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Charter通信公司的收購,近兩年被華爾街頻繁“毒舌”末路將至的時代華納有線(Time Warner Cable),還是再次“傲嬌”了一把。
1月14日,美國有線電視及寬帶通信服務提供商Charter通信公司(Charter Communications),提出以每股132.52美元,收購時代華納有線(Time Warner Cable),包括債務在內,交易總價值或超出610億美元。
不過,時代華納有線的董事會迅速拒絕了該收購要約,理由是其出價過低,每股作價最少應達160美元。
蓄謀已久的買家和賣家
Charter通信公司從去年夏天開始就盯上了時代華納有線。這番蓄謀已久的收購背后,力推的人物則是美國傳媒界大亨約翰·馬龍(John Malone)。
約翰·馬龍以在傳媒界的一系列并購而聞名。2013年3月,約翰·馬龍旗下的自由傳媒集團(Liberty Media)以近26.2億美元收購了Charter通信公司的27.3%股權。在收購Charter通信公司過程中,約翰·馬龍豪不掩飾其對時代華納的野心,“我的目標是時代華納有線”。
在經過近一年的迅速發展后,Charter已經成長為美國第四大有線電視運營商,目前,Charter通信為美國25個州的大約520萬個住宅和商業用戶提供視頻、網絡和電話服務。
雖然Charter通信在實力上仍與排名第二的時代華納有線存在差距,但在華爾街分析人士看來,由于在AOL整合上的失敗,以及財務作假導致的信譽危機,再加上利用互聯網技術的NETFLIX等后起之秀的瘋狂追趕,時代華納有線沒落是早晚的事。
之于時代華納自身而言,沒落的認知在內部也早已就位。就在2013年年末,時代華納有線就進行人事變動以籌備未來可能發生的并購。新的首席執行官馬庫斯已經上任,馬庫斯上任后第一次公開講話就直言:“我將是決定是否出售公司為股東牟利的不二人選。”
盡管時代華納有線目前拒絕了Charter通信的作價,但時代華納在線仍對此次收購保持了開放的態度,時代華納在線的意圖很清楚,歡迎收購,但是每股作價請不要低于160美元。
買賣背后的行業變革
除了將目光放在兩者接觸對股價的影響之外,還不應忽視這類交易對于美國電視業的深遠影響。
事實上,在互聯網技術的沖擊之下,依靠傳統有線業務曾經稱霸美國的有線電視業巨頭們正在面臨一系列用戶下降、盈收放緩等問題。
早在2011年,全球領先的廣播電視研究機構TDG就發布報告稱,美國OTTTV(互聯網電視)和有線、衛星的付費電視此消彼長的趨勢不再是一種預測,而是已經開始變成現實。
在后來的兩年中,NETFLIX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們則用漂亮的數據將該報告的觀點進一步坐實。根據彭博提供的數據,截至2013年10月,NETFLIX在美國國內付費用戶數量就已經達到2993萬,相比之下,時代華納在線,歷經多年的發展不過才1500萬用戶。
在這一局面下,美國有線電視業的巨頭開始尋求出路。Charter通信在宣布收購意向之初,就表示期望通過收購時代華納有線,實現向美國38個州、約2000萬用戶提供電視、互聯網及電話服務,同時提倡雙方合并以應對新的競爭和技術,改變用戶的習慣。
華爾街分析人士稱,盡管從長遠來看,變革技術才是這些巨頭應該解決的要緊事,但技術的沖擊,讓這些“大象”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一次徹頭徹尾的轉身,因此,抱團取暖是最迅速的解決辦法。
而對于時代華納在線而言,內外交困的雙重鉗制之下,當下或許是售出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