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作為本屆世界智能大會的主辦單位之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于5月16日下午世界智能大會期間,主辦了“AI賦能智慧廣電——首屆廣播電視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張宏森,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曹小紅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司司長許家奇主持開幕式。

張宏森在致辭中首先代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聶辰席部長,對本屆論壇的召開表示誠摯祝賀!對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對關心和支持中國廣播電視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他指出,當前廣播電視行業正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實施智慧廣電建設為抓手,推動行業優化升級、轉型發展。人工智能是引領廣播電視發展進步的支撐性、示范性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在助推智慧廣電建設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全行業要站在政治、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化對智能科技重要作用的認識,主動順應時代潮流,加快人工智能同廣播電視深度融合,為推動廣播電視高質量創新性發展打造強大新引擎。一是用AI為媒體賦能,助力新型廣電主流媒體建設。要通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加快廣電媒體轉變模式、改造形態、深化融合,構建“一體化資源配置、多媒體內容匯聚、共平臺內容生產、多渠道內容分發、多終端精準服務、全流程智能協同”的制播體系,真正實現“全程、全息、全員、全效”,更好滿足用戶需求、提高受眾體驗。二是用AI為網絡賦能,提升廣電網絡傳播服務能力。要加快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廣電網絡中的部署和應用,加快推進建設面向5G的移動交互廣播電視網,向天地一體、互聯互通、寬帶交互、智能協同方向發展,構建廣播電視現代傳播新體系。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快實現信息生產傳播與用戶個性化定制化信息需求智能匹配,促進服務創新、業態創新。三是用AI為產業賦能,促進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推進智慧廣電生態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智能+”,創新基于優質視聽為主的高質量綜合信息服務,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視聽生活新期待的同時,為政務、商務、教育、醫療、旅游、金融等多領域提供支撐,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四是用AI為管理賦能,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快基于統一云平臺架構的全國監測監管體系建設,推進跨業務、跨網絡、跨平臺、跨終端的“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全天候”智慧化監管,提高精準監管、靶向監管能力,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張宏森強調,人工智能應用也是一把“雙刃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是重要的宣傳文化陣地和意識形態陣地,應用人工智能必須確??煽靠煽?,始終把安全放在前面,把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放在前面,不能在人工智能面前迷失創造精神,不能讓創作生產完全被技術控制和奴役,不能讓內容產品失去情感溫度和斑斕色彩,不能讓行業發展失去能動活力。
曹小紅在致辭中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和1600萬天津人民對各界來賓表示誠摯歡迎!對論壇召開表示熱烈祝賀,感謝宏森局長熱情洋溢的致辭并有指導意義的講話。她指出,此次論壇專題討論探討國內外廣播電視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應用案例及成果實踐,宣貫《廣播電視人工智能應用白皮書》,必將有效推動全國廣播電視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為開發新業態、提供新服務、激發新動能、引領新供給、拉動新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打開新窗口和視野。

曹小紅強調,智慧廣電建設既是一場全方位的行業革新,也是一場新的艱苦創業征程,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指導下,本次論壇一定能為人工智能在廣電領域的應用指明道路,推進智慧廣電建設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為推動廣播電視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開幕式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發布《廣播電視人工智能應用白皮書》和《廣播電視行業應用大數據技術白皮書》,并為設立的“廣播電視人工智能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實驗室”揭牌。

開幕式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司副司長孫蘇川主持論壇環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的有關專家分別對上述兩個白皮書進行了解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天津海河傳媒中心、上海廣播電視臺、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騰訊視頻、愛奇藝、之江實驗室等單位的負責人作了交流發言。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相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部分省(區、市)局、臺、網,天津市各區廣電行政部門、播出機構以及部分新媒體機構、高等院校、人工智能企業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共300余人參加了本屆論壇。
《廣播電視行業應用大數據技術白皮書(2018)》主要內容:
1大數據的發展背景
介紹了美國、歐盟、英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在大數據相關政策制定、技術研發、產業推進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分析了大數據時代廣電行業的發展機遇以及廣電大數據的4方面特征:
廣電媒體內容具有數量多、體量大的特點;
廣電大數據具有來源的多樣性和類型的多樣性等特征;
廣電行業數據增長迅速,并且對于數據獲取和處理速度同樣有很高要求;
廣電行業的大數據具有快速變化的特征。
2廣電大數據應用需求分析
廣電大數據按照不同的維度可分類為媒體內容大數據和用戶服務大數據;實時數據和非實時數據;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
白皮書分別分析了媒體內容大數據在媒體內容采集、媒體內容制作、媒體內容傳播、媒體內容管理等4個方面的應用需求,以及用戶服務大數據在生產運營支撐、用戶產品服務、網絡運行管理等3個方面的應用需求。
3大數據的關鍵技術
大數據關鍵技術涵蓋從數據存儲、處理、應用等多方面的技術。白皮書深入分析了7項廣播電視行業應用的大數據技術,包括:大數據采集技術、大數據預處理技術、大數據存儲管理技術、媒體數據結構化處理技術、大數據挖掘技術、大數據處理框架技術、大數據展現與應用技術。
4廣電大數據平臺建設
廣電大數據平臺的技術架構和業務應用服務需要進行統籌規劃設計。白皮書指出要以實現全國性廣播電視行業大數據共享共用為目標,建立標準的數據接口規范,具備安全交互數據互聯機制,推動形成全國性的大數據采集、匯集和應用機制。白皮書詳細闡述了廣電大數據架構、廣電大數據平臺建設規劃、廣電大數據處理流程、數據治理等4方面的廣電大數據平臺建設要求。
5廣電大數據安全
廣電大數據安全應基于數據業務鏈路包括采集、傳播、處理、存儲、交換、應用,構建全面的數據安全管控體系,覆蓋數據加工前、數據加工中、數據加工后、數據合規等方面的數據安全管控。白皮書在基礎安全、數據生命周期安全和大數據平臺安全3個層面對廣電大數據安全提出了要求。
6廣電大數據的典型應用
充分挖掘媒體內容數據、分析用戶數據,可廣泛應用在廣播電視內容的采集與生產、節目的推薦與經營、用戶的跟蹤與服務、輿情的監控與管理、節目的傳輸與分發以及節目監控監管等領域。白皮書分析了廣電大數據在廣播電視臺、有線網絡公司、網絡視聽等3大領域中的典型應用,并介紹了總局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的系統特性和功能。
7大數據的政策法規與標準
白皮書梳理了國內外政府在數據開放、數據流通規則以及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制定的相關政策法規,介紹了我國廣電行業大數據相關標準規范,提出了完善廣電行業大數據標準體系和大數據領域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
《廣播電視行業應用大數據技術白皮書(2018)》
指導單位: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司
主要起草單位: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
上海廣播電視臺
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
新奧特(北京)視頻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陽光云視科技有限公司
銀河互聯網電視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附:《廣播電視行業應用大數據技術白皮書(2018)》目錄
1 概述
2 大數據的發展背景
2.1 國外發展情況
2.2 中國發展情況
2.3 廣電行業發展機遇
2.4 廣電大數據的特征
3 廣電大數據應用需求分析
3.1 廣電大數據分類
3.2 媒體內容大數據應用需求分析
3.3 用戶服務大數據應用需求
4 大數據的關鍵技術
4.1 大數據采集技術
4.2 大數據預處理技術
4.3 大數據存儲管理技術
4.4 媒體數據結構化處理技術
4.5 大數據挖掘技術
4.6 大數據處理框架技術
4.7 大數據展現與應用技術
5 廣電大數據平臺建設
5.1 廣電大數據架構
5.2 廣電大數據平臺建設規劃
5.3 廣電大數據處理流程
5.4 數據治理
6 廣電大數據安全
6.1 基礎安全
6.2 數據生命周期安全
6.3 大數據平臺安全
7 廣電大數據的典型應用
7.1 廣播電視臺
7.2 有線網絡公司
7.3 網絡視聽
7.4 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
8 大數據的政策法規與標準
8.1 大數據相關政策法規
8.2 大數據標準規范
8.3 大數據人才培養
9 編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