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HDR的宣傳鋪天蓋地的涌來時,很多人懵了,HDR需要哪些實現條件?HDR與SDR圖像質量有啥不同?HDR的標準到底是啥?寶寶別哭,我們一起漲(長)姿(知)勢(識)。
先上兩張圖鎮樓,來看看SDR和HDR制作流程的區別。


HDR實現條件:
1,需要端到端的系統解決方案和標準
2,拍攝:成像器件的大動態范圍(寬容度),當前演播室攝像機10-12檔光圈,攝影機14+檔光圈
3,顯示:顯示器件的大同時對比度,絕對亮度大或等于1000尼特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顯示設備峰值亮度,普通電視機約300-500尼特,三星、海信等4K電視機宣稱達到1000尼特,杜比、索尼、SIM2等顯示設備宣稱達到4000尼特。)
4,新的電光轉換(EOTF)與光電轉換(OETF)
5,需要解決HDR與SDR的兼容問題
HDR標準與解決方案


方案一:雙層數據傳輸方案。方案廠商:Dolby。
使用PQ曲線,最高支持到4000尼特;
傳輸帶有增強層和元數據的基本層;
基本層/增強層與現有視頻編碼算法兼容;
SDR只利用基本層數據,HDR設備檢測到元數據后可利用增強層HDR數據。

技術方案二:帶元數據的單層傳輸方案。 方案廠商:Philips&Technicolor。
使用PQ曲線,最高支持到4000尼特;
有HDR兼容模式和SDR兼容模式;
傳輸一種主視頻(單層數據傳輸)以及相應的動態范圍轉換元數據;
主視頻編碼與現有視頻編碼算法兼容;
元數據可以是靜態(SMPTE ST 2086)或動態(SMPTE ST 2094)。


技術方案三:不帶元數據的單層方案。BBC/NHK方案。
使用HLG曲線,最高支持到1200尼特。
利用曲線本身特性實現HDR/SDR的兼容轉換,兼容效果有限。
與現有視頻編碼算法兼容。
HDR是當下視頻領域的熱點話題,之所以HDR廣受關注,是因為HDR技術可帶來更大的動態,給人更自然、更真實的感覺。根據已有HDR的標準和解決方案,在以后的HDR拍攝中,需要綜合考慮技術、質量、兼容性、成本等因素。
(以上專業內容,源自廣播電視中心研究所寧金輝的公開演講。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