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李京盛司長在會上發表主題報告時,重點指出“隨著互聯網發展的突飛猛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加強管理網劇和網絡自制節目”。
在此之前,部分網絡劇就遭遇下架整改、點名批評甚至永久停播,開始陸續釋放出廣電總局加強網絡劇審查的信號。
“網絡劇審查開始,線上線下統一標準;網站自審的審核員需要接受總局培訓考核,自審后播出,引發熱議的劇目將會進一步由管理司專家審核團隊審核總結,有疑義的還會更進一步審議;24小時不間斷的監看模式;對網絡劇制作機構也有進一步的管理要求。”李京盛表示。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表示在意料之中。之前網絡劇和網絡自制節目由于沒有受到相應監管,出現了很多沖擊底線、低俗的作品,造成了較多惡劣影響,在此情況下,為了肅清網劇和網絡自制節目的不良風氣,廣電總局對網絡劇和網絡自制節目進行監管在情理之中,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沈哲彥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是或許會有用力過猛之嫌,電視臺的監管機制過于嚴格,線上線下標準一致,不利于網絡劇、節目的創新。”

線上線下統一標準
事實上,廣電總局收緊網絡劇審查早有苗頭。今年1月底,熱播網絡劇《太子妃升職記》被下架,經過“優化處理”后重新上線。2月22日,另一部大熱的耽美劇《上癮》也被全線下架。此外,《盜墓筆記》《心理罪》《探靈檔案》《暗黑者1》已在相關平臺下線,《北上廣不相信眼淚》《花千骨》《秀才遇到兵》等劇被廣電總局點名批評。2月25日,坊間傳出《爸爸去哪兒》第四季或將取消制作。
即便是衛視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似乎也不能保證不被停播。2014年12月28日,在湖南衛視霸占跨年檔收視榜首的《武媚娘傳奇》播到17集突然宣布停播,官方回應是“技術原因”,但當時廣為傳聞的是因尺度太大而被廣電總局緊急叫停。該劇停播4天后重見天日后被修剪為“大頭照”,且各視頻網站也紛紛更新至修改版。
從2015年年底出臺的《電視劇內容制作通則》規定第五條不難看到,若網絡劇同電視劇審查標準統一后,電視劇中要求禁止出現的“宣揚靈魂附體、輪回轉世、巫術作法等封建迷信思想”,“暴露偵查手段、偵破細節,可誘導罪犯掌握反偵查手段”等內容,以及同性戀、婚外戀、一夜情、早戀等內容,如今也不能出現在網絡劇中。具體更多細節,還需要從業者去認真學習。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龐億明表示,加強網絡劇審查,重點在于網絡劇的內容要和衛視播放的標準統一。只是過去對于網絡劇的標準沒有一個明確的規范和準則,現在要求網絡劇的內容要和衛視播放的標準一致,網絡劇自審制流程并沒有太大變化。
而在有了更嚴格的審查標準之后,一些投機和僥幸心理的劇作就會有效控制,也減少了相關資源的浪費。身為作家、出版人的儒意欣欣圖書公司CEO林苑中表示:“畢竟等到拍完再去試播,最后一旦下架,就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損失。”
內容制作和視頻平臺雙重影響
整體而言,網劇和網絡自制節目涉及到兩部分,一是內容制作機構,另外是網絡播放平臺。龐億明認為,這次廣電總局加強管理網劇和網絡自制節目,對整個網絡自制產業的內容制作機構和網絡播放平臺都會產生影響。
一方面,業務直接受到影響的是內容制作機構,隨著審查嚴格,其對于內容質量的把控責任度和繁瑣程度會提升。另一方面,播放平臺也會受到影響,一是網絡播放平臺自己也會產生內容;另外,平臺會進行網絡劇的內容采買并支付版權費用,一旦內容需要下架,對于平臺會直接造成損失,而從下架到重新審查上線,也會對用戶造成比較大的波動。
實際上,各大視頻網站目前都在大力推廣自制網絡劇。拿樂視來說,2016年樂視生態自制劇將推出30+部重量級生態自制劇,其中涉及到仙俠魔幻類、盜墓秘術類、懸疑推理類以及搞笑穿越類等超級IP。在網絡劇審查加強之后,包括樂視在內的所有視頻網站,自審甚至是從自制劇拍攝開始恐怕就要對照《電視劇內容制作通則》的要求來操作了。
在沈哲彥看來,廣電總局加強網絡劇審查對專業電視劇制作團隊是利好,網劇和網絡自制節目大部分都是由視頻網站組織人馬進行制作,對專業電視劇制作團隊形成了一定沖擊,而之后專業電視劇制作團隊的價值將有所提升;對各大視頻網站不利,當前視頻網站推出的網劇及自制節目,題材較廣,內容受限較小,對吸引流量產生了較好作用,如果加強監管,其吸引力將有所下滑。
“如果說網絡劇內容整體標準提高之后,涉及到能否達到標準要求,網絡播放平臺與內容生產者進行合作的時候,需要對內容采買要求和能力有進一步提升。”龐億明說。
近日,繼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熱播之后,嘗到甜頭的愛奇藝通過版權采買引進又一力作《太陽的后裔》,該高熱現象級會員大劇在僅上線兩集時,愛奇藝會員收看播放便達到近一億次,可見,版權采買方面,愛奇藝的“眼光不俗”。隨著網劇審查收緊,視頻網站或許會增大版權內容的采買力度。
分級制度落地難
隨著網絡劇越來越火,題材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看網絡劇,廣電總局勢必會對這些內容進行一定的把控。“規范了播出平臺,無論是網絡還是電視臺,最后都會倒逼內容制造的規范化,工業化生產,這對IP產業鏈上的前端會起到一個矯正和引導作用,形成良性循環,此后,劇作的品質會得到提升,到時候良心劇就很普遍了。” 林苑中說。
其實一直以來,除了網絡劇自審之外,業內對于影視劇分級制度的提議也未曾間斷,因為影視劇分級能夠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提供不同層次的作品,同時可以為創作者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沈哲彥認為,之所以遲遲未實行分級制度,主要是由于中國還未完全具備分級的條件,目前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如《未成年保護法》,一旦實施分級機制或對未成年人造成較大不利影響。影視劇包括網絡劇分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
盡管分級制度是可行的,但有一定難度,很多國家的衛視在不同時間段播放不同級別的內容。龐億明表示:“在網絡上播放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觀眾是什么樣的人,打個比方,也就是說‘我不知道坐在電腦跟前的是人還是狗’,因為現在視頻網站并沒有實現實名制,即使有評級出來,整個市場實行分級制度是有難度的。”
當然,不管國家的政策層面也好,還是市場整體的發展驅動也好,對于熱火朝天的網絡劇市場,加強網絡劇的審查還需要一個不斷摸索、不斷完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