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虛擬現實計劃:先讓它普及 再去完善
2016-04-18
這位面帶稚氣的帥哥是克萊·巴維爾(Clay Bavor),谷歌(微博)的虛擬現實(VR)副總裁,他手下有數以百計的員工。桑德爾·皮采(Sundar Pichai)在講臺上第一次提到了VR產品還不到兩年,現在VR團隊已經在谷歌園區里已經占據了一整棟建筑。當年那個Cardboard紙盒的畫質當然不能與Oculus Rift或者HTC Vive媲美,但它引起的轟動卻令競爭對手們相形見絀。
但是,谷歌對VR的興趣遠遠超出了Cardboard。谷歌是Magic Leap(行事詭秘的增強現實平臺)投資者之一,而且還收購了VR應用Tilt Brush。其他VR公司的行事順序都是先完善,再普及。谷歌卻把這個順序顛倒了過來——他們想讓盡可能多的人盡快接觸到VR,然后再進行完善。
谷歌的紙盒
Cardboard的第一個原型是大衛·考茲(David Coz)設計的。他是谷歌巴黎辦事處的工程師,當時來到山景城谷歌總部,向大家展示這個設計??计澯靡粋€盒子把你的手機、一些鏡頭,以及出色的軟件組裝到一起,讓你看到立體視覺效果。這個盒子最終到了巴維爾手里。“我當時就覺得這太驚人了,”巴維爾回憶說。“我喜歡它,我們需要它。”皮采和CEO拉里·佩奇也表示同意。他們決定在即將舉行的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推出它。這是好消息。但壞消息是:當時離I/O只有八周半時間了。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大約有十幾個的Google員工“拋棄了”他們真正的工作,他們的家庭,他們的生理節律,把Cardboard打造到可以推出的程度。皮采發布它的時候,用了一種輕描淡寫的語氣,但它立即就引起的轟動。其他公司馬上開始要求谷歌幫助制作和銷售它們自己設計的Cardboard。那年谷歌還給每一位與會者發放了一塊智能手表,但是影響力持續至今的唯一一個硬件就是Cardboard。虛擬現實是那場開發者大會上最大的熱門。
谷歌的Cardboard盒子鼓勵人們嘗試開發自己的VR應用,它掀起了一陣熱潮,引發了人們的興趣,讓他們愿意更多地了解VR。到2016年1月,谷歌已經出貨了五百萬個Cardboard盒子。
前景無量的VR
巴維爾自小在加州山景城長大,距離他目前的辦公地大概只有五英里。他小時候熱衷于藝術,
后來前往普林斯頓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了解他的人說,巴維爾有一個特點:一旦決定做什么事情,就會全力以赴,直到徹底精通為止,然后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
谷歌對VR越來越上心,這為巴維爾提供了一個全心投入的機會,他的隊伍也開始日益壯大。VR是一個新生的行業,目前這個領域幾乎沒有正確答案,也沒有贏家,但風險卻高得不可估量。VR正在到來,而且來勢很快。分析師可能在數字上有些不同的看法,但這些數字都很巨大。一個分析師最近寫道,到2026年, VR的規??赡軙入娨暜a業更大。每個人都對VR很感興趣,每個人都在關注這個領域,每個人都在做一些東西。總之一句話,看好VR不可能是看走了眼。
以手機為核心
從一開始,谷歌的目標是把產品推到盡可能多的人面前。谷歌搜索服務想讓任何人都能輕松在互聯網上找到東西。 YouTube最初的設想讓大家可以存儲在線視頻。 Chrome瀏覽器的目標用戶是所有人。所以并不奇怪,谷歌VR部門也選擇了同樣的道路。
Cardboard真正天才的地方在于,你可能已經擁有了這個系統中最昂貴、最復雜的部分。你可能隨身就攜帶著它:智能手機已經在你口袋里了。巴維爾說。“你不必回到辦公室去使用它,不需要去一個特別的房間。而且也不需要三根線連上一個巨大的盒子。”這就是為什么即使有更高端、更專業的平臺VR出現,你的手機依然是谷歌短期計劃的核心。做出完美的頭盔,配搭最佳顯示屏、處理器,應有盡有的各種東西,成本加起來可能達到10萬美元,“當然,我們可以那么去做,”巴維爾說。“不過,那并不會把VR技術推向世界。”
谷歌還有一個時間上的優勢:虛擬現實現在仍然處在早期發展階段,以前幾乎沒有人嘗試過,所以也不需要花太大勁兒就能做出讓人們目瞪口呆的效果。Cardboard并不完美,但它的魔力在于,你對它的期望也并不高,只要超乎你的期望,它就能吸引你。這就是為什么谷歌給它命名為Cardboard,而沒有使用Paperscope那種高大上的名字的原因。也許它并不是太好,但它只要比你想象的好,你就想會要了解更多。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人們的手機只會變得更好、更快、更清晰。很可能也會變得更大(當然也需要更大的電池)?,F在的手機廠商在開發產品的時候,已經明確考慮到了VR的需要,把面部追蹤軟件、3D音效,甚至是谷歌Project Tango技術納入到了設計中。聯想已經發布了一款Tango手機,巴維爾表示還會有更多的這種手機面世?,F在有幾十億人已經擁有了智能手機,很快還會有幾十億人開始使用手機,而且手機在變得日益強大而快速。為什么谷歌不趁勢而行呢?當然,最終來說,他們還想走得更遠。
從哪里著手?
隨著谷歌虛擬現實團隊的不斷壯大,他們必須解決一個重大問題。當然,他們面臨的重大問題可能有一千個之多,但是這一個很特別:你從哪里著手? VR是一個非常新的領域,蘊含著豐富的可能性。人們常常會問:“虛擬現實有什么用例?”每到這時,巴維爾就喜歡反問:“普通現實有什么用例?”那個問題就有那么大。正確的答案少之又少,事情(哪些東西在虛擬現實中行得通?以如何的方式產生效果?)還沒有歸納出一般性的原則,所以感覺每個決定都是重大決定。
他經常打這樣一個比方:你身在一個巨大的洞穴里,里面到處都是路徑和路障,你迅速地打著手電筒照亮盡可能多的東西。“它是如此之新,從當前技術的角度來看,似乎一切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或者只能勉強做到。”巴維爾說。VR團隊中有一個小組,每周推出兩個新的應用,只是為了看看用VR做這個或者做那個會不會很有趣。巴維爾個人對觸覺反饋很有興趣,認為那對VR的未來非常重要,但覺得當前還不可能辦到。生產力應用、文字輸入這類的東西,在屏幕變得更好之前甚至不值得去嘗試。“我們過幾年之后再去擔心那些東西,”他說。目前他更關心的是搞清楚如何去做那些他覺得已經有可能辦到的事情。這其中也有很多選擇。
兩條總體思路
巴維爾對VR的愿景主要有兩條總體思路。首先,他希望能完美地捕捉和描繪現實。巴維爾覺得下一部《地球系列》紀錄片應該用虛擬現實技術來拍攝,這樣他就可以坐在非洲大草原上看獅子,也不用擔心有生命危險。他想象,如果自己坐在會議室的地板上,帶著一個VR頭盔,張著嘴瞪著假象中的獅子,那會非常有趣。
這樣的內容當然可以放在YouTube上。但是你要如何拍攝它們呢?在對全景立體攝像機做過一些研究之后,巴維爾設想出一種新的攝像機。他畫出一份草圖,進行計算,認為這是可能的。然后他找到了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史蒂夫·塞茨(Steve Seitz),向他展示了這份藍圖。最初賽茨覺得他瘋了,但幾個星期后,塞茨發電郵告訴他。“我一直在想你的攝像機,也不能說它沒有可行性。”然后,賽茨說他和團隊希望到谷歌來參與這項工作。巴維爾說,從長期來看,對現實世界拍攝360度的視頻僅僅是VR有趣之處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它能以最簡單、最明顯的方式讓人們一窺VR的潛力。
巴維爾的第二個想法是:你如何超越現實,消除它的邊界,為人們提供一個真正自由的地方來表達自己?畢竟,現實世界在這方面已經做得非常好。如果在VR中只做現實世界里的東西,就好像是說,“我們有個驚人的特效系統,讓我們多放些椅子在房間里。不要!”巴維爾說。“龍怎么樣?三重彩虹呢?要放就放一些很酷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他要收購VR應用Tilt Brush團隊的原因:“這是這個工具的1.0版本,把你的腦子里的想法、對象、事件和經歷變成你可以看到的東西,你可以在它們旁邊走動,還可以把別人帶到這里來。”
要實現完美的VR,需要做的事情聽上去似乎非常艱巨。但巴維爾覺得好像事情已經指日可待。絕對逼真的完美確實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倒不假,“但是要獲得生動真實的體驗,”他說,“讓人們被栩栩如生的獅子嚇到,可能不需要那么長的時間。”在那之后的就會是增強現實,在現實世界中增加幾個層次的數字內容。別忘了:在Cardboard之前,還有過谷歌眼鏡。谷歌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技術上走對路子會有多么巨大的威力——在感覺上誤入歧途又是多么容易。也許他們這次會變得聰明,慢慢花時間來打磨VR產品。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