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的盛會 技術的飛躍-談九運會的廣播電視轉播
2002-02-07
廣東省廣播電視局副局長 馮錫增 依馬獅網
在一個縱橫上千公里范圍內的十幾個城市舉辦運動會,這樣的盛事恐怕世界上也不多見。可是在廣東省舉辦的全國第九屆運動會就達到了這樣的規模:比賽場館總共67個,分布在全省的十五個城市,大的在廣州有奧林匹克中心、新廣州體育館這樣的大型場館,小的甚至到鎮一級,例如中山市的小欖鎮,東莞市的常平鎮等等。把運動場館分散到全省各地,對于促進各級地方的體育活動自然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對于廣播電視轉播來說就是一個嚴重的考驗了。 第一個問題是轉播車的調度。由于場館的分散,要像在一個城市那樣讓電視車“跑場”是不太可能的,(當然能夠跑場的還是盡量跑),為了把盡可能多的比賽都錄下來,這就需要比較多的電視車才能滿足轉播的需要。 其次是信號的傳輸問題。比賽場館在地域如此分散,而廣播電視信號又要能夠集中到廣州的中心提供給需要信號的單位使用(實況直播和編輯),從技術上如何保證安全優質的信號傳輸顯然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
第三是廣播電視信號中心IBC(原義是“國際廣播電視中心”,我們是全國運動會,但按習慣仍然沿用IBC這個名字)該如何建設才可以滿足大家的需要。國家對這次全運會的廣播電視轉播進行了改革,向國際上的有償使用轉播權的習慣做法靠攏。組委會下設的廣播電視部,其主要任務之一是向購買了轉播權的廣播電視機構提供公用信號和必要的服務,這種服務當然也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行。 |
廣東省政府和有關領導對九運會的工作提出了“三高”和“四個一流”的要求,廣東省廣播電視事業和技術在近年的發展也在客觀上為高標準做好電視轉播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全省廣播電視工作者的努力,還有國家廣電總局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九運會的廣播電視轉播工作勝利完成了。在九運會結束前夕,有關領導在九運會組委會的總結報告上對廣播電視轉播工作表示滿意,許多同行直至觀眾也對中央電視臺和各地電視臺的九運會電視節目感到滿意。這里針對上面的三個方面,對九運會的廣播電視轉播作個扼要的介紹。 |
|
一. 轉播車的安排 |
電視轉播車的安排在技術上沒有特別的要求,但是要盡可能把比賽的內容與電視車的性能搭配好,這其實是體育節目制作人負責的事情。九運會組委會的廣播電視部有一個轉播節目處,他們會根據哪些節目的轉播難度高,需要配置什么樣的車子等,提出實施的意見。當然同時也要考慮電視轉播車轉換場地的方便等等因素。 |
|
除了少數的競賽項目是在九運會開幕前提前進行的,其余項目都是在開幕以后同時進行的。由于一個城市往往不止一個比賽場館,甚至一個場地(例如廣東奧林匹克中心)里同時進行多個項目的比賽,盡管廣東省配有電視車的電視臺都已經派出了電視車參加轉播,但是電視車仍然不夠用,所以組委會在國家廣電總局的支持下,向中央電視臺和全國多個省、市租用了電視車(其實是各省、市支援廣東,因為租金微不足道,)這些車子分別安排在各場館。 |
為了保證信號的質量,這次的轉播車除個別情況外,絕大多數都是數字化的轉播車。車子都由所屬單位配備了足夠的工程技術人員。各省市的車子在上海集中后,整個車隊在國家公安部的支持下由警車護送前往廣州,一路上浩浩蕩蕩真是壯觀。(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我國的公路交通比以前好多了。) |
和所有其他大型運動會一樣,開幕式不僅是運動會的序幕,它更是一場重頭戲,因而在開幕式的廣播電視轉播上投入的力量要比其他比賽項目大得多。開幕式是在可容納八萬觀眾的廣東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舉行的,原計劃在開幕式上使用兩臺十信道以上的電視車進行電視轉播。但是由于場館在施工中留的通道入口凈空高度不足(設計時我們提出凈空至少4.2米,但場館驗收時實際只有3.9米),我們只能用EFP方式,在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內一個大房間臨時搭建了一套系統,使用信道仍然在20個以上,同時配備了兩臺微波移動攝像機。田徑比賽比較分散,開幕式一結束,這個系統馬上分解,進行其他比賽項目的轉播。 |
關于中央電視臺和各省、市電視車的技術狀況,因為各省都有過介紹,這里就從略了。 |
|
二. 節目傳輸系統 |
廣東省在前幾年已經建好了廣播電視專用的數字光纖干線網。這個網絡把所有市都連接起來,所以全部信號都能回傳到IBC,有些比賽雖然在縣級市甚至鎮一級的場館進行,但是由于各市到下面的光纖網絡也都已經基本建成,這就為電視信號傳輸打下了基礎。圖2為九運會轉播信號光纖傳送圖。當然,網絡在建設的時候并沒有按照這么多信號同時傳輸而配置設備,所以這次九運會的電視轉播在光纖網上還專門增加了相應的光收發信機,有些地方增加了編碼器或者接口設備。 |
|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光纖網絡到了有關的各個市、縣、鎮,但從廣電系統的光纖終端站到比賽場館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從廣電的終端站到場館的光纖基本上都由當地的廣電部門負責解決。在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這到場館的“最后一公里”往往還是相當艱巨的任務,因為這些地方需要的光纖量大,城市又不能隨便挖路面。好在這些問題在當地廣電部門的努力下都解決了。 |
光纖網絡是傳輸大量電視信號的有效手段,但光靠光纖仍然不保險。這次全運會一方面充分利用原有的廣播電視微波干線網絡(見圖3)作為光纖干線的補充和備份手段,同時也把移動式微波、移動式衛星站充分用起來。從開幕式到閉幕式的15天轉播過程中,干線光纖的運行沒有出過故障,但是廣州的光纜則被盜過一次,幸好采取了措施,把移動式微波及時調到有關的場館,保證了信號的傳輸。 |
|
|
<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