D制作更精確、便捷。
以創科代理的STEREOLABS主推的3D分析軟件為例,當攝影發生誤差時,人眼無法立刻分辨,由于此款3D分析軟件分析精度可達0.01個像數點,并可以實時顯示高低、水平、夾角值、畫面大小、焦點的誤差,可從直觀圖中清晰找出誤差。分析出的圖像有3個直觀圖形,3D零屏在設定的參數范圍內呈現綠色,圖形列出遠屏線,近屏線,近屏為出屏的畫面,遠屏為入屏的畫面。當超出設定范圍,軟件將快速提示,遠屏呈現橙色,近屏呈現紅色。從系統結構上看,全部參數都可被遙控,也可自動做歸零動作。大部分3D制作都會傾向與采用變焦鏡頭,這款分析軟件可從鏡頭最廣角到最遠焦,每個鏡頭焦段都可分析出來,并自動調整,從而免去誤差直接拍攝。校正時既可人工校正,又可機械校正,亦可以同時操作。
該系統元數據的管理做得直觀與人性化。系統與攝影機時碼聯系在一起,并會把分析每一幀的畫面并記錄下來,當3D發生錯誤時會得出完整的錯誤報告。后期制作時就可以通過質量報告的數據直接修正,提高操作效率;在做特效時也很適用,可以參照數據做前景與背景;如果有全參數可控制支架時,它能夠快速做校準,在環境不同時可自動調整;拍片現場可能出現各種奇怪狀況,溫度過高造成鏡頭變化等,精密的像數分析及修復動作可以使畫面維持最佳狀態。操作時甚至不需觀看畫面,只要看數字就可快速調整。

全自動3D攝影系統
假設將繁重的兩臺機器簡化成一臺,卻能拍出3D效果會如何?既免去了兩臺機器校對的麻煩,又可使3D拍攝流暢如2D,這并非不可達成。以上談到,要想制作一部好的3D電影,3D實拍時兩臺攝影機使用人工校準難度較高,效率較低。上海弼智仿生高科技在展會上重點推出其全自動3D攝影系統,賦予攝影工作者一個直觀的3D拍攝簡易模式。其全自動控制原理是基線長自動調節理論。在滿足3D安全基準的前提下,根據被攝物體計算出能夠獲取最佳立體效果的3D影像的基線長。根據該理論研發的基線行自動控制系統可在攝影師調焦過程中自動調節兩臺攝像機的距離,得到物體的最佳3D影像。該公司還展示了其標準輻輳模型。該模型利用人眼觀看物體時的相對位置關系原理(標準輻輳原理)應用于攝像機姿態調節控制系統上,使雙眼攝像機隨時保持標準輻輳關系。該公司的平行式主動3D Rig系統BinoQ-P3除了可自動調整最合適的基線長外,還可自動修正攝像機間的相對姿勢,對應左右攝像機的同步操作。
3D拍攝技術與設備的巧妙運用使我們看到3D的智慧之光,好的技術得以推廣和革新。畢竟3D的目的,是輔助觀眾觀影享受。Cecile強調:“3D電影重要的是故事本身,3D只是幫助觀眾更好的進入故事,而非票房的保證。運用好的工具,可將制作費用降低至2D制作水平,從而達到3D的回報,2D的效率。”
未來3D市場前景光明
今年的北京電影節和上海電影展中,一些國外品牌也加入中國市場尋求發展,市場內的3D品牌、3D作品及節目、3D制作工具、3D制作技巧被廣泛運用。令人欣慰的是國外已經注意到中國3D市場的發展潛能,并投入大量資金,技術合作。中國也在大力發展自身的3D拍攝技巧,學習國外先進的拍攝技術,完善及正確運用3D工具,并積極改進自身的3D知識修養。國家產業政策的傾斜亦促長3D產業,并起到正面的推動作用。當觀眾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優質3D作品并喜愛欣賞這一類觀影模式時,這種現象也會反作用于制作團隊,促使團隊重視3D的制作品質,進而提升3D的觀賞價值。
對3D的未來,戴承鈞十分看好,尤其是在中國,目前是“3D瘋”,幾乎全球的3D人才都在往中國跑,這當然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形勢相對樂觀,電影電視市場前景廣闊,而從支持中國家電產業的發展,中國也有發展3D的特殊需求。
在今后國內3D發展的道路上,戴承鈞認為:“國內開始慢慢掌握到3D技術以及藝術的內容,觀念也正確,3D制作出的質量將比以前更好。未來大量好的3D內容,很可能會在中國產生。3D制作的技巧現階段比兩三年前來講,已經達到一個良好的水平。科技進步飛快,各種好的設備開始使用,但3D技術手段仍在變革當中。國內成熟的3D團隊確實存在,在巨大的利益推動下,人才數量已不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中國3D要發展好,人才培訓是關鍵,有足夠的人才,才能做出好的3D內容,吸引觀眾觀影。”

Florian簡介
Florian是一位極具知名度的立體攝影師,屢次拿下許多國際大獎,近期他在好萊塢榮獲了由國際3D協會頒發的五項盧米埃電影獎(Lumiere Awards,相當于3D界的奧斯卡獎),即最佳立體攝影獎、兩項最佳3D故事片和兩項最佳3D廣告獎。 他一直致力于3D領域的研究。作為Stereotec全遙控3D立體支架系列的設計者和策劃者,他還積極投身于第一線的拍攝現場,擔任許多故事片、廣告以及短片的高級立體攝影師:
3D故事片:例如《魔鬼歸來》、《漢斯和格萊泰 - 女巫獵人》、《維京小英雄-神的寶藏》、《熱舞國度》
其所創Stereotec公司同時提供3D服務,包含3D指導,從腳本(分鏡腳本)開始,拍攝則包含后期。他們的設備也用于《龍門飛甲》、《大鬧天宮》、《狄仁杰前傳》的制作中。
Celile簡介
作為3D立體解決方案的STEOREOLAB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她帶領團隊將3D制作推進到一個新的水平。STEOREOLABS公司研發了高度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加快了安裝速度,降低了人工干預,提高了3D的娛樂體驗。
Celile在光學研究院時,便開始從事3D圖像處理。2010年,Celile聯合埃德溫與奧利維爾,共同創辦了STEOREOLABS,為電影電視行業提供簡化的3D解決方案,向客戶交付優良的3D畫質。籌備中的《阿凡達2》將確立由其公司的影像分析軟件來制作。
Celile、埃德溫與奧利維爾曾兩次榮獲由法國研究部頒發的國家創新獎。鑒于她在3D領域的杰出貢獻,她還榮獲了多項殊榮,包括前法國總統薩科齊授予的2012年“年度企業家”稱號。2013年,她還獲得“年度金牌女企業家”的提名,認可了她在商界和技術領域方面的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