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視像協會1月15日發布智能電視技術標準。隨著互聯網技術滲透和智能電視的發展,2013年國內電視市場繼續穩步增長,電視行業也面臨從產品技術到商業模式的巨大變革。

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彩電市場全年銷售4781萬臺,同比增長13%。智能電視占比達45%,預計14年將超過60%。
中國視像協會副會長郝亞斌介紹,這次出臺的標準前后共經歷3年,不僅對行業“產銷研”環節有所規范促進,也能更好地指導消費者挑選產品。
郝亞斌:涵蓋七八個方面。從硬軟件到應用,全有規范和技術標準,認證后會發給正式標志和logo,消費者按這個買肯定是真正的智能電視。這是準入級標準,之后用戶體驗的不同等級,要下一步逐步細化,先解決基本規范。
除了智能電視大爆發,過去一年中電視行業還體現出三大變化,包括:大尺寸高清產品爆炸式增長、渠道繼續向線上轉移、互聯網跨界新模式興起。2013年線上家電銷售規模達700億元,約占整體家電產值6%。
奧維咨詢總經理喻亮星直言,渠道更加扁平化給行業和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帶來徹底改變。
喻亮星:這是不可逆的趨勢。電子商務不是渠道,而是模式。從產品時代跨越到用戶時代,對消費者而言,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產品。從13年的數據看,單品暢銷型號全年幾個起碼下降30%,特別是大尺寸。
智能化加快了行業跨界的速度,小米、樂視等互聯網“攪局者”的出現,一度讓傳統電視廠商焦躁不安。隨著內容和服務增多,行業整體競爭已經邁入新的領域和境界。
創維集團中國區營銷副總經理胡軍華認為,互聯網廠商讓傳統電視廠商看到了“發掘終端銷售外盈利點”,價值鏈向前后端延伸的方向。但傳統電視行業已經走出互聯網帶來的困惑。
胡軍華:他們是打著“新產品新模式”來偷襲,結果把“大象”喚醒了,用這個詞是對他們價值的肯定。我們知道要轉型,我們要用互聯網思維和用戶思維,把用戶體驗設計到產供銷研體系中去,啟發很大;他們推了我們一把,但我們的工業沉淀和技術一下學不到的。
智能電視已被公認為移動互聯網經濟的大入口。郝亞斌指出,智能電視真正普及和成熟應用還需三至五年。期間,無論是傳統廠商還是互聯網企業,仍將圍繞硬件性能,自主操作系統以及向開放的第三方應用平臺全面競爭。
郝亞斌:各有各的優勢,真正滿足用戶需求的是產品的質量,用戶的體驗。而不是簡單噱頭或低價競爭,這樣才是有序和對消費者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