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艱難的一年
2013年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都可以算得上是艱難的一年,從業績數據可見一斑,從眾多業內人士的“叫苦”聲中也可得到印證。
按某財經版塊的描述,2013年是GQY視訊發展歷程中最為艱難的一年。盡管在之前成立了第三屆董事會,將公司交由職業經理人團隊執掌,逐步向現代股份公司規范化管理邁進,然而實際情況并沒有因為GQY的謀變而出現大的轉機,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發展,實際經營結果與經營計劃、預算目標形成較大差距。
同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威創,年報顯示該公司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10.15億元,同比下降15%;據來自中國經濟網的數據,威創股份披露的2014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10-1420萬元,同比下降80%-90%。作為國內視頻墻行業領軍企業,威創在2013年下半年及2014年第一季度營收及利潤下降,歸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2013年中期開始,整個VW市場的大型項目都面臨較大幅度延后甚至壓縮。
“B2G”遭遇政策寒流
B2G(business-to-government),顧名思義,是“商家到政府”的一種商業模式。“B2G”既是不少業內企業的業務重心,也足以彰顯自身品牌和產品品質。
2013年,新的領導班子上臺,厲行務實、節約的領導方針。《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頒行,一部分人拍手稱快,一部分憂心忡忡,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專業AV行業而言,各類節會、慶典、展會、晚會、論壇以及賽事等原本重要經營行業幾乎被攔腰斬斷,業務隨之大受影響,尤其是與政府關系緊密,嚴重依賴“B2G”模式的企業更是如此。政策對行業的影響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遭受“寒流”的業內企業不勝枚舉。
積極自救,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當然,政策因素只是一個方面,市場發展、技術更迭以及經營策略等對各個企業的影響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業內不少企業都面臨著困局,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難、用工短缺、經營成本高漲等“三座大山”的重壓,生存環境欠佳;同時,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戰成為不少企業無奈的選擇,行業盈利整體下滑;另外,新技術更新換代的節奏越來越快,客戶也越發挑剔,想要跟上市場發展的節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少企業為此飽嘗艱辛。
可以說,小企業有小企業的難處,大企業有大企業的痛點,就連鼎鼎大名的索尼也未能免俗。近來,索尼將涉足房地產市場的消息被廣為討論,盡管惋惜和擔憂的聲音四起,但“首先做能夠做的事情”無疑是一種積極的自救措施。
自救者,謀生存是底線,圖突破才是目的。
如上文所說,受大環境的影響,威創的銷售額和利潤均受到影響,但其主營業務持續領先,重點市場保持良好經營態勢,新業務也取得了突破。這與該公司順應市場態勢,積極謀求公司良性的突破式發展的舉動不無關系。除了原DLP與LCD拼墻業務,在新產品和新業務領域,小間距LED實現量產;同時,威創明確了向解決方案提供商升級的戰略思想,并通過價值鏈的延伸,為發展相關多元化產業奠定了基礎;另外,威創還重新構建了公司組織架構,加強高端人才引進,還引進IBM公司的業務領先模型,對公司發展戰略進行全面梳理,以有效支撐戰略目標實施。
同時,一些公司選擇以技術領先獲得競爭優勢。以索尼為例,在AV和廣電領域押注激光和4K。盡管目前有不少市場人士看淡4K,但索尼十分看好4K的發展,索尼認為,無論是4K以上分辨率拍攝設備還是制作設備都已經上市就緒,新的壓縮編碼算法能夠大大降低4K內容的數據量??梢哉f,采用4K進行拍攝、制作、發行、放映的條件都已經成熟。激光光源方面同樣如此,作為業界領導廠商,索尼一直走在高端顯示技術的前沿,率先在業內推出采用純激光光源的3LCD投影機,為市場打開了一道新的大門,具備強大的競爭力。
另外,針對行業內重“硬”偏“軟”,重“硬”偏內容而導致的產品同質化競爭局面,業內一些企業勇敢轉型,往軟件和內容方向跨出發展的一步,收獲不錯的市場反響。
政策層面的變化確實令行業內一些企業措手不及,業務大受影響,但是其中很多企業也受惠于此。比如“棱鏡門”事件之后,國家對于信息安全空前重視,相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產品就能夠順應這一要求,占領大量市場份額。所以,政策是一把雙刃劍,要懂得如何規避和利用。
就發展思路方面,廣州市馳瑞電子設備有限公司也十分值得一提。作為業內新近成立的一家公司,自成立之初起,馳瑞電子就確立了做“設計顧問”的發展思路。按照總經理李世賢先生的說法,就是 “產品銷售一定要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做好設計,在前期把好關,避免后面的工程出現問題,不為銷售而銷售,為客戶負責”。
他表示,馳瑞要做的,不單是產品的銷售和服務,還會包括系統的設計和咨詢,甚至有可能不涉及產品,而將設計和咨詢擺在主導地位。李總對專業AV行業,對未來公司的發展都表示了極大的信心。他表示馳瑞目前想做的,就是要在硬件的競爭路線之外,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結語:
事實上,不惟企業在探索,作為媒體平臺的我們也在探索——我們定期舉辦高峰論壇活動,組織頭腦風暴,品評市場、技術、政策發展變化,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我們與各行業協會合作,深入應用端,創建廠商與用戶直接對話的機會和平臺;我們也積極順應市場發展,在原有紙質刊物和網站之外,同時創立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通道,將廠商的產品和品牌影響力推向更廣。
大家都在積極求變,只為走出困局,走向美好,為專業AV行業持久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