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介紹了AV圈最活躍的跑步達人葉文,在他組織的“奔馬匯”的影響下,許多跑步愛好者成為了會員,并在跑步的路上影響著更多的人。我們本期的嘉賓劉娜也是“奔馬匯”成員之一。從跑步“小白”晉升馬拉松選手,劉娜的經歷對跑步經驗為零的人來說,或許更具有復制性。
人物介紹:劉娜,北京鴻合科技集團 錄播事業部華南區總經理 跑齡一年,2014年先后參加過北京國際馬拉松(半程)、深圳國際馬拉松(全程)以及深圳鹽田山地馬拉松(半程)。

記者印象
樂觀、積極、正能量,劉娜身上總是透著那么一股“一切皆有可能”的精氣神兒。從最開始的無聊打發時間,到愛上跑步,她說:人的一生總要有一些愛好相伴,如果可以,希望能將簡單的跑步作為陪伴自己一生的運動。似乎每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劉娜都將會把他作為一項事業來做。
您是什么時候,什么契機開始跑步生活的?
說起跑步的初衷真的是不經意間萌發的。我是一個熱愛生活,喜歡運動的人,早在2008年就迷戀上羽毛球,從最初連球拍都握不好到后來每周打三、四場,記得當年我給自已購置了最好的裝備,就在我沉醉在羽毛球所帶給我的快樂之際,卻不得不因傷后的手臂再也無法承受接發球的重負而被迫放棄。2012年,因工作需要我到了廣州,由于是異地,工作之余就想著如何去打發枯燥的時間。那時,跑步開始在身邊的朋友間逐漸流行起來,抱著嘗試一下的心里,我開始了跑步,從500米、800米到可以連續跑上2公里,沒有想到的是,自此,我的跑步人生拉開了序幕。

堅持,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難事,你怎么做到的?
是的。跟許多人一樣,起初我就是希望每天能跑一跑,出一身汗,并沒給自己定下具體的目標。一次偶然的機緣下,我和AV圈的王曉汪一同接受了葉文的大沙河跑步之約,也就是那時我知道了“奔馬匯”,此后,但凡有時間我都會跟著他們一起跑,這是一群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陽光跑者,有了榜樣和監督的力量,剩下的就是自律了,慶幸的是我是一個不缺少韌勁的女人。
談談你的比賽的感想吧。
第一次感受跑步帶來的快樂,是2014年3月23日,獨自參加“2014李寧全國10公里路跑深圳站”。清晨六點起床,一個人開車到達賽場,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不得要領的初跑者,也不懂跑前跑后的各種拉伸準備,搶聲一響,我混在一片黃色的海洋里,感受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就這樣我被這種場景所感染, 從起點到終點,愣是咬牙堅持了下來。驚喜不止這些,在我喘著氣,一個不經意的轉身時,發現了站在我身旁的家人,那是一種暖暖的幸福。
有了第一次的參賽體驗,我開始給自已暗暗定下目標,2014,我一定要站在真正的馬拉松賽道上。
2014年10月19日,北京馬拉松(簡稱北馬)開啟了我人生的第一個馬拉松。在北馬之前堅持過一段有規律的跑步訓練,開賽的頭天晚上,興奮的整晚都沒有睡著,我一直告訴自己:不管怎樣一定要堅持跑下來。可以說,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半馬完全是在亢奮中跑完的,興奮到一路狂吸北京的重霾,竟忘記了腰帶中原本事先備好的口罩。這一次我用了2:25:17完成了我的第一個半馬(21.0975公里)。跑步對我來講,速度并不重要,感受馬拉松這個過程帶給我的快樂已遠遠超過參賽的結果。
2014年12月8日,迎來了深圳本土的馬拉松賽事“深圳國際馬拉松”。有了前兩次的比賽經歷,深馬對我來講有更多的期待,我期待在這一年的最后一季給自已的跑步劃上一個完美句號。全程馬拉松,真的不容易,這一次我還用上了自已的一套跑步訣竅,就是“低頭跑上坡,抬頭看下坡”,在整個賽程中不斷暗示自已,只要我的腿不出問題,就一定能跑完。我的42.195公里啊,用時4:58:57,我擁有了你!除了歡呼、喜悅我更明白這一切均來自那份堅持的毅志和耐力。

談談跑步的人生感悟吧。
那就從我跑馬拉松的感受來談談吧。馬拉松全程有42公里,最難的是30公里之后,對大多數人來講那時已經達到了身體的極限,能堅持下來很不容易,這個時候的關鍵也要看“與誰同行”。全馬30公里后,我幸運的遇到一位熱情的參賽者,此時已跑過了4個小時,感覺腿已快邁不開步伐了,他一上來就鼓勵我,并遞給我一支葡萄糖,每到一個保障點我會學著他去選上一樣補給品,35公里、38公里、40公里,前方的路就在我們彼此的鼓勵和加油中逐漸縮短......
一段路程,因為有了同伴,不僅可以增強士氣,更能改善跑步的心態。不管做人,還是工作,人生的道路上,選擇與充滿希望、積極陽光的人同行,樂觀和正能量便會很快感染到你。
接下來有什么規劃?
走過不一樣的2014,我希望2015能跑出國門,去用心感受國外馬拉松的熱情。近在眼前的是2015年2月23日的東京馬拉,期待自已可以盡情感受這場不一樣的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