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激光電視前幾年還屬于試水階段,那么在2017年則出現了高速增長,年銷量達到了6.7萬臺,銷售額為20.8億,增長率分別是116%和109%。而在2016年的時候,激光電視銷量還僅有2.5萬臺,銷售額也只就10億元。更為可喜的是,競爭產品液晶電視銷量首次出現同比下降,增長率只有7.4%,OLED電視和量子點電視雖然增長也不少,但激增量遠不如激光電視強勁。越來越多的用戶在采購大屏電視的時候,開始考慮激光電視。有機構預計:到2020年,激光電視的年銷量將達到23.2萬臺,銷售額43.1億元,量額復合增長率分別是51%、27%,激光電視的未來前景非常廣闊。
為什么實現高速增長?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什么是激光電視。
激光電視是由應用激光光源的反射式超短焦投影主機搭配100英寸以上抗光屏幕組成。投影主機通常會搭載智能操作系統,可以實現類似智能電視的在線大屏觀影、游戲等應用。激光電視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投影機,它是一種融合了投影技術、抗光屏幕,聲音系統以及智能系統的解決方案型產品。

通過以上定義,可以看出激光電視的幾個特點:1、可以實現100寸以上的大屏幕顯示;2、激光光源;3、超短焦投影。
大尺寸
人們對更大的屏幕有著難以抑制的喜愛。20年前,24寸就被稱為大彩電了,今天42寸都覺得不夠大,55寸、60已成為采購的主流。難道這就夠了嗎?還是不夠,想一想為什么那么多人放著家里的電視不看,舍近求遠掏錢到電影院看大屏幕電影就知道了。而且隨著居住面積的改善,人們有了更寬敞的客廳和居室,使得對大屏幕的需求更為強烈。然而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通過液晶電視實現大屏幕有一定限度和成本。如果是70英寸以下,價格是比較親民的,超過這個尺寸就相當昂貴了,100英寸已非普通家庭可以承受,120英寸幾乎是液晶顯示的極限尺寸了。除了價格和尺寸問題,液晶電視還有其他問題。如液晶屏幕變大后,整體對外輻射的亮度也高了,光線透過液晶分子變得有方向,長時間觀看非常傷眼。另外過大的液晶電視無論安裝還是搬運都非常不便,有可能都進不了電梯和家門,而且綜合能耗也很高。OLED電視和量子點電視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而對于激光電視來說,它是通過投影方式顯示畫面。投影的特點就是可以非常容易的實現大屏幕,輕松突破100寸、120寸,只有需要,還可以實現更大尺寸,且成本遠比液晶電視低得多,這也是為什么在工程、商用、會議、教育上投影機被廣泛使用的原因。在家用方面,前些年投影機一直沒有發展起來,主要障礙在于光源壽命和亮度,另外安裝操作也比較復雜。不過現在這個問題獲得了解決,那就是激光光源的成熟和超短焦的應用。
激光光源
傳統的燈泡光源,幾千小時后亮度就明顯降低。這是普通消費者所不能接受的。激光光源的出現,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2萬小時以上的壽命,即便是天天8小時也能使用好幾年。激光光源還解決了亮度的問題。燈泡光源散熱要求高,因此需要更大的機身空間。但是家庭中往往沒有太多的空間,而激光光源發射器體積小,所以在實現高亮的同時,激光電視體積更加小巧。激光光源還有的一個優勢就是色彩,目前激光光源多采用單色激光,也就是藍色激光配合黃色熒光粉色輪的技術,其已經符合電視色彩標準。但廠商們精益求精,又推出了雙色激光光源電視,在使用藍色激光的同時納入了紅色激光,這樣可以顯著的提升畫面的色域,效果堪比量子點或者OLED電視產品。
在激光光源方面,中國廠商走在了前面,這極大了推進了激光光源的應用普及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如光峰光電在2007年9月,就將激光光源這一技術在美國申請了專利,2011年推出了第一款基于激光光源的機芯,目前光峰光電在激光電視專利部分占據了40%的申請量,擁有超過1000個相關專利。從技術表現來看,在畫質、效率、可靠性方面都經受了長時間的市場檢驗。
超短焦
普通投影機,投射100英寸畫面需要投影機到投射面(墻面或者幕布)的距離在3米以上。一般的短焦機型,投射距離在2米以內。而對于超短焦機型來說,往往只需要幾十厘米的投影距離能投射100英寸的大畫面。短焦投影機在安裝的時候也非常方便,只需放在投影幕前方即可,相比通常只能安裝在房頂中間的常規投影機具有更加節省空間、安裝方便等優勢。因此對于家里空間有限的朋友來說,免除了擔心家里空間不足的問題。而且還能有效避免光線直射人眼的危害。
小結
激光電視滿足了人們對于大尺寸顯示的喜愛,且規避了其他顯示方式,如液晶電視價格昂貴、體積龐大、安裝不便、功耗高等不足,加之各大激光電視廠商在產品以及營銷端的持續發力,讓消費者對激光電視的認可度有了極大提升,使得激光電視銷量得以迅速增長。
各大調研機構預測,未來的3-5年,激光電視市場有著非常大的增長空間,將會有更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其中。在應用場景方面也會更加多樣化,如餐廳、娛樂、俱樂部、購物、健身等市場也將被開拓;光源技術不斷演進,現已有一些廠商發布了雙色激光,三色激光電視也會在不久后面世,這將使畫質表現更加優秀;此外隨著技術能力的和用戶需求的提高,分辨率將由高清向4K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