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世界杯預選賽、決賽直播是上學時的82年世界杯,那屆世界杯時中國隊在亞洲還算是強隊,雖然最后關頭遭暗算,沒有出線,但自覺是看得第一屆也是最為激動的一屆,雖然是上百人擠在一起看一臺平時上鎖、尺寸不大的黑白電視機。

接下來就是在CRT彩電上看直播,電視機從老式變成了平直遙,再換成了高清液晶,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前幾屆決賽湊熱鬧是在咖啡館看的投影。而今年,由于比賽時間很痛苦,貓在床上拿著筆記本看就成了本人的最佳選擇。
1998年以前,看世界杯都是直播電視唱主角。2002年韓日世界杯,DVR和電視回看露頭。到了2006年世界杯,DVR開始流行,能邊看比賽邊互動參與的社交網尚未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0年南非世界杯,有了手機電視,流媒體直播出現,社交網盛行,觀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大聊世界杯,還有曇花一現的3D電視直播。

今年巴西世界杯,對很多球迷尤其是年輕球迷來說,是首屆只在網上看直播的世界杯。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又會發生什么?它會是首屆在任何地方都能觀看的真正移動的世界杯嗎?
而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也許會換舉辦國),八年時間一切皆有可能。當年日本與卡塔爾爭奪主辦權,曾許諾在全球的各個球場上提供真實比例的三維全息比賽直播,甚至提出在球員身上放攝像機,以便提供第一人稱視角。虛擬現實頭戴式耳機配合的虛擬3D體驗,將為家庭觀眾提供栩栩如生的如親臨球場體驗。
不過話說回來,3D或虛擬現實可大大提高家庭觀眾體驗世界杯,但總是無法媲美臨場觀戰。
體育是推動媒體消費習慣變化的生力軍。人們為了世界杯、奧運會,去買黑白電視機,換成彩色電視機、高清電視機,乃至被電視機制造商“忽悠”去買在家根本看不到4K直播的4K電視機。
說到4K,從高清到4K的質量提高對一般終端用戶可能不如標清到高清那樣立竿見影,因此,內容提供商和電視臺應努力為4K提供超越像素數的創新應用,也許如多屏體驗、終端用戶多攝像機控制、虛擬球員視角,乃至利用4K的完全虛擬現實3D渲染。不管哪一種應用,營造沉浸式體驗的音頻部分也不能忽略。總之,許多技術手段能使人們如親臨其境,而4K是重要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