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論是教育行業還是非教育行業都聽過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與“喬布斯之問”。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期待教學從內容上要追求創新,這種改革能帶給學生不僅獲取知識本身,更能學到超越知識表象范疇、更深刻的自學研究形態;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則曾指出信息技術應當對教育行業發展起到正面影響,助力教學的提升。


這兩個問題給我們帶來了多方面的思考,無論從教學本質上或是從教學方式上,都期待有著創新的突破與改變,直到現在社會各界仍在努力求解、反思答卷能夠精益求精。
事實上,自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教育行業也一直在試圖引進信息化技術,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教育信息化都先后經歷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強調教學運用階段,并都投入了巨額資金建設教育信息化。有著國家的指導意見、企業的大力推進、學校對教育信息化的渴望這三方位的共同努力,教育信息化在教育行業的影響日益壯大,信息技術推陳出新,但真正能夠貼合實際教學環境,獲取更好成效的方式,依然是校企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反復摸索與實踐的功課。

眾多教育用戶參觀南昌教育裝備展上展示的教育信息化解決方案
曲阜師范大學發表了一篇文章中提到新時代的教育改革應該是有“溫度”的,因為教育的對象不是機器,而是有思想的人,從古至今教師這一角色并不能被任何一種機器或者其他角色所能代替,我們能做的就是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構建教育虛擬社區,豐富課程講解內容,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那問題來了,通過何種方式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呢?
datavideo洋銘致力教育行業一直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線上課程內容太過死板、無趣,沒關系,datavideo推出的“洋銘虛擬課堂”卓有奇效,能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知識的魅力。在剛剛過去的第75屆全國教育裝備展上datavideo洋銘向前來參觀的教育行業相關人員現場演示了一節《穿越白堊紀》的精品課程表演及現場制作解析,帶給現場觀眾全新廣播級的視覺體驗,吸引了大批前來參觀的老師。datavideo洋銘采用了真實人物和動捕人物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動捕人員與恐龍的實時互動以及動捕人物對恐龍演變及骨骼變化的介紹,帶領觀眾現場切身地體驗了一場白堊紀恐龍時代。如此有趣且富有吸引力的課程怎能不讓學生主動學習呢?


《穿越白堊紀》的精品課程表演現場
“洋銘虛擬課堂”不僅可以用于制作精品課程,還可用在日常校園電視臺上,一檔由學生撰稿、編排、制作的校園電視臺節目可以將學校的新聞事件進行記錄宣傳,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一個互動式的視像網絡教學平臺。
令人興奮的是,datavideo洋銘可以做到讓一款三維帶跟蹤功能的“洋銘虛擬課堂”設備給學生使用起來都可以輕松隨意操作,隨時隨地5分鐘即可DIY完成主題場景。并且為了滿足各課教學需求,datavideo洋銘還有專屬網站源源不斷提供學校所需的虛擬場景和課件動畫等素材。讓每個老師的課程、每個學校的節目都能與眾不同。

學生可以輕松使用洋銘虛擬課堂
當我們想要開始在教學過程中信息化,但面對無比忙碌的老師,基本沒有額外時間來適應更多的教學方式,所以我們如何不追加給老師任何負擔?且能夠提升平均教育水平,均衡教學資源,做到教學內容取長補短呢?請看我們明天為您推送的下一篇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