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新媒體新視聽,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其中使用最廣泛的就是手機,這是新媒體的代表。最近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單行本發行,同時中共中央關于開展社會主義文藝大發展大繁榮講話全文發布,這傳遞出一個新的信息——新媒體新視聽,新的產業最大發展就在眼前。所以我今天發言題目就是促進互聯網文藝產業。
一、新媒體新視聽——從圖文時代到視聽互動時代
1、新媒體跨界融合,多種藝術形態的融合體。
互聯網文藝是個比較新的提法,它是中共中央一系列發展文藝政策催生的,與新媒體視聽行業有直接關系。而所謂新媒體視聽就是文藝從過去圖文時代向視聽互動時代的跨越。我本人是北京印刷學院從事藝術工作的,也可以說我從事圖文工作。其中圖的部分從1971年我買第一架照相機開始,到今年為止已有44年時間。當時照相機非常昂貴,我用187塊錢買的照相機,是百貨大樓最貴產品,總經理都出來接見我。44年前攝影是專業,現在手機、Pad都能攝影,而且性能很高,可謂人人都是攝影師,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從圖文進入視聽時代已經名副其實。
新媒體跨界具有明顯的融合效應,是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將會重構傳播生態,使我們的時代發生巨大變化。其中兩個案例比較著名,一個是雄踞世界影像膠片100多年的美國柯達公司宣布倒閉。在時代變遷中,柯達公司倒閉實際是好事并不是壞事,但我們需要反思,在新媒體時代來臨的時候你順勢而上還是保守不動?這將成為生死存亡的問題。所以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往前看實際是一個生的問題,如果往后看就是死的問題。
第二個典型案例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廣電總局合并,傳統媒體抱團加速媒體融合進程。未來大部委制勢在必行,很有可能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統統合并成為大的管理機構,我們將面臨整體的文化市場,可以說在互聯網時代進行跨界融合以后,市場實際上也已經融合了。我們以前可能關心的市場就是在視聽領域,如今在互聯網跨界融合這樣的平臺、渠道和機制面前,就不僅僅是視聽技術的問題,而是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等所有產業鏈上面的深入融合??缃缛诤袭a生1+1大于2的倍增效應,最典型的是電子商務平臺,將互聯網、支付、商家、用戶、快遞業務融合在一個新媒體平臺上,產生跨界融合的化學反應,裂變的增值效應。
2、網絡文藝,多屏互動,即時體驗,藝術創新。
互聯網技術革命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場生產力革命,使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社會各方面發生了巨大變革,我們只能適應和利用。因為屏幕掌握在用戶手中,用戶在選擇他所要看的內容,而不像過去傳統時代給你看什么你就看什么,現在一定是用戶選擇為我們產業發展導向,網絡文藝就是多屏互動,即時體驗,為所有藝術進行創新。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網絡文藝”?;ヂ摼W技術革命正在由表及里、由淺及深地重構人類文明。從技術到組織,從商業到文化,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積蓄了越來越多的能量。
文學與影視的“聯姻”是網絡文藝的早期表現形式之一,并且形成了較為成功的運作模式,截至2014年底,共有114部網絡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不同類別文化產業之間融合化發展的網絡文藝,擁有著難以想象的巨大市場。作為大眾文化的策源地之一,網絡文藝如今正在從邊緣走向主流。
二、新媒體新文藝——互聯網+文藝社會大眾文化的主流
1、以網為媒,以互聯網思維,為網民創造新藝術價值。
視聽文化的發展,從小屏幕到大屏幕再到小屏幕周而復始的變化體現著新媒體互動視聽發展趨勢。其實對一個觀賞者來看,最小的屏幕有可能是最大的屏幕,AR技術只要帶上可穿戴設備,帶上眼鏡就進入一個全視聽的環境當中,絕對是720度環繞身臨其境的空間。
互聯網+就是改變某一個行業或者說產品的本質,產生爆炸性的指數級變化。文學網站的日更新達1.5億字,音樂網站的曲庫有上千萬首曲目,視頻網站愛奇藝全站目前約有視頻160余萬條,涵蓋20個頻道,音樂內容約8萬余條,游戲視頻4萬余條。所以互聯網文藝資源非常豐厚。
2、創造大眾平等、貼近、互動、共鳴的網絡文藝主流文化。
新的文藝類型已經演變成了網絡文學、動漫、微電視、網播劇,一個基于網絡原創文學,類似于好萊塢、日本動漫的產業化運作邏輯正在形成。
“商場藝術”悄然興起,文藝范+互動體驗=經濟效益,以家庭為單位、社區為陣地、網絡為平臺的顧客群,讓藝術到商場中去,讓藝術充分融入社區,融入生活;商場受到了電子商務沖擊,但是商場也在悄悄轉型,開始和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和互聯網文藝結合起來,讓商場藝術更貼近百姓,家里面不出十分鐘到了商場可以享受互動藝術。
“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彎道超車” 強調的是“六化”的實現,即: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互動化、分眾化、多媒體化。
三、新媒體新產業——發展網絡文藝繁榮文化產業
1、不同類別文化產業之間融合化發展網絡文藝,開拓文化市場。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已成為大趨勢。網絡空間和現實空間交叉融合在文藝領域十分搶眼。各種媒介的界限被打破,一個內容多種載體。網絡小說更是成為影視劇、游戲、舞臺劇創意的重要來源,騰訊、百度、阿里等公司大舉投資傳統文化產業,正在成為新型電影公司、電視臺、出版社和演出公司。
2、不斷創新網絡文藝業態,繁榮文化創意產業。
演藝產業在前兩年八項規定出臺之前很紅火,很多都是政府出錢做公共服務事業,八項規定以后政府職能有所轉變,文藝市場、演出市場走向社會化,市場化。經過這一段調整以后這個市場實際越來越大,過去單打獨斗的院團發展開始越來越認識到 “抱團取暖”的必要性。不論是省級地域范疇,還是部分一、二、三線城市,一些地域聯盟紛紛出現,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國東部演出聯盟、西部演出聯盟等。這些聯盟通過劇場院線平臺,整合各種業內演藝資源,優化演出市場要素配置,為做好演藝項目“走出去”與“引進來”不斷探索努力。
四、新媒體新業態——新一代信息傳播升級換代
1、“寬帶中國”戰略為契機,加快推進三網融合。
信息視聽產業依賴于整個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轉型升級,包括作為國家計劃的寬帶計劃,據說中國將在2020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的寬帶水平,屆時電影不用從硬盤轉遞,而是通過衛星寬帶傳遞。
網絡空間的開放性給文藝發展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的、多元化的平臺,這種多元化沖擊著傳統格局下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通過網站、貼吧、論壇、個人主頁、微博、微信朋友圈、QQ群、APP等各種渠道發布網絡文藝信息;網絡視聽產業總產值378.4億元。網絡文化產業初步形成了以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網絡文學、網絡視頻、網絡音樂和表演等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新一代信息技術, 新興文化傳播力量。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國家新興產業戰略中排在首位,目前我們所說的新一代新型技術新媒體主要指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
目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當中最重要的是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建設從交通、各個方面提升城市管理,作為更大一個市場實際上是智慧家庭。智能電視改變了過去電視靠硬件獲利商業模式,電視機進入家庭服務才剛剛開始,智慧客廳、智慧書房、智慧臥室的爭奪戰已經開始,而且競爭將會非常激烈。
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隨著以人機互動、可穿戴式設備、智能家居等為代表的web3.0初現端倪,人與萬物互聯的網絡社會趨勢將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所有這些數據最后都是可視化、可解讀、可傳輸、可管理、可服務的概念。人類社會的日常生活工作模式、經濟產業結構和生產模式以及國家政治形態等都將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早在10年前,美國機器人記者便已嶄露頭角。它攜帶遙控裝置,擁有視頻顯示屏和兩個照相機,裝著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它曾走進阿富汗戰場,完成實時畫面聲音的采集和傳輸,代替人類深入到危險或是無法到達的地方采訪?;ヂ摼W跨界融合,機器人記者再次重磅來襲。無人機是飛行機器人,360、720拍攝,配合虛擬現實眼鏡,將帶來全景視覺新體驗。
五、新媒體新傳播————促進網絡文明建設精神家園
1、順應信息時代潮流,打造強大文化藝術傳播載體
信息化視聽在文化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促進網絡文明的建設和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面對的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特色。 為“兩個一百年”奠定文化基礎,必須在世界格局下考慮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問題。我們以前在趙漢鼎會長支持下提出第三院線的概念。第三院線目前正在打造中國文化旅游地圖,把五千年歷史和中國版圖地理結點、時間、空間融為一體,形成一個立體的時空概念,并和我們中國五千年文化內容結合起來,應用在博物館可以講述文物的故事,即習總書記所講的讓文物活起來。中華文化發展繁榮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條件,在現代化進程中讓傳統文化走進人們的生活,在移動互聯網上隨時隨地用分享文物與精美藝術體驗,對接現代生活形成能夠讓現代人產生認同感的新的文化氛圍。
2、發展網絡文藝,促進網絡文明,建設精神家園
線上網絡文藝的繁榮,促進線下視聽演藝的發展。精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大力發展數字內容、網絡文化、移動多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推動文化與旅游、電信、體育、高新技術等產業融合。同時,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演藝院線、電影院線、電子商務,開拓新的消費空間。
針對旅游產業,我們計劃在全國600個城市建第三院線,目前旅游文化已經是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的一個文化形式。我們希望第三院線不管在旅游文化當中還是在各種其他的文化、社會生活當中能夠得到信息視聽行業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