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需求浮出水面-記高清電視制作技術研討會
2002-02-07
本刊編輯部 李曉梅 依馬獅網
2002年元旦剛過,高清晰度電視便動了起來。伴隨著又一部使用Sony高清攝像機拍攝的大型電視劇《天下糧倉》在CCTV-1黃金時間的熱播,由Sony公司和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共同舉辦、并得到中視傳媒股份技術有限公司和電視專業委員會支持的“高清電視制作技術研討會”于1月23日、24日在北京廣州大廈舉行,170多名來自各地約50家電視臺、影視制作公司的代表參加了研討會。該研討會既有技術專家對高清設備和電影膠片技術指標的對比介紹;又有國內外曾經有過高清設備使用體驗的導演、攝像師對HD攝像機的實踐詮釋;還有參會的廣電業內專家、各地電視臺、影視公司的中高層領導對高清設備、節目制作的實施、應用及其現實意義和未來發展的積極探討。 |
|
演講代表的拋磚引玉 |
在CCTV錄制部主任陳默的主持下,Sony香港有限公司客戶部經理王亞明以“高清晰度電視與電影的比較”為主題,通過具體數據比較,指出電視水平清晰度優于或等于膠片的發行拷貝。灰度等級、動態范圍、彩色還原膠片比電視好。到制作、播出、放映、發行這些環節過程中,造成的圖像質量損失膠片要比電視大。拿高清第一版素材去和電影膠片第一版素材相比,膠片肯定好于電視;但如果用電視的發行播出版和電影的電影院放映拷貝版相比,可能電視要比電影好。 |
CCTV音頻二級錄音師李楓認為,電視聲音制作優于電影,而電視聲音現實上的落后是因為錄制在線環境的欠缺。他說,影視發展,聲音更重要。首先,高清電視要求立體聲制作,對制作人員和設備都提出了高要求;其二高清的音頻要解決聲像的問題:縱深,聲音的遠近怎么和畫面完美地結合,橫向:在畫面的左邊和右邊怎樣實現橫向定位。李楓還將直播的聲像定位專門提出來與大家一起探討。對中央電視臺今年準備建造的400m2高清演播室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CCTV王佩在制作高清節目上介紹了自己的經驗:(1)高清比標清攝像機的焦點難于控制,要在監視器中注意拍攝畫面的虛實;(2)寬幅16:9的畫面要注意物體背景,比如晚會的舞美、道具要根據寬幅畫面來配置;(3)攝像機的曝光要嚴格控制;(4)鏡頭的編輯,長度加長后,可讓鏡頭畫面運動;(5)鏡頭的推、拉、搖、移要盡量讓鏡頭穩;(6)高清的用光要求比較高,需要光的能量比較大,一般采用透射光和反射光。 |
Sony香港高級經理朝比奈宏樹以“高清度電視制作工藝流程的改進”進行了介紹,首先從目前美國、日本HDTV節目制作情況談起,具體講述了高清節目從拍攝前期,選用攝像機對各種參數的設置以及對周邊設備的選擇,到后期進行非線性編輯,最后下變換的切邊、信箱、壓縮三種模式。還以CBS的現場轉播為例,講述了高清轉播車操作流程。 |
本次研討會倍受關注的一位演講人是本刊推薦的紐約先河影視制作公司資深攝影師溫文杰,他以《午夜曼哈頓》成為以高清24P拍攝電影的第一個華人。他現身說法,介紹了自己對高清的具體體會,以及如何用高清拍出膠片感。他個人比較喜歡用觀看監視器來進行構圖;為了精確曝光,示波器是最好的參考依據,而攝像機提供的測光表只是一定范圍內的平均值,不能完全相信;在鏡頭的選擇和測試上要有挑選,調焦時注意后焦點和景深;在用光上,要保證色差與層次的掌握以及色彩還原的穩定性;科學地對待使用高清。他還根據實踐經驗指出目前一些人對高清的誤解及其注意事項。最后,他建議了一套有助于拍出膠片感的攝像機菜單參數。 |
在去年的九運會中,上海文廣集團技術中心首次用高清轉播車現場錄制了體育節目,該中心高清轉播車車長承超群為大家帶來數字高清轉播車的使用體會。這輛高清車的主要配備有Sony 6臺高清攝像機、高清錄像機、BVE2000編輯機、2臺同步機、泰克同步機自動轉換器、史諾偉思的特技切換臺和矩陣開關、哈麥的調音臺以及Everts的下變換器。他具體講述了單機拍攝與轉播車拍攝的幾點差別,比如是否可重復性拍攝以及轉播車上的攝像機必須色彩還原一致等特點,并計劃今年11月份將在上海舉辦世界網球大師比賽,如那時能解決高清光端機和上星高清編碼壓縮機,他們準備用高清轉播車來轉播比賽實況,并進行上星的直播嘗試。 |
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影師朱東茸也講述了“高清與電影的區別”。HDW-F900的拍攝畫面遠遠優于Betacam,但是它的各方面技術元素和膠片還有一定距離,主要包括色彩還原和對比度的表現,在表現畫面的中間層次還有所欠缺,高光部分的損失比較大。所以說,高清要取代膠片,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
深圳電視臺的高級制片人申曉力以“HDTV雕刻時光”為主題對HDTV全新的技術展開了豐富的藝術想象:諸如HDTV可能出發的新視覺運動;HDTV構圖的經典回歸;HDTV帶來了新景別意識。他用優美的語言告訴大家“作為一位電視藝術工作者,我們雖然無法天真爛漫地以為有了HDTV就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玲瓏剔透,但我們仍然相信這種頂尖技術所能引領的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而我們最多不過是一群藝術工匠,以高清為犀利的目光作鋒刃,去雕刻生活,雕刻時光。” |
北方中視影視技術公司技術總監鮑洪亮具體講述了HDTV節目制作。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投資拍攝和正在拍攝的高清電視劇有《大宅門》、《天下糧倉》、《神醫》、《好爹好娘》,《紐約麗人》,以及即將和著名華人導演唐季禮合作拍攝的電視劇《壯志雄心》,去年首次嘗試了用高清晰度攝像機、24P的格式來拍攝高清晰度數字電影《巧巧》。他們覺得用高清晰度拍電影將來是一個比較廣闊的市場前景,比用直接膠片來拍,從成本上、從制作流程上要經濟、劃算。我們知道傳統的電影制作,膠片拍完以后轉場不能馬上走,要等,沖出底片來看看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了,再拆東西,走。高清是現場就可以看到,磁帶記錄,用24P記錄的話,一盤可以記錄50分鐘,非常經濟實惠,做很多特技的時候也非常方便。根據經驗,拍高清影片首先要選擇有較長生命力的題材;在設備投入上,高清比標清要多2~3倍,但高清版本很容易實現產品的多元化,對海外市場的開發也有優勢。 |
|
高清影片讓人意猶未盡 |
到底高清和35mm膠片的清晰度有沒有可比性,大家眼看為實、耳聽為虛。從欣賞CCTV用4臺單機拍攝的《澳門回歸日記》開始,大家還聽到了導演特意制作的槍炮立體聲;《香格里拉行板》是CCTV文化專題部導演胡崢拍攝的風光片,精選幾分鐘放映,為了真實地展現生活場景,在低照度的情況下依然能表現全部細節;溫文杰帶來了電影《午夜曼哈頓》的片花;上海文廣集團把九運會開幕式、體操和花樣游泳等現場錄制節目進行播放;申曉力給大家講解了他拍攝《九九北京》的經歷;大家也觀看了中視提供的《巧巧》及《天下糧倉》的精選片段。壓軸的是Sony請多家國外著名制作公司用35mm膠片和HDW-F900在不同環境下拍攝的短片對比,35mm膠片用膠轉磁轉成的磁帶進行放映。 |
|
對未知的探討 |
在大會討論中,迂回代表還提出了一些具體問題。如高清物理上的優勢好理解,但在現實中如何實施和推動困惑仍然不少。溫文杰就介紹,目前在美國唯一能生存的高清節目只有體育運動節目。 |
還有對選用50i和60i的問題,因為在轉換時會造成閃爍,運動畫面尤為突出。當被問及該問題時,鮑洪亮說中國的電視劇要走向海外市場,有一定的題材限制,辮子戲在日本還能接受,但到歐美就沒有市場。因而,中視首先考慮的還是如何保證國內電視觀眾的需求,要以國內標清的電視播出格式為準,還是盡量采用50i的方式。 |
研討會還涉及攝像適配器材在高清和標清環境下的異同。比如談到三角架、云臺的問題,王佩從自己的電視實踐出發,認為差別不是很大,穩定一定更好。但是溫文杰則強調拍電影三角架非常關鍵,要非常穩定。 |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