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近日發布了旗下最新的硬件產品 Echo,一款圓柱形的小型桌式音箱,內置了像 Google Now 和 Apple Siri 語音助手的擴音器設備,能為用戶房間提供音控系統。
在發出語音指令之前,用戶需要說“Alexa”,以便提醒該音箱接受指令。它支持鬧鈴,音樂播放、天氣查詢,網絡搜索,新聞查詢等多種功能。據說 Echo 頂部配有的 7 個麥克風,使它在播放音樂同時仍能精準識別語音指令。Echo 可以在房間的任何角落聽到語音指令,為用戶雙手騰出更多空閑。
Amazon 推出 Echo 的首要動力是方便用戶在 Amazon 下單,從而成為繼 Fire Phone 強大的識別功能后又一優化購物體驗的工具。Amazon 已經為部分 Prime 用戶提供了 Dash 購物設備,內置了條形碼掃描儀和麥克風,可以方便用戶將各種商品添加到購物車中。用戶需要直接向 Dash 發出指令,而 Echo 的識別功能則拓展到了整個房間。

不過,Amazon 想做的也許更多。Echo 的推出可以說是 Amazon 向語音控制領域邁出的最大一步。該設備還能通過藍牙和 WiFi 與 Fire Phone 連接,或通過瀏覽器與 iOS、Android 及 PC 設備連接,實現多媒體播放功能。Amazon Echo 在用戶使用過程中采集大量數據,不斷“學習”用戶的生活習慣,從而成為一款越來越懂主人的音箱。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Forrester Research 今年早些時候預計,語音將在短期內成為用戶與電腦互動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家中。麥奎維對 Echo 發表評論稱:
“從谷歌到蘋果,所有的大型數字化平臺企業都努力在你的家中安裝傳感器。借助對 Nest 和 Dropcam 的收購,谷歌有了恒溫器和攝像頭,蘋果則推出了一套智能家居開發工具 HomeKit。但 Amazon 卻是首家在你家中部署麥克風界面的公司,它時刻準備聆聽你的指令。”
Amazon 為此已經準備了很久,前年他們收購了語音識別技術公司Yap。去年 Amazon 收購了英國初創公司 Evi。后者向用戶提供類似 Siri 的語音助手服務,在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有技術儲備。
但是無論是蘋果還是 Google,都把智能家居的中心設備放在了手機上,Siri 和 Google Now 作為前端和用戶交互。為什么只有 Amazon 的智能語音助手會附生在一款類似音箱的設備上?
之前 Amazon 自家的 FirePhone 手機上,Amazon 也集成了一項非常智能的技術:Firefly。后者首要功能和 Echo 一樣也是方便用戶在 Amazon 上下單。它通過攝像頭可以識別超過 1 億件物品,只需用手機掃描一下,Fire Phone 就可以立刻給你購買選項。在識別商品之余,Firefly 還可以用來分析現實中的其它信息,比如電話號碼和指示牌等。
可惜的是 Fire Phone 的銷售情況非常慘淡。至今積累了 830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 億元)的庫存,用戶普及度遠遠不及 Android 手機和 iPhone。Amazon 設備部門高級副總裁大衛•林普 (David Limp) 承認其對 Fire Phone 的定價過高,最終銷量與預期相差很大。

除了FirePhone之外,Amazon的Kindle Fire平板也賣得一般。看來所有叫Fire的硬件都Fire不起來。Amazon手中唯一的殺手級硬件是Kindle,但是這個設備的計算性能與連接性能都很差,用戶對它的需求也是專注看書,根本不可能打造成為 Amazon 服務的入口。
所以,Amazon 以音箱這一“較輕“硬件去切入用戶的日常生活,不失為一種聰明的選擇。音頻設備這個場景還沒有巨頭介入,不會像 FirePhone 那樣直接和 iPhone 以及 Android 競爭。199/99 美元的價格也足夠有競爭優勢。畢竟,回到家用音樂放松一下是用戶非常自然的需求。
現在 Echo 仍處于測試階段,需要獲得邀請才能購買。Prime 用戶的購買價為 99 美元,普通用戶購買價格為 199 美元。擁有 Fire OS 或 Android 設備的用戶能享用 Echo 的全部功能,而 iOS 用戶則只有音樂流播放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