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是電影節當之無愧的技術大神,在《阿凡達》掀起全球3D熱潮之后,影迷等苦等不來《阿凡達2》,反倒是先等到了3D版重映的《泰坦尼克號》,而《終結者2:審判日》的3D版也將于8月25日在北美上映。雖然內地并沒有確定引進,但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說,引進的可能性很大,這意味著觀眾將有機會在大銀幕上重溫《終結者2》。
在近日發布的《終結者2:審判日》全新預告片中,卡梅隆本人也出現在了視頻中為大家推介新版。那么,《終結者2》的3D重映,是有價值的一次致敬經典,還是炒冷飯?
3D轉制靠譜嗎?
其實回想一下會發現,近年來以3D形式重映的并不僅有這一部,除了之前的《泰坦尼克號》,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也以3D的形式重新上映過。但實際上,從2010年《阿凡達》至今,3D已經陪伴了觀眾7年的時間,對待3D的心態早就從新鮮到習以為常,所以觀眾對轉制的3D并不感冒,甚至還曾經對“中國特供”版的3D電影口誅筆伐。
其實和所有后期轉制的3D電影相比,《終結者2:審判日》在技術流程上并沒有根本區別,只不過后期轉制也是憑良心做事,既可以花100萬外包給小作坊完成,也可以花1000萬美金做的精細一些。轉制3D其實是把電影的每一幀都重新摳圖,呈現出立體效果,所以是勞動密集型的工作,《泰坦尼克號》的轉3D有很多工作其實就是中國的后期公司完成的,所以,《終結者2:審判日》很可能也會外包給中國的公司。
轉制的效果會如何?
預告片中截取了一些激動人心的動作場面,那么這些動作場面是否在轉制的3D畫面中會更加真實和刺激呢?其實也不一定。有一些畫面是會顯得立體感比較強,比如T1000的一些變成液態金屬的鏡頭、以及頭部被槍擊穿的鏡頭,會看到一些明顯的立體效果。在這里舉例說明,看過徐克《智取威虎山》的話應該會明白,目前3D拍攝的技術和拍攝支架已經相對成熟了,從EPIC到IMAX的超大攝影機,都有相應的支架來組成3D拍攝系統,那么3D效果的好與壞,主要在于導演能否改編拍攝思路,力求突出3D效果,《智取威虎山》給人的感覺是3D效果很好,是因為有不少鏡頭融入了3D創作的概念,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
但卡梅隆在拍攝《終結者2》的時候,并沒有3D拍攝的技術,更不可能想到為日后的3D上映做準備,所以,本身在拍攝上就沒有3D理念,那么無論轉制的過程多精細,也不可能有太好的3D效果,《泰坦尼克號》就是一個例子。所以,《終結者2》重映雖然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但不要再3D效果上寄予太高希望。
內地的影院準備好了嗎?
卡梅隆除了在拍攝、制作端發力,對放映端同樣關注,《阿凡達》上映的時候,國內的3D放映設備參差不齊,既有光效極低的主動式3D,也有光效較高、亮度大大提升的被動式3D,所以當時卡梅隆呼吁影院調高放映機功率,盡可能的提供高亮度。值得注意的是,《阿凡達》采用兩臺攝影機實拍3D,為了照顧到3D效果,本身拍攝和發行拷貝中,畫面已經盡可能調高了亮度。
但《終結者2》中其實明亮的場景不多,黑暗場景較多,這本身就不利于3D效果的呈現,即便在為這次重映準備的后期制作中,也不太可能把畫面整體調亮,這樣會影響電影整體的畫面質感,也會影響細節。另外,雖然目前內地影院幾乎已經全部更新為光效達到30%左右的偏振3D,但亮度依舊參差不齊,IMAX、杜比影院、中國巨幕等品牌固然能保證亮度,realD等廠商也在發力推進6FL的放映標準,但還是有一些影院,采用單機放映,或使用效果不好的3D系統,在亮度上還是達不到6FL。
另外,除了亮度指標外,色彩飽和度、立體對比度、鬼影消除率等技術指標,也都很影響3D效果,依舊有很多影院不能提供優秀的3D觀看效果,所以還是要盡量選擇上面提到的一些影廳。
重映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技術點?
據介紹,影片的轉制工作由卡梅隆全程監督,并對色彩進行了重新校準。他希望3D版本在滿足老粉絲的同時,還尅吸引當年影片上映時尚未出生的新一代影迷來體驗大銀幕上觀看《終結者》的滋味。
事實上,“3D轉制”并不是這次重映唯一值得關注的技術點。《終結者2》拍攝于1991年,當時還沒有成熟的CG特效,拍攝用的也是膠片攝影機,按照常理,這次重映,除了3D的轉制以外,還會進行膠片的修復和數字化,《終結者2》很早就修復了2K的版本,很多影迷也重新看過了1080P,而當下4K分辨率已經成為了主流,所以是否會推出4K分辨率,也是值得關注的一點。
另外是色彩的重新調校,這個在前面已經說過了,和當年的膠片放映機不同,當下的放映設備,除了高功率氙燈、高壓汞燈外,也開始有了不少激光放映設備,并且幕布也由當年白幕換成金屬幕,色彩重新校準也很重要。
最后是重新混音,從2000年開始,成熟的5.1聲道才正式問世,所以《終結者2》的原始音軌顯然不能適應當下的放映系統,也無法滿足觀眾。傳統的5.1、7.1聲道也顯得很普通,癡迷技術的卡梅隆應該也不會滿足于此,所以 《終結者2》很可能會重新混音以杜比全景聲為代表的沉浸音,影迷們可以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