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友執導,陳家樂、于湉、王梓軒、林耀聲、鄧加樂、吳鶴謙主演,任達華、惠英紅、金燕玲、廖啟智等一眾實力派戲骨特別出演的熱血青春喜劇電影《兄弟班》將于7月20日全國上映,日前在全國舉行了超前觀影,得到了媒體和觀眾的廣泛好評。

故事曲折、劇本扎實
《兄弟班》是以溫拿樂隊為原型,講述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兄弟在父母們集體反對,以及路人、鄰居們的嘲笑中堅持音樂創作的故事。溫拿樂隊1973年正式成立,到2016年舉行“Never say goodbye”演唱會,再到如今電影上映,樂隊已經成立45年,正如演唱會的主題一樣,溫拿樂隊不說再見、不解散,雖然隊員們笑成“加起來超過300”歲,但還都有很高的創作熱情,他們堅守5年舉手開演唱會的承諾,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最后一站會是什么時間。

45年,縱觀兩岸三地的樂壇,這是最長壽的樂隊,同時,45年間變遷的除了歲月,每個隊員也都有各自不同的際遇,所以哪怕沒有戲劇性的加工,只要講出溫拿自己的故事,就已經足夠吸引人了。

事實上,導演陳友確實也是這樣做的,溫拿找到了以陳家樂、王梓軒為首的幾位年輕演員,開演他們年輕時的自己,故事從樂團初創,一直講到2016年的演唱會,40多年的時光濃縮到2個小時,匯成非常扎實的劇本,有歡笑、有感動、有追求夢想帶來的力量。可以說《兄弟班》既是幾個年輕人追求夢想的故事,也是溫拿樂隊的回憶錄,這么好的劇本,電影已經等于成功了。

又笑有淚、振奮人心
電影中溫拿前身“失敗樂隊”在成立之前,幾個隊員都經歷了各自的挫折和掙扎,他們無一例外的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有的為了音樂不惜和父親決裂,有的放棄出國、有的離家出走。放眼當下,全民娛樂的時代這種做法很容易理解,因為無論是網紅也好、選秀也罷,很容易出名變現,但在那個年代,這需要太多的掙扎和勇氣,畢竟在溫拿之前,香港本土沒有特別成功的樂隊。

于是五個隊員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從矛盾、不理解到最終的認可,這種情感的變化非常抓人。電影中有很多催淚的段落,比如阿健的父親從最早的反對,到最后倍感光榮的坐在前排看兒子表演;阿友的父親執意讓他去加拿大,但阿友最后走上音樂之路,盡管父子關系依舊疏離,但父親騎著摩托車離開,豎起的大拇指無疑是對兒子的認可,這種含蓄的父子和解,讓人非常感動。并且這種感動不是煽情,而是在接地氣的劇情,以及真實的父子關系基礎上,自然而生的情感,很難得。

當然,電影大的基調是歡樂的。有一些段落是夸張的、好玩的,比如幾個孩子在二樓,和阿健父親比誰的聲音更大,從中看到了他們對夢想的堅持,以及香港獨特的音樂底蘊,畢竟在內地其實很難在街頭巷尾看到賣HiFi音箱、膽機的小店,但這樣的小店現在的香港依舊比比皆是,它擁有培養音樂的肥沃土壤。
電影《兄弟班》由銀都機構有限公司和幻·國影業有限公司出品,銀都機構(廣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邵氏兄弟國際影業有限公司、耀盛影業(香港)有限公司、太陽娛樂文化有限公司和杰才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將于7月20日全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