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大舞臺,有料你就來。成立于2010年的寰視科技MicsView自2014年到今年,已是連續五年在InfocommChina這個AV行業最重要的盛會亮相了,而且每次亮相必有料。2014年是智能云卡Allinone和分布式拼接,2015年是智慧云屏進入云拼接時代,2016年是MICS云平臺和MICS7000,2017年是分布式云節點7000EX、3000EX和開會新方案“米享”,那么今年是什么呢?答案是“分布式3.0”的發布。

分布式3.0有啥不一樣
開展當日上午10:30,寰視科技宣布分布式3.0正式發布。與之前的系統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引入了公有云,這是一個更開放的平臺,可跨公網進行全球部署、任意接入,可實現真正的信息自由流動和超級分發讓大屏系統不再有壁壘。
隨著分布式3.0的發布,寰視還新推出了基于分布式3.0的MICS云座席、云會議和云錄播系統。云座席具有即時語音通訊、大屏座席一體化控制、遠程KVM與本地結合和可視化交互界面的特點。云會議擁有擴展性高、接入方式多樣、扁平化結構、建設成本低和運維簡便的特性。云錄播可以隨時隨地接入、并發數量高、用戶數量無上限。

寰視科技副總經理、研發總監黃亞輝
(人物背景為基于分布式3.0的MICS云座席系統)
迄今為止,寰視科技已經歷了三代分布式的發展。分布式1.0是把所有的控制基于到單個節點,讓整個系統不受規模的限制,完全去中心化,大量信號分散,解決了大規模信號集中處理的瓶頸;分布式2.0不再是一個簡單孤立的系統,在分布式1.0的基礎上硬件和性能上有很大的改進、提升,完美融合第三方平臺,實現平臺橫向和縱向的無限擴展;分布式3.0是基于公網的架構,在原有硬件基礎上很多應用層做了較大的擴展,新加入了交互功能、公有云的傳輸理念,使整套系統上升為一個平臺,具有了廣闊的無限應用可能。
專注有風險為啥還要做
寰視科技是國內少有的、自創立以來,就專注于分布式可視化處理技術研究應用的企業。
為什么寰視不像其他企業從集中式入手或者集中式、分布式共進呢?
原因在于寰視賭定未來一定是分布式的天下。寰視科技副總經理、研發總監黃亞輝表示:21世紀后,專業視聽行業蓬勃發展并向數字化轉型,但龐大的數據增長與高品質的需求,使得早期基于集中式處理的音視頻處理設備發展遇到瓶頸。時至2007年左右,采用分布式架構進行音視頻處理的技術從IT被引入到專業視聽領域,從此開始不斷發展與演進,并逐漸成為行業熱門。

與集中式相比,分布式采用的是節點+網絡的機構,這使其無需再使用矩陣、拼控等設備層層級聯,降低了綜合成本;利用網絡,分布式還可以實現跨區域遠距離分散節點的互聯互通,且十分易于擴展,只需增加節點就可以輕松實現;分布式的每個節點都具有獨立任務處理能力,相互合作并行處理可滿足超大數據計算需要,而且任意節點損壞,不會影響整個系統,仍能正常運行;此外所有分散節點都能進行統一管控,而且還可以采用網絡可視化調度方式,直觀易用。
基于以上了解,寰視判斷分布式必將是未來的主流,于是決定專注于此。但專注往往意味著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因為如果采用多個產品線并進的策略,即使一個產品線出現問題,其他產品線還可以分擔風險。而僅專注于分布式,就意味著如果做得不夠專業,如果客戶不認可,那后果將相當嚴重。
這種風險寰視也意識到了,因此研發上不惜投入,研發人員占比達1/3,核心研發團隊擁有平均5年以上分布式圖像處理與算法研發經驗,而且全部創始人都擁有10年以上行業研發背景。歷經多年努力,寰視終于掌握了分布式可視化處理核心科技。并于2011年推出全球首款H.264算法為基礎的分布式可視化處理系統;2012年又發布了全可視化觸摸式大屏管理軟件;2014年的智慧云屏方案,將大屏與網絡結合;2016年,寰視深度整合可視化調度應用,國內首款支持4K超高清與H.265的一體化云節點問世,集音視頻處理、控制、協作于一身;2018年4月,寰視分布式3.0發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寰視全部軟硬件產品均自主研發,現已獲得百余項技術專利與著作權。

在市場方面,寰視科技自主品牌MicsView也已被業內充分認可,成為了中國最好的分布式可視化處理系統品牌之一。其可視化產品廣泛應用于各行業指揮中心、控制室、會議中心等,案例遍及全國30多個省市。
如今,隨著分布式3.0的發布,相信寰視將會贏得更多客戶的認可,也相信在InfocommChina2019上,每年都有亮點的寰視,還會有新料爆出。
此可謂:Infocomm大舞臺,寰視有料就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