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門,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高昂洪亮的問答聲、整齊恢弘的腳步聲、憾人心扉的戰車轟鳴聲,從這里傳向世界。負責閱兵拾音擴音的,就是北京軍區司令部某通信裝備技術大隊的上百名官兵。
該大隊大隊長、高工吳曉輝大校告訴記者,他們先后高標準保障過多次國慶閱兵的拾音擴音,還高質量為上合聯演、全軍戰法集訓等數十項重大軍事活動拾音擴音。這次閱兵,他們擔負天安門閱兵現場和閱兵訓練基地平時訓練、閱兵車和陪閱車、中外參閱方隊的拾音擴音系統建設與保障,以及閱兵通信裝備巡檢巡修等任務。然而,相對于以往閱兵,這次首次安排將軍擔任領隊、首次邀請外軍方隊參加閱兵、首次組建解放軍聯合合唱團,這對閱兵拾音擴音保障帶來了全新挑戰。

拾音擴音實現智能化數字化
閱兵訓練開始后,該大隊音響設備,陸續由原來的模擬設備更換為官兵沒見過的全新數字設備。設備品牌不同操作方法也有差異,尤其是主機房的調頻臺,密密麻麻的操縱臺上有數百個按鈕,近百個通道,調試過程復雜困難。
任務就是命令。吳曉輝給自己和全大隊官兵立下軍令狀:“不管多么復雜的設備,當天來,第二天必須上崗。”
于是,他們邊建設邊保障,白天全力保障閱兵部隊正常訓練;晚上,組織技術骨干攻關,邊研究說明書邊調試設備。
該大隊政委武曉軍告訴記者:“我們大隊這次與歷次保障相比,參加人數最多,工作復雜度最高、任務強度最大,我們就是要在有限時間里創造最高的工作效率。”
經過10個不眠之夜,新裝備全部安裝調控完畢,實現了整個拾音擴音系統的智能化控制和數字化傳輸,并首次實現了參閱部隊分區分訓、互不干擾、遠程控制,所有基站實現無人化值守。
僅用一個月,該大隊就完成了兩條閱兵訓練道路約5公里的拾音擴音系統建設,共有18個音響控制區,總計133個聲柱,設立了39個拾音點位,鋪設了480條接口線路。
記者在現場看到, 28個徒步方隊(含外軍)和27個裝備方隊,分區域訓練以及合練預演期間的拾音擴音保障,在主機房就可以控制,特別是閱兵訓練道路拾音擴音和徒步分訓拾音分系統,可實現整體控制與多區域獨立控制,可滿足徒步方隊任何時間、任何區域、任何形式訓練的擴音保障需求。
拾音擴音實現多音同步傳輸
閱兵訓練初期,工程師靳曉超受領閱兵車、陪閱車、護衛車的拾音擴音系統建設與保障任務后,日夜琢磨如何把這項工作干到一流。
任務是艱巨的,但完成任務的決心更加堅決。靳曉超抽組工程師張海寧、助工龐興豪等人組成攻關小組,跑廠家、鉆書店、畫圖紙、做樣機,不分晝夜進行攻關,歷時4個月,運用十多種科研技術,最終完成了閱兵車數字擴音系統防干擾、防阻斷、防插播的升級改造,確保了閱兵萬無一失。
大隊長吳曉輝說:“我們把聲音當作一種藝術來處理,就是通過我們的崗位將采集到的每一個聲源清晰、準確、完美的傳遞到廣場的每一個角落。”
今年閱兵首次組建解放軍合唱團,千余名學員在盛典上高唱抗戰歌曲、抒發抗戰情懷,他們驚艷的表現,受到世人關注。他們完美的演出背后包含了該大隊官兵的艱辛。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話筒采集的電聲由光纖傳輸幾乎沒有時延,如果不做技術處理,在天安門城樓和觀禮臺上就會先后出現兩個聲音,不但影響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政要和觀禮人員的聽覺,還影響受閱部隊的步伐和整齊度。
為此,他們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一起,利用時延技術,重新編寫程序。為不影響白天正常交通,他們只能在夜里工作,通宵達旦熬過一個個不眠之夜進行測算、試驗、調校,無數次走遍天安門廣場閱兵現場的各個角落,終于實現聲音同步傳輸。
確保每個聲音洪亮精準無誤
50多名中將少將擔任閱兵領隊在我軍尚屬首次。由于他們年齡差異大,每位將軍的聲音高低不同,而且有的低沉沙啞,有的渾厚高昂。如何能既凸顯每名領隊的特點,又能將最洪亮的聲音展示出來,成為急需解決的難題。
“不僅要發出最大聲音,而且要保證不失真。”該大隊技術室主任郝立明在談到這次保障難度系數時說,“50多名將軍,50多種聲音,不僅要調整壓線P改變音量大小,而且要調整均衡P改變音色,否則發不出最洪亮的聲音。”
隨后,該大隊派專人對照領隊名單在網絡上查找有關視頻,撲捉每個人的聲音特點,并分析記錄下來。然后,他們逐一跟著受閱部隊訓練,進行不間斷的數據采集和調整,給每位將軍“量身定做”一組數據,將最洪亮的聲音展示出去。
17個外軍方隊,由于語言不通、口令不同、行進速度和方式與我軍有很大差別,按照以往保障很容易覆蓋其他方隊口令,漏掉本方隊字節。
為能準確、完整地將外軍方隊的聲音傳出去,他們反復聽錄音,回憶外軍方隊領隊喊口令的位置,計算出前后方隊時間差,最后通過在外軍領隊喊口令前后留幾毫秒的余量解決了這一難題。
如果說受閱部隊是以秒來計算時間節點,那在拾音擴音保障中,該大隊的官兵則要精確到毫秒。大隊長吳曉輝解釋道:“現場我們多采集一秒就可能出現雜音,如果少采集一秒,可能就會少出一個字的聲音,為了達到精準擴音,我們必須要精確到以毫秒為時間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