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院雖然目前為止看似輝煌,但應該未雨綢繆,做積極的擺脫票房束縛的改革。有讀者向我的微信公眾號發送建議,希望能夠對中國電影院的未來做一些預測。我的這種預測未經大范圍的數據取調,因此,只能當做一家之言,作為一種參考。

世界電影的大環境是怎樣的?
整體的大環境是全球票房在緩慢爬升,這種爬升,主要是亞太地區的貢獻最大。北美(美國和加拿大等)2009年電影票房為106億美元,經過四年發展,到2013年其票房不過109億元美元。在這幾年里,表現最為搶眼的,不過是中國從100億元人民幣躥升到了200億元人民幣,翻了一番。整個的歐盟電影市場,都處于嚴重萎縮狀態。可以說,是中國影視帶動了全球票房的增長。
而從觀影人次來看,中國的增幅最大。同時,歐洲觀影人次從新世紀開始便處于下滑狀態(數據不準確,可查的資料顯示,歐洲觀影人次的下降,從2005年開始,有了巨大跌幅,數據有待進一步考證)。美國的觀影人次從1984年到2002年,一直處于穩步上升階段,從12億人次增長到了16.4億人次,全國人均觀影次數,也從4.8次增加到5.2次。可是,自2003年開始,美國本土觀影人次迅速下滑。2003年美國觀影人次為15.2億,同比下滑4%。到了2012年,只剩下了13.6億人次,觀眾年均觀影次數也下滑到了4.1次。
以上事實證明,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院觀影人次在逐漸下滑。歐洲的電影總票房,也處于下滑狀態。美國最近幾年的本土票房雖然在2009年106億美元的基礎上上升到了2013年的109億美元,看似有3億美元的增長,但這一數據的增長,過度依賴的是3D和巨幕的大范圍投放。3D和巨幕,帶來的是美國電影院平均票價的上揚,這幾年,美國本土票價已經從7.5美元上升到8.5美元。
中國電影市場的大環境是怎樣的?
世界大環境是歐洲、北美等經濟發達國際和地區的觀影人次在下降,票房以歐洲跌幅最大。中國電影的大環境,卻呈現出相反態勢。我們屏幕數量在幾年內翻倍增長,已經超過兩萬塊。觀影人次也大幅度提高,雖然我們的人均觀影還是可統計的世界數據中倒數第二的(印度為倒數第一)。最近幾年,中國的觀影人次越來越多,增長迅速。
另一方面,是隨著大量資本對影迷消費中堅市場的搶占,大量資本人為貼補票價,造成中國的電影平均票價一直處于緩慢下降狀態。中國新建影院數量在逐漸增加。票價的下降,與屏幕數量增多、觀影人次增大之間,彼此構成對應關系,但反應到票房總量上,還是穩步上升的。中國票房2012年到2014年,每年保持27%以上的增長幅度。
可是,這個增長幅度并不是可喜的。中國2014年票房總量將接近285億(數據只是估數,截至本文發布,2014年還有最后幾天),但是,中國新開張影院數量也幾何式遞增,平均影院產出量,甚至在某些地區呈現下滑態勢。這意味著,整體票房市場的大幅度提升,并沒有帶來影院收入的提高,相反,作為個體的影院,票房收入有下滑的可能。
中國電影院營收的下滑節點,將在何時出現?
中國的電影院,并非單純的依賴影票與電影周邊生存,它們更多的是為其所在的地產項目提供輔助價值。因此,我國大量影院處于虧損狀態,但被資本注入,維持紅火。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節節攀升,與其說是電影本身的熱度使然,不如說是中國整個資本市場的熱度使然,是大量熱錢充斥到電影上的集中體現。
在這種資本熱度上,中國電影票房保持每年近30%的增長率。如果這個數字可以繼續保持的話,中國必然會在2020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順利超過北美。我對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的預期,持肯定態度。但是,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中國資本的退燒。美國電影票房市場正在步歐洲后塵,成熟后逐漸下滑。中國本土票房市場的節點也可能出現在2020年前后,至此,票房增長乏力,市場回歸理性,熱錢逐漸淡出,電影院的商業地產價值喪失,大量影院紛紛倒閉。
中國大陸電影院市場,目前正在開發縣級市場,以求增大觀影人次。中國尚有80%的縣級別的行政規劃區沒有電影院。這是大陸未來幾年電影票房市場增長的后勁兒。但是,到2020年前后,這一市場必然被開發殆盡。中國電影市場進入飽和狀態。電影院的紛紛倒閉,順理成章。中國電影院將在六年后,進入歐洲影視的蕭條氛圍。如今,很多德國電影院連空調都開不起,絕對不是跟大家說玩笑了。
電影院的倒掉,是否意味著整個電影大環境的低迷?
美國2003年出現觀影人數下滑,是因為網絡和多屏幕時代的到來。也就是說,大量的影迷開始選擇DVD或者網絡觀看電影。為了將影迷拉回影院,美國電影院大范圍提升3D和巨幕設備。但是,這種建設直接造成平均影票價格的增加,反而繼續流失觀影人群。但是,整個票房市場的低迷,卻并不意味著電影市場的低迷。
電影開始向多屏幕和網絡移動分銷。擺在中國人面前的,必然是,在未來幾年后,影院觀影不再是任何潮流,大家會選擇更自由化的觀影方式。尤其是青年,會像拋棄電視機一樣拋棄電影院。“更自由化”是未來趨勢。中國最近兩年網民從PC端向手機端的迅猛轉移,很好的證明著“更自由化”的趨勢。
未來電影市場,電影院產出的票房,將成為電影盈利的很小一部分。在更自由化的多屏幕分銷時代,更私人化的屏幕將未電影產出巨大盈利價值。當然,有讀者可能會問,是否是手機端和PC端口的付費觀看電影模式為電影提供收益?目前來看,是這樣的。但是,2020年之后,是否有更高的科學技術代替這種觀看方式,還不可知。當然,未來的趨勢一定是更私人化,更自由化。
如此來看,中國的電影院將在十年后逐漸垮掉,或許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