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市場爭奪,幾乎都是圍繞BAT來進行的。眼下,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省級衛視,會發現電視市場也存在著BAT的有趣現象。
T(騰訊)——湖南衛視相當于IT界中的騰訊。總體產品很強,尤其在UI、音質等細節方面也做得很好,而且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QQ),雖然也會有坑爹以及抄襲之作,但是瑕不掩瑜。
A(阿里)——浙江衛視有點像財大氣粗的阿里。在綜藝領域猛撒錢,廣布局,同時剛剛趕上真人秀勃發的時代潮流,憑借《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幾檔節目,鞏固了自己的收視領地。
B(百度)——江蘇衛視多少有點百度的影子。憑借著《非誠勿擾》這一獨門優勢(搜索),成功躋身霸主陣營。但整個臺的節目與氣質還未形成,現在在利用這一平臺優勢,擴展新業務。
正如互聯網的霸主之爭,市場形勢瞬息萬變,發展之步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會跌落懸崖。衛視界的BAT,生存競爭同樣殘酷,時刻創新,精于產品,深耕用戶,才能那在日益嚴峻的生存態勢中立于不敗之地。
“衛視界BAT”的發家之路
湖南衛視的成功之路在于很好鎖定了自己的收視群體,在年輕人眼中,湖南衛視絕對是打開電視機的第一選擇。
湖南衛視靠綜藝節目起家,其中尤以《快樂大本營》最為關鍵。可以說《快樂大本營》的出現是湖南衛視奠定年輕收視群體的一個基石,此后湖南衛視還推出過許許多多的綜藝節目,除后來的《天天向上》外,再也沒有哪個節目能像《快本》那樣屹立不倒。
在擁有固定欄目后,湖南衛視高層顯然也意識到了綜藝節目對于年輕觀眾的巨大影響力,此后,湖南衛視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并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尤其是2004年《超級女聲》的誕生,將湖南衛視的影響力徹底推向了頂峰。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湖南衛視的造星運動也正式打響。打造屬于自己平臺的明星,成為了湖南衛視未來十年間不斷發展的方向。李宇春、周筆暢、何潔、張杰等人都是這一時期的。
當然,造星運動不單單是在綜藝節目這一塊,在電視劇方面湖南衛視也是下足了功夫,自制偶像電視劇,大膽啟用年輕男女演員擔任主演,借著湖南衛視這個大平臺,很好的拉動了這些新偶像們的名氣,然后在利用這些新生代偶像的名氣來促使更多的粉絲關注湖南衛視這個平臺。
浙江衛視其實早在2000年之后不久,就已經開始布局向節目年強化發展,那個時候浙江衛視的《我愛記歌詞》《我是大評委》等欄目也都培養起了一定的固定觀眾,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
隨后,真人秀的浪潮開始席卷國內,和湖南衛視一樣,浙江衛視很敏銳的發現了這一塊巨大的潛力和影響力,幾乎和湖南衛視同一時間,浙江衛視接連購買了多個在國外有著極高知名度的真人秀節目,新奇的節目方式和重金邀請的明星坐鎮,讓浙江衛視的綜藝節目開始一步一步蠶食湖南衛視的群眾基礎。
曾經風靡全球的《夢想秀》系列來到中國成為《中國夢想秀》,《好聲音》系列來到中國變身《中國好聲音》,隨后《好舞蹈》《十二道鋒味》《爸爸回來了》系列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當然,真正讓浙江衛視有希望戰勝湖南衛視的還要屬《奔跑吧兄弟》系列,興許連浙江衛視自己都沒有想到,《奔跑吧兄弟》居然會火到現在這個地步!這檔連連刷新了近年季播綜藝收視新高的節目,讓浙江衛視好不自豪,同時也為其對湖南衛視的追逐徒增了一些底氣。
江蘇衛視在《非誠勿擾》開播之前,一直平平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處于不上不下之間。在全國市場覆蓋薄弱,節目收視率和影響力在全國31個省級衛視中要排到20多位,經營創收也一直只有一兩個億。根本沒有辦法和有著“小央視”之稱的湖南臺相提并論。
窮則思變,衛視競爭異常殘酷,各個衛視都給自己在尋找突破口。江蘇衛視統計了下自己收視率較高的節目,都是例如《情感之旅》、《服務先鋒》、《女人百分百》等的情感類節目;于是將自己定位為“情感衛視”,旗下節目資源進行了重新編排整合,收視率從二十多位躍升至全國前六。像《人間》等節目就是這段時間的代表作,收視率頗高,還出現了鳳姐等也能引領一時話題的人物。
《非誠勿擾》的開播為江蘇衛視帶來了新生。《非誠勿擾》之前與之后的江蘇衛視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論。《非誠勿擾》之于江蘇衛視,就相當于《超級女聲》之于湖南衛視。《非誠勿擾》最開始的走紅是打了三俗的擦邊球。但是之后,江蘇衛視憑借精致的節目包裝、用心的節目制作、主持人與嘉賓的默契、每段時間重點培養的熱點話題人物等等,最終站穩了腳跟,成為了相親節目不可撼動的霸主。
《非誠勿擾》的火爆,給了江蘇衛視新思路。江蘇衛視在“幸福中國”的道路上走下去,開發了一系列根植于本土化的節目。
衛視保位戰:如何克服節目“半衰期”?
縱觀浙江、湖南等知名地方衛視的節目戰略布局,可以發現,努力做出現象級綜藝節目是保證衛視盈利的獨門利器之一。一檔優秀的現象級綜藝節目,可以帶動衛視產業鏈的整體結構改變。
現象級綜藝節目均具有一個“半衰期”,也就是隨著節目策劃力度的持續加大,收視率和影響力不升反降的趨勢。若能邁過這個半衰期,柳暗花明;沒能邁過,則前途黯淡。只有創新,才是解決半衰期困境的良藥。
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作為湖南衛視的老牌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由于對節目的不斷創新,近幾年來其收視不但沒有因為下降,反而穩步上升。從2006年到2011年收視持續遞增,成為衛視綜藝娛樂節目長年冠軍。觀眾也更趨于穩定,女性以及15至25歲年輕觀眾成為主力。《快樂大本營》游戲化的娛樂方式保持9年的收視持續增長,節目品牌呈現明顯的效益遞增,這與許多衛視包括央視的某些老牌節在內,隨著時間推移出現收視遞減甚至有的被迫停播下課堂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快樂大本營》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精確的受眾定位。《快樂大本營》根據青少年的性格特征,行為習慣,心理思維方式,文化消費方式等來設計節目和游戲環節,所請的嘉賓都是在青少年當中擁有高知名度的或者為青少年所推崇的人。第二,節目卓越的策劃方案。主持人層面的資源優勢與高配合度。所有的主持人留給他們的鐵桿粉絲的印象都是真性情,他們真心敢言,他們會把歡笑帶給觀眾,也會把感動的淚花帶給觀眾。第五,卓越的時代感與商業運作。
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四年前,《中國好聲音》紅透了半邊天,甚至超越了2005年“超女”,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此后的三年,《好聲音》幾乎承包了暑期檔的收視率和話題榜。今年《好聲音4》在開播后負面新聞不斷,很多人吐槽無論品質和話題遠不如前幾季,甚至被質疑有黑幕。有意思的是,質疑聲下節目的收視率有增無減,甚至連連破五。
《中國好聲音》是如何打破了內地綜藝“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有四點:第一,周杰倫,《中國好聲音4》首播被評述完全就是《中國好杰迷》,新晉導師周杰倫的表現也很給力,頻出金句。節目播出后,網絡熱度也持續發酵,討論熱度遠高于前幾季。除此以外,周杰倫的加盟也吸引了很多更年輕的觀眾看這檔節目,保證了受眾和粉絲對節目的粘性。第二,手握現象級綜藝殺手锏——滾雪球式品牌價值。第三,保持新鮮感,新賽制讓學員“廝殺”更激烈。第四,衍生節目保持網絡熱度。
江蘇衛視《非誠勿擾》——與上面兩者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江蘇衛視的婚戀交友節目《非誠勿擾》的每況愈下。這檔節目的策劃者由于缺乏“不斷創新、不斷求變”的創造力,不論從節目的表現形式、嘉賓選擇還是選手互動方面都少有戰略轉型,造成今年節目收視率和影響力“低開”。接下來能否“高走”,恐怕沒有一番鳳凰涅槃很難重生。
結語
中國媒體格局從碎片化向開放性融合的一種全新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在全新的媒介環境下,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電視,便會領略到一番新的景致,轟轟烈烈的BAT大戰,正在從互聯網領域殺向電視領域,決定一個媒體生存版圖的,除了創新能力,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或許是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