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屆上海國際電影論壇暨展覽會(2016 CinemaS)在上海落下帷幕,作為電影行業為數不多的展會之一,新產品、新技術以及業內人士的新觀點都可以通過CinemaS洞察一二,那么這一屆展會又有哪些看點?

激光大行其道
作為電影院放映環節的核心組成部分,放映機在展會上最受關注。四大主流放映機廠商,僅有科視參加展會,并占據最佳展位,主打的產品是CP2208-LP,采用的是激光熒光粉解決方案,亮度11000流明,將光源集成到放映機內部,同時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此次科視推出熒光粉方案,是面向小尺寸銀幕的具有競爭力產品。而另外一處提供了激光演示的展位是辰星科技。辰星科技提供整套激光解決方案,這一次演示的放映機同樣是科視CP2208,但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科視將和辰星科技展開更深度合作,有可能針對CP2208推出其他激光解決方案。

雖然其他廠商此次沒有參展,但激光光源的全面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目前除巴可、科視、NEC等主流放映機廠商,提供從6P到熒光粉的全面技術方案外,中影光峰、辰星科技等公司也積極走入激光行列,租賃、低息貸款等靈活的金融服務,也讓價格高昂的激光放映機得以快速普及。更讓人欣喜的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更誕生多種激光解決方案,科視、NEC將激光光源集成到放映機內部,有效節省占地空間,中影光峰可以通過對現有氙燈放映機改造,加裝激光模塊實現激光解決方案。百花齊放的態勢已經形成,隨著裝機量的提高,激光光源的邊際成本有效下降,激光全面普及指日可待。

另外,在展會上,還少不了提供傳統光源廠商的身影,普羅斯特、玉宇、凱世光研等氙燈廠商攜各自氙燈產品參展,通過采訪,各氙燈廠商對傳統光源未來的發展不容樂觀,玉宇和普羅斯特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激光光源是大趨勢,傳統氙燈一方面要在現有市場領域盡量維持已有一場份額和銷量,另外,也要通過價格優勢爭取客戶,另外在產品上,盡量壓縮生產成本、提升燈泡壽命。目前看來,燈泡廠商需要通過開展多元化業務,死守日漸萎縮的氙燈市場很難有長足發展,凱世光研從意大利引進LUX激光放映光源,這套6P解決方案,最高可以提供雙機放映光通量110000流明的亮度,靈活的對現有氙燈放映機進行改裝,目前已經和廣州金逸、深圳百譽等影城展開合作,但目前面臨的問題整機從意大利進口,導致裝機價格較高,凱世光研相關負責人表示正與意大利方積極磋商,希望能在國內生產,可以有效降低裝機成本,另外凱世光研還開發出名為放映貓的實時智能聲光檢測系統,其概念和NOC相近,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掌握電影放映實時數據,保證放映質量。

賣品參展商增多
相較去年,展館最大的變化是主打3D的參展商數量明顯減少,專注于整套3D解決方案的僅有飛迪歐、GetD兩家較為亮眼,究其原因,應該是3D技術日趨完善、群雄割據態勢已經形成,優勝劣汰的進程之后,僅留下幾家中堅力量。而3D眼鏡扔以偏光技術為主,并未受光源更迭的影響,另外目前已有多家院線開始不提供免費眼鏡服務,意味著3D眼鏡消費市場進一步擴大,本刊隨機走訪了幾個提供3D眼鏡的展位,負責人均表示對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另外一個變化,是小賣、電影后產品展位的增加,并且此前專注小賣的廠商,也開始向電影后產品偏移。亮奎貿易除了延續爆谷機展示外,增加了后產品的展示比重,從巨型的綠巨人雕塑,小到電影主題手辦不一而足,更開發出可以穿上身的鋼鐵俠一比一人偶,雖售價不菲但依舊受到熱捧,在展會第一天就幾近售罄。寧波傲文進出口有限公司推出造夢師品牌,別出心裁的將電影后產品做嵌墻設計,在功能上可作為LED燈提供照明服務,既可用來作為影院主題裝飾使用,也可替代家用照明。

隨著銀幕數的增多,影院同質化嚴重、盈利模式單一的問題凸現出來,而影院在賣品、電影后產品方面一直發展緩慢,后產品廠商的增多有望讓這一領域得到迅速發展。但目前看來后產品主題單一,廠商多圍繞漫威、迪斯尼等出品公司為主;品類也不夠豐富,除了玩偶、賣品杯、眼鏡外,其他產品形態少之又少,還需要做更多開發。

智能化影院管理系統
影院管理系統是影院運營管理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以來,影院除了主管部門要求的售票系統外,整個影城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相對滯后,在這屆展會上,管理系統的信息化、智能化也是一大亮點,辰星科技的微自助、指點無限的CIAS、廣東粵科的鳳凰佳影,無一例外的將目光投向了智能化、云數據以及大數據的挖掘,互聯網電商對影院的沖擊,讓影院看到手機購票、大數據的采集勢在必行,這兩點也成為了當下影院管理系統重點開發的兩個部分,辰星科技通過微自助,將電商購票的用戶成功轉化為影院會員,通過對大數據的挖掘,分析觀眾的觀影時段、觀影喜好,對這些數據歸納、計算后可以為影院提供排片建議;指點無限的CIAS的系統在努力實現無人值守影院,收銀臺、售賣機、檢票都通過相應的設備終端實現自助,為影院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新玩法助力差異化經營
除了視和聽,影院能直接給觀眾帶來感官體驗的還有座椅。近幾屆展會在座椅方面其實乏善可陳,材質、用料的改良對座椅的舒適度改善有限,可調節的沙發通常應用于小眾貴賓廳,不會吸引太多眼球。4D現在看來也很難獲得很大的市場,事實證明,它比較適合10分鐘的新奇體驗,在影院里震動120分鐘,還真挺難吃得消,但不能否認4D成為影院謀求差異化競爭的籌碼,此前采訪深圳金逸影城經理時曾談到過,單就4D廳而言,由于采購安裝和后期維護成本高,很難實現單廳盈利。不過這次展會,影博士、影院幫、未來影院等企業都在各自4D的基礎上注入了VR元素。影博士帶來了VR射擊游戲,持續有觀眾排隊體驗,創影時代帶來的4D+VR體驗目前已經在MALL、游樂園等場合初現端倪,能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但對于VR是否能完全走進影廳、顛覆影院放映模式,兩個品牌負責人并沒有太遠的規劃,創影時代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的VR體驗,受限于一套設備要對應一臺電腦主機,用VR完全代替影廳座椅并不現實。很多廠商都將目光瞄準VR,但VR能否真正融入影院、又該如何融入進來,還是未知數,通過這次展會能夠發現VR還處在初始階段,在影院領域更多的是一個噱頭,多一個新玩法不是壞事,能讓影院更具活力。

暢談影院商業模式創新
和展會同期召開的國際電影論壇板塊是另一重頭戲。論壇主要聚焦影院商業模式創新與轉型,電影衍生品在中國的發展和未來兩大主題,在電影強國之路論壇的互動討論環節中,博納影院總經理黃巍主持,大地影院總經理于欣、唐德影院總經理趙軍、中影影院副總經理李偉忠、上海行軼影院總經理王政、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家正參與了討論,綜合各方發言來看,影院行業經過幾年急速發展,已經從最初的藍海變為紅海,競爭加劇、租金和用工成本增加,資金回籠放緩,影院在單一的經營模式下,同質化競爭嚴重,賺錢也越來越難,越來越多地產商開始影院開發,讓本來就稀缺的項目更加難找,博納等大院線想通過并購壯大自身也顯得困難重重。雖然論壇給不出最終的答案,這樣的交流也有很實際的意義,相信通過模式創新、技術升級、提升服務,帶來差異化經營,能夠讓影院的路越走越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