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中國著名女導演,作品先后在國內外獲得多項榮譽,處女作《紅顏》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第二部作品《蘋果》提名金熊,《觀音山》獲得第二十三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最佳女主角獎等殊榮,《二次曝光》更獲得了國內外電影節的藝術認可,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而由李玉執導,韓庚、范冰冰、沙溢、楊迪、李夢、吳莫愁等主演的青春愛情電影《萬物生長》正在熱映,且看李玉創作《萬物生長》的里里外外,前前后后。

改編小說:我對純青春題材不感興趣
先說怎么跟馮唐認識的,我之前看過他的一些小說,也看過柴靜對馮唐評價的那篇文章,覺得他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而且他東西很幽默。過了一段時間,不停的有人提醒我說,其實馮唐的風格和他真正表現那個精神實質,跟你的電影都特別搭,跟你的風格,跟你想做電影的初衷很合拍。他說為什么不跟他合作呢,看看他的小說。我說我看過,覺得沒有太合適改編的。后來有一天,我買了一套他的書開始翻,看到《天下卵》,它是一個短篇,特別短,突然覺得點醒了我,很多東西其實是可以改編的,所以當時就特別興奮,然后做了一個《天下卵》的劇本,黑色幽默的,有點荒誕,他本身寫的感覺就是那樣。但是在審查上有些問題,我們就先擱置了。
說實話,我對純青春題材的電影不是特別感興趣,因為我覺得你要拍一個年輕人的狀態,電影它必須有分類,你只要拍年輕人它就把你歸到青春,其實我們表達的比青春更多。我突然有一天在《萬物生長》里頭看到了,小說里頭馮唐說的人體、幻滅、失意,和真正對人性的那個理解,還有在年輕的時候你怎么樣跟這個世界溝通,你跟這個世界的關系到底是什么,和在我這個年齡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在看到他的那些東西的時候,特別打動你,也特別會心的笑,因為他的東西都很幽默。例如有一個章節叫《一地人頭》,我就把它作為電影的開場了,看的時候你都覺得太會心了,我們年輕的時候都這樣過,特別不靠譜,但是也特別可愛,義無反顧的去追求自己認為是對的東西,甚至不惜與全世界都翻臉,義無反顧的決絕。
我下決心要改編,馮唐的小說很難改編成電影,因為它沒有故事,只有他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對青春的感受,詩意的東西很多。可是在我看來不全是這樣,他很多細節是沒有學醫的人寫不出來的。比如他會把兩性、愛情用醫學的觀點去做一些很有趣的分析,其實已經很有畫面感了,所以覺得直接拿他很多很有營養的東西出來,電影就有很強烈的情感,那些我們現在已經無法企及的青春期的一些東西:不顧一切的去追求你最真、最純粹、認為最美好的東西。我們現在可能被社會很多東西遮擋,或者是變成一個殼兒,那個時候是沒有的,所以我想把這個東西給大家看,不是一個純小清新的青春愛情片,它有更多的東西,特別像一口酒,你一口悶下去可能就醉了,但是這個酒,跟我以前的電影都不一樣,比如《二次曝光》,它是一個幻覺殺人,沒有多少人能夠經歷,但很多人在《萬物生長》里找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

改編過程:馮唐的寬容和理解我很佩服
我跟馮唐認為“好的電影改編是跟小說是有距離的”,《狼圖騰》的導演阿諾說的,他講了一個故事,改編杜拉斯《情人》的時候,杜拉斯看完劇本特別生氣,跟他絕交,吵了一架,但看完電影之后就理解他,兩個人還有一個擁抱。馮唐特別牛,說電影是關于光電,另外一個世界,小說是我的世界,電影是你的世界,所以我不干涉,只有支持,因為我相信你。
我跟他說,我的看法是你的世界是我站在一個山頭看你的世界,而不是我成為你,我也成為不了你。我首先是一個女性,你是一個男性,以我女性的眼光去看一個男孩的成長和他的青春、愛情,然后他說完全對。他甚至還舉例,我看的你和他看的你是不一樣的,你明白這個意思,就是我寫了個青春,你拍的也是青春,但是我們倆是站在不同的地方,哪怕這個青春是我自己的。我們一致高度認同的這個點,我就覺得他給的貢獻,一個是小說里的營養,還有他看完劇本提的那些幽默感。
人其實是要有幽默感的,電影要有趣,現在中國電影可能缺的就是有趣,不客氣的講,很多電影是拿無趣當有趣。我希望我的電影里有馮唐的幽默,就是他突然寫一個東西,你是沒有防備的那種笑,而且是很會心的,那種很有文化的幽默感,我希望我有這個智慧可以把他這個營養移植過來。馮唐對世界是一個非常通透的人,他認識人性,認識世界,認識所有那些應該通的道理,所以他在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呈現出來的寬容和理解,可能有的時候我也做不到,比如說你翻拍我的電影,我可能就挺較真的,我不知道哈(笑),反正我覺得他做得非常好,所以呈現的東西也非常好,起碼是我想要的東西。

改編關系:文字有它的想象力,電影呈現撲面而來的東西
我覺得世界上所有電影和小說的關系不是特別一樣,比如說《教父》跟電影《教父》、《動物兇猛》跟《陽光燦爛的日子》,剛才我已經講了,我站在這個山頭去看那個世界,不能完全照搬小說,如果那樣的話大家不如去看小說。希望讀者能夠在電影《萬物生長》看到更多的驚喜,是來自于你用影像表達了人最真實的情感,最真實的青春的感覺,文字有它的想象力,而電影呈現的是你突然撲面而來的氛圍、氣場,一下子讓你回到自己最年輕的過去。
其實在我們看來,最美好最有魅力的那個時光,現場就有這個感覺,有一個拍紀錄片的小孩站那兒想哭,他說那個時候我也在宿舍底下吵過架,吵完架之后不知道怎么自己都混身就又青又紫的了。因為你可能手打到墻上你不知道,青春的時候為了愛情為了一句話,可以渾身都是炸點。為了一點點認為是背叛的東西,你可以不顧一切,所有的人都能看到那一點,青春期所有的困惑。那個時候,荷爾蒙是特別旺盛的,所以,我開玩笑說,其實荷爾蒙帶來的煩惱加上青春期,你開始打開整個世界看世界的煩惱是沖撞在一起的,很多層次,到現在為止,我們相對成熟相對理性的時候再去回憶,其實青春期特別迷人。

改編故事:你可能在里面得到的更多
我可以跟你聊我的感受,講故事會限定大家對這個電影的看法,說實話,一個導演在他的電影上映之前,其實是要閉嘴,要聽觀眾怎么講。我不是特別愿意去說,我給你說一個愛情故事或者一個青春成長的故事,你去看吧,它特別動人,那可能一下限定你了,你可能在里面得到的更多。我以前和別人聊感受的時候說過,這是“一個男人的三個春夢”,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是你的理解,就像《一步之遙》,觀眾得出了那么多的讀解,這才是電影的魅力。我覺得一個電影拍完了它還沒有完成,只有傳達到觀眾那兒去了,觀眾產生了腦電波所有的那些反應,才是這個電影應該有的一個最終的結果。
也許是成長過程,也許是一個成長的中斷,因為每一個女孩對他來說都是一個耳光,就是這是我的感受。為什么說三個春夢,我問了很多人,很多男生他們都有一個至今難以忘記的初戀,那是最純的,最無防備的,那是完全打開自己,但也可能受傷害最重的一次,大家都稚嫩了;然后都有一個現任女友,她很安全,你們也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么,能看到,如果有些男孩想冒險的時候就會覺得跟這個女孩不合適,但她很安全,她一切都為你著想,就是電影里白露那個角色,但她不一定是你的真愛;還有一個就是大家年輕時候青春期都想有的,特別神秘特別有魅力特別自由獨立的一個女性,就是柳青那個角色。柳青這種角色不是男孩世界里頭可以多得的,是因為她突然就來了,有些男孩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你十八九歲二十歲的時候,突然遇到一個比你年長的,又有魅力的,像《西西里傳說》那樣的一個女孩,不是每個男孩都能遇到。但是在電影里頭,他就遇到了這一次,就是一生,就影響了他一生,他找了她六年,然后再見到她的時候,你不知道生活給予,再次給予他的是什么,剩下的就不能再多講了,大家可以看電影了。

男主內心:站在比他高平等去交流,我必須理解他
我必須得理解秋水啊,我不理解秋水,會把他拍的很討厭的。所以大家現在覺得他是一個可以理解的人物,他花心,也臭牛逼,因為他是一個高材生,一個雅痞勁兒的人,我挺牛的,醫學院本身就不容易考,八年制,畢業后書都可以壘兩層樓高,所以基本上他的狀態是這樣,他又很多情,以為他特別了解生活,特別通透生活,結果生活給了他一個特別響亮的耳光。你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已經知道我很理解秋水內心在想什么,我必須要站在比他高的地方,然后用一個跟他平等的態度去交流。我不能跟他完全平等態度交流,還站在一個比他低的地方,我必須要看到故事的全貌,看到每個人物內心和互相交錯的糾結,我才能拍好這個故事。
所以對于男性來說,我在我的角度上,給予一個非常open的方式,我是一個女人,但是我在創作上不能以一個純女性的眼光去拍。有個90后他看完之后說感覺像一個直男癌的高級黑,我覺得可以有這種讀解,你自己有你自己的理解。可能有些特別女權的人她就得到這個,有些想看好看故事的人,他就看到了那個,還有人想看到人性里頭到底有多少可能性,比如說文青從電影找到打動他的,普通觀眾可能就找到自己,我有這樣的青春,我有這樣的故事,我曾經這樣愛過痛過分過手,然后特別茫然的。
有些女孩她會自動對位,有些人把自己對到白露的位置上,有些輕熟女把自己對到柳青的位置上了,會產生不同的理解,有些人就對位到秋水的位置上,好多男孩看完之后就說誰不想成為秋水啊,其實他是一個正面人物,他所有的那些東西,包括對醫學上的探索,真正自我自動的反思,經歷太多生死,因為醫生是要跟生和死一直打交道,他感覺到,這也是馮唐離開醫生職業的一個理由,其實有些東西你是拯救不了的。

即興訓練:韓庚從里到外、掏心掏肺的全部出來了
電影即興的東西很多,我們是整條整條三十多分鐘的拍,劇本里的東西演完了之后你要演之外的,這個創作方法一直保留,因為青春電影更需要你最真實的部分,這是韓庚為什么表現特別好的一個原因。我們做了大量的即興訓練,給了他很多難以完成的題目,很多層次戲劇的設置。劇組的副導演幫他搭,所有的詞兒都要脫口而出,訓練情境想象力。比如說我跟他談戀愛,然后發現他跟她好了,我去找他說你為什么劈腿,結果他就說是跟一個男孩,類似這樣,他腦子要特別快。
一開始的時候,可能韓庚特別不適應,腦子完全空白,幾次訓練下來之后,告訴他,怎么樣接話,怎么樣在即興里把自己的內心打開,說真正想說的東西。雖然是技巧訓練,但你要有想象力,你要進入,你要相信這個東西,你才能真正成為這個人物。如果你是一個花花公子,你就演一個花花公子,如果你是一個很真誠的人,你就演一個很真誠的人,這部分你是自由的,他在訓練里面大量的滾大量的滾,詞兒就越來越好,我現在都有點說不過他,聊不過他了,他現在的想象力非常厲害。
第二個的階段,我們請了詹瑞文老師,冰冰也參加了,詹Sir做了幾天,主要是讓他更深一層的打開自己,比如說你別給我假哭。讓兩人躺在地上,然后你打他,打他他還得笑。這樣的訓練,其實他心里是不舒服的,因為你在打他、踹他、踩他的腳和手,訓練完以后,讓兩個人站起來,詹Sir說你們倆擁抱一下,因為在躺著的過程中,兩個人是不允許有任何交流,各自羞辱各自的,各自訓練各自的,然后一站起來,兩個人一抱的時候,我真覺得韓庚的眼淚是大顆大顆的往地上砸,忍都忍不住,這是你演不出來的,就讓你記住這個感覺,放到電影里頭去,所以從那兒以后,就覺得他情感一下子打開了。
說實話,演員特別不容易,他又是個明星,平時要很禮貌的對人,又是公司的老板,需要照顧所有的人,還有他的粉絲,他慢慢變成了一個,一直有一個殼兒在那兒。他需要這樣,因為社會形象需要,以前沒怎么做過演員,沒有技巧說真正怎么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其實幫助韓庚有內心的情感層次,他自己得有,要不然我拿不出來。所以我一直說,不是我給予韓庚的,是韓庚給予我更多。他把他自己完完整整、從里到外、掏心掏肺的全部(奉獻)出來了,所以他付出的更多。
冰冰一開始也擔心,我們談了好幾個小時,天都亮了,我那天一直說,冰冰你相信我一次,冰冰那個時候特別像一個家人,我對她是完全信任的,但是她那種感覺就是:我雖然有疑問,但是我就這樣了,我就支持你吧,就這樣吧,就相信你能弄好。所以我其實那個時候壓力非常大,為什么那么壓榨韓庚,就是希望他能真的把自己最好的部分展現出來,我覺得他做到了。

四次合作:如何和范冰冰一直保持火花
有一些本子我是寫的時候腦海里就有范冰冰,然后有一些是按照人物寫的,不是按照她寫的,可能這樣的給她的空間更大。柳青有一點,比如說風情,她實際上是有的,但是還有一個北京大妞的感覺,一個醫療器材的銷售代表,她那種職業范兒,其實冰冰很少演,還有那種怎么在正常的對話里頭看到你的戲劇張力,這個也是她之前很少的,之前要不然她演一個精神有問題的人,就是很爆發、情緒很激烈的那種戲,但這個戲里有一些對話很有意思,看起來特別云淡風輕,實際上里頭藏著很多東西。比如說,你家住哪兒?你問這個干什么啊。兩個人之間沒有那么多像我以前電影,那么大的沖突。
有兩場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她,第一場是在解剖室,《蘋果》的時候也喝大過,《二次曝光》也喝大過,但是這次,她的狀態(更好),她拍完了抱著我說“臺詞說了沒有,我覺得是我說了”,然后她有點流著淚,但是又哭又笑的狀態,我覺得她為這個電影就快癲了,快癲狂了感覺,還有一場,最最打動我的那場,她說“我要用盡我的萬種風情,在將來沒有你的任何的日子里頭,讓你內心無法安寧”,她在講的時候她哭的說不出話來,只要一喊卡,她就說“李玉我特別恨你”,這臺詞是誰寫的,太TM難過了。她的感觸之深,你覺得她在用心靈、用生命演這場戲,她真的把旁邊搭戲的演員,不是韓庚,一個另外一個人(呂行),演的真的哭成狗,他才幾個鏡頭,呂行也是很棒的演員,但你就覺得他怎么也這么深的進入啊,這才有幾個鏡頭,都感覺到他臉上表情特別對。所以冰冰對我來說是有些東西只有我們能夠感覺到,這么多年,尤其她那場戲拍完之后,她也一直抱著我說“我盡力了,我盡力了”,她就一直在這樣講。所以,有時候我挺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的。

定義青春:對世界是否還有激情,還有愛,甚至是還有欲望
我覺得是這樣,你可以帶著爆米花進去,就當一個娛樂電影看也可以,因為它很真實,它節奏也不慢,故事也很好看,里頭也有幽默的部分,也有一些讓你好奇的部分,醫學院學生是這樣的,拿大腿骨去砸吃的;然后我覺得你也可以是文青,你走進去之后,想想一想自己的青春,想一想關于男性和女性之間應該怎么樣相處,人性到底是什么樣的,男人的背叛難道就是一個一邊倒,應該受到譴責的方式嗎;然后你也可以是一個再老一點的人,除了90后和80后,再老一點,60后,他也可以去看看,就是我的青春,因為電影是從90年代末開始,我那時候的青春是這樣的,有些人可能真的有點忘了,自己那個時候做過的事情和說過的話,找自己吧。我覺得電影不就分兩種嘛,一種是《阿凡達》那種,我們無法經歷,它造了一個夢,也無法實現的,那還有一個就是電影里頭看到自己。
可能當我閉眼的時候,我都希望我的青春沒有過去。就當我死去的那一刻,我記憶重新被刷新的時候,我覺得我還處于一個青春的狀態里頭,我覺得我就沒有白來這個世界上。我覺得青春真的是你對世界是否還有激情,還有愛,甚至是還有欲望。如果這些都沒有了,你的青春就真的結束了。我覺得青春不是以年齡來劃分的。
我覺得《萬物生長》應該是一部讓你又哭又笑能夠找到自己的電影,如果你想在這個一個半小時的這個時間長度里頭去體會一個特別有意思的青春、特別讓人難以忘懷的青春,那你就去電影院,去享受這一個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