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是科技發展的結果,也是信息化推進的長期過程。我國2000年“十五”計劃提出了三網融合的概念,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建設和完善寬帶通信網,加快發展寬帶用戶接入網,穩步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建設集有線、地面、衛星傳輸于一體的數字電視網絡;構建下一代互聯網,加快商業化應用。推進三網融合,應當把握三網融合的規律,找準三網融合的重點和著力點,調整政策,因勢利導,循序漸進,順勢推進,最終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美妙生活。
三網融合有三大規律:
一是三網融合是基于技術驅動基礎上的業務融合。數字壓縮、IP協議等新技術新方式為三網融合奠定了技術基礎。近年來,三網融合在一些發達國家取得了進展,主要表現在:一是通過國際互聯網提供網上電話、網上廣播、網上電視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運營商和用戶越來越多;二是通過有線電視網絡提供互動電視、寬帶上網、網上電話、視頻通話等服務項目越來越多,一些國家有線電視在寬帶接入市場上占的份額很大;三是通過電信網提供互聯網業務比較普遍,利用電信網開展IPTV業務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悄然興起。三網融合不是一網取代另外兩網,也不是一種技術取代另一種技術,而是讓用戶通過一根線路(電話線、有線電視或其它)就能享受到廣播電視、通信、互聯網等多種業務服務,享受到三網融合帶來的數字化生活的樂趣。
二是三網融合是基于政策調整基礎上的業務融合。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在1996年修改美國聯邦通訊法時,為了打破市話領域的壟斷,允許有線電視業者參與市話服務競爭,同時允許電信業者參與有線電視服務。這一政策調整加劇了電信和有線電視領域的兼并競爭,有線電視光纖化、數字化改造加快,美國有線電視提供寬帶接入服務非常普遍,在寬帶接入市場中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額。三網融合需要技術推動,也需要政策推動。近年來,我國電信網、有線電視網、互聯網發展都很快,但是由于政策限制,互聯網的發展幾乎全部依托于電信網,有線電視網的寬帶接入優勢沒有發揮出來。目前,我國有25個城市有線電視實現了數字化,包括青島、深圳、杭州、佛山、大連、太原、南京、綿陽、南陽、淄博、銀川和廣西14個地級城市,此外,廣東、山東、上海、天津、重慶、山西、云南、福建、江蘇、陜西等地有線電視數字化比較快。數字化以后,有線電視網絡的傳輸容量資源大量閑置,迫切需要開展互聯網接入等多種服務。我國已允許央視、上海文廣等與電信部門合作在哈爾濱、上海等地進行IPTV試點,利用電信網提供廣播電視接入服務。按照我國加入WTO的承諾,互聯網、電信網將逐步對外資開放,理應首先對包括有線電視業者在內的內資開放。目前我國三網融合的重點在于調整政策,允許有線電視業者提供電信網、互聯網業務,加快我國寬帶用戶的普及,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在寬帶網絡發展上的差距。
三是三網融合是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結合的產物。技術進步永無止境,市場需求永無止境,三網融合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三網融合不是目的,目的是利用科技的力量和市場的力量,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完善、更高質量的信息化服務。目前,通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有各自的優勢,也有各自的劣勢。比如通信網的劣勢在于用戶接入的帶寬不足,廣播電視網的劣勢在于交互性不強,互聯網的劣勢在于安全可靠性不足。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利用技術進步推動三網的升級改造。
三網融合有三個重點:
一是加快建設寬帶通信網。用戶最后一公里是通信網的瓶頸,建設寬帶通信網的主要任務有:(1)加快固定電話接入網改造,推廣應用數字技術,大幅度提高用戶接入網的帶寬。(2)加快3G、4G等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建設,推廣應用流媒體等技術,積極開發手機終端的多功能,使手機真正成為多媒體移動通訊“專家”。
二是加快建設數字電視網。單向是廣播電視網的瓶頸,建設數字電視網的主要任務有:(1)加快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雙向化改造,通過整體轉換使有線數字電視成為進入千家萬戶的交互式的多媒體綜合通信平臺和宣傳娛樂工具。(2)加快地面數字電視網建設,使千家萬戶能夠免費接收到更多的節目內容和信息服務。(3)加快移動多媒體廣播的產業化進程,使手機、PDA等便攜式終端能夠接收多套廣播電視節目和信息服務。
三是加快下一代互聯網建設。安全和帶寬是互聯網發展的瓶頸,建設下一代互聯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解決互聯網的安全可靠、傳輸帶寬等問題,推動互聯網融合提供更加高質量的通信業務和廣播電視業務。
實際上,通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各有各的優勢。推進三網融合,應當充分發揮三網的各自優勢,應當充分使三網得到充分發展,揚長避短,形成信息時代的網絡結構,適應信息社會的多元化需求。惟有此,才能消除數字鴻溝、信息鴻溝,才能實現三網融合的真正目的!我們期待著三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攜手同進,共同譜寫信息化社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