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幾年明爭暗斗的角逐后,前幾年看起來平靜而乏善可陳的專業AV市場在2018年趨勢逐漸明朗。DLP大屏雖然一直傲嬌地稱自己專為高端應用而生,而一面面對液晶大尺寸和低價格且快速增長的市場份額的沖擊,一面又被小間距LED擠壓的喘不過氣。
市場規模增長疲乏甚至出現了下滑趨勢,曾經的DLP玩家們也開始尋求新的技術方向來力爭保住自己的市場地位,技術的潮流滾滾向前,面對DLP頹勢,4K、激光這些新的亮點被寄予了厚望,不知能否為DLP帶來新的生機。

幾家歡樂幾家愁,在傳統的DLP、液晶、小間距三大顯示技術中,小間距LED從最初位于鄙視鏈的末端不被看好到如今的如日中天、形勢喜人,可謂是一顆皇冠上的明珠,廠商們為此不惜爭得頭破血流,玩家數量增長驚人。
在每年的ISE上我們看到幾乎在上百家帶深圳開頭的參展商里,90%以上的都跟小間距LED有關。小間距風頭正盛,微間距(Micro LED)又乘勢而來,就在2016年索尼推出其CLED之后,三星的Mircro LED 電視墻概念又橫空而出,有消息稱,華為、OPPO、小米都計劃在2018年推出mini LED背光面板的液晶顯示手機,而mini LED其實就是低PPI Micro LED。
雖說從應用模式和市場定位還處于摸索階段,但大鱷們進入這個市場一定是有備而來, Micro LED對于市場格局的改變足以讓人遐想連篇。
激光光源一直是這幾年的整個行業最被關注的熱點,消費市場激光高速增長,專業市場一些具備核心技術和資源優勢,市場嗅覺又靈敏的廠商和集成商在這幾年賺得盆滿缽滿。
錯失了激光機會的飛利浦試圖為自己失去的幾年力挽狂瀾,聯合一些主流廠商在HLD上猛下功夫,發展勢頭不容忽視。在未來的幾年,是否有更多的廠家加入到HLD陣營中來值得玩味。畢竟盛極必衰,任何市場一個技術獨大的市場格局被打破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
在云技術的快速推動下,網絡化、分布式正在加速傳輸控制系統的一輪新變革,在傳輸控制領域的這一輪洗牌中,那些積極去挖掘用戶需求,順應市場的廠商成功實現了新藍海的拓展,并脫穎而出,而一些保守者,卻遭受了市場的冷落,逐漸頹廢。
除了激光、HLD、Micro LED、分布式、IP化,人工智能、大數據、VR、AR這些新的趨勢都在潤物細無聲地滲透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