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和AI人工智能甚囂塵上,各種關于5G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產品總能成為圈粉神器。在專業AV行業也是如此,就像前幾年的激光光源技術一樣燙手。
新興技術熱到燙手
InfoComm China 2019展會上,關于5G和AI人工智能的技術席卷而來,主辦方還專門針對這些新一代的技術推出了“NIXT!”峰會——NextIntegrated Experience Technology,這是一場專門針對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5G、擴展現實(XR)和量子計算等而設的專屬會議。
主辦方表示:隨著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和集成化,視聽專業人士、系統集成商和最終用戶若具備利用這些新技術的能力,將會是未來的優勢。這個會議將提供一個平臺,讓參與者接納并體驗心態上的轉變,視這些“顛覆性”技術為增長的機會。
對于這些新興技術,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張開雙臂熱烈擁抱,上個月,我們參加了一家臺灣芯片公司在AI人工智能合作伙伴大會。會場的火爆程度遠遠超出預期,最大300人容量的會議廳來了600多名參觀者,就連過道都被塞得水泄不通。會上,阿里、小米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帶來了自己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就連最傳統的創維、海信這一類電視機廠商都將AI視為救命稻草,紛紛推出自己的AI電視,寄希望于AI能夠把年輕人吸引回電視機面前,讓客廳重新成為家庭顯示的霸主。
從互聯網巨頭到傳統制造廠商,大家都生怕落后。今年的InfoComm展會上,有不少廠商打出了5G、AI、8K的口號。作為媒體人,我們當然是喜歡看到行業隨時都有新的熱點,新的技術冒出來,我們更需要制造熱點,追蹤熱點,點燃大家的激情,吸引大家的關注力嘛。
但講真,眼見并不一定為實。我們的感受是,更多的本土企業在制造噱頭和概念,吸引眼球。反觀一些主流廠商,反而更為謹慎。如前面說的,人工智能電視,8K顯示,就連走在最前面的索尼這樣的公司都保持低調,也沒有出現各種關于AI鋪天蓋地的宣傳。似乎,5G/AI/8K成為了一場本土企業的角逐游戲,AI時代真的已經來了嗎,這一次,我們真的走在了前面嗎?
我們不妨從一家臺灣企業的態度來了解下。
“我們走在前面”,這次真的不一樣?
在4K、分布式技術上,臺達一直保持著行業領先的優勢。今年,臺達展示的“4K激光DLP”、“DVCS3分布式圖像顯示控制系統”、“大數據挖掘分析及可視化”,結合動環監控、智能樓宇,以及基于物聯網、云計算、技術領先的DVP大數據可視化應用平臺,為軌道交通、智慧機場、公安、能源等多種行業提供高規格解決方案。
但關于AI/5G這些概念,臺達并沒有過多宣傳。作為一家行業主流廠商,臺達是如何布局的呢?對當下這些熱到燙手的技術持有什么看法呢?
臺達-中達電通視訊系統事業部總監朱力介紹:臺達已經在著手AI技術在控制和顯示產品的落地。以投影機為例,采用AI技術的投影機會是什么樣的呢?比如用戶一進會議室,他就可以感知到用戶需要投放什么內容,并自行選擇內容播放;還可以將廠商的廣告滲入到企業會議室,比如,會議開始之前的等待時間,播放些會議相關的準備內容,在會議中場休息的時間,它可以自動計算用戶喜好針對性播放廣告內容,輕松愉快活躍氣氛。
再比如會議室的智慧樓宇,采用AI人工智能技術后,它可以自動分析樓宇空調溫度是否舒適,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合標,燈光明暗程度是否適宜,每個會議區的聲音效果是否均衡,通過邊緣計算,測算出企業的會議展廳有多少人次進出,有效參觀人數是多少。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科學高效地對樓宇進行全自動化管理,這就是AI在智能會議室的應用場景之一。這方面的研發應用,臺達也正在進行中,但都處于初級階段,并非表面看起來的炙手可熱。
對于當前大家對這些新興技術熱情如此高漲,朱力表達了他的謹慎態度。他指出:行業發展不應該是蜂擁而上的盲目跟風,炒作并不會引領行業健康發展。他呼吁同行該沉下心來,落到實處。
每當有新興技術興起時,我們第一時間就能看到中國企業們在各個展會上高調亮相。拿前幾年的3D、VR技術來說,各種大中小公司把概念輪番炒作一番,各個展會上也是言必稱首創、全球領先、世界第一,再看看產品,真心讓人覺得有些臉紅。
在專業視聽行業也是如此,以這幾年視聽行業最紅火的小間距LED為例,只要是有關大屏幕顯示產品的展會,中國LED廠商絕對稱得上獨占鰲頭,每年ISE或者是InfoComm的大屏展館,清一色的全是中國本土的小間距廠商,使得各種終端顯示產品成為了小間距展示,LED行業可以說是中國企業的天下,拼價格、拼成本、拼速度,恐怕已經是沒有對手了。
而反觀整條產業鏈,絕大部分的廠家都是拿來部件進行簡單組裝,讓顯示技術這一本來應該高門檻的行業,成為了路邊的手工作坊。一些沒有研發成本、管理成本低廉的廠商,通過渠道資源整合一些粗制濫造的產品,而沒有人愿意沉下心來踏實地做產品研發,使得整個行業的發展進入惡性循環,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不少見。
激光投影機也是如此。幾年前,激光光源技術一出,幾乎所有廠商一擁而上,生怕跑在了后面。很短時間之內,甚至還誕生了不少新的激光機品牌,公司大佬們也是豪言萬丈:我們要利用激光光源實現彎道超車。一時間,甚至讓人感覺一些主流品牌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各種OEM、ODM的激光投影機涌向市場,價格更是幾日一變,甚至短短數月的時間,一臺投影機就從盈利萬元變成了千元、百元,利潤也變得像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電腦組裝生意一般。大家都在追求利潤,追求速度,而被忽略的是質量,品質。很快,在用戶端就出現了問題,色彩還原差、對比度分辨率跟宣傳的嚴重不符,甚至還沒過質保廠家就消失了,各種囧態百出。
凈化行業生態
對于這些現象,朱力痛心疾首。他呼吁:技術的發展需要積累和沉淀,對于任何一項產品的研發和規劃都要有長遠的布局和戰略,盲目跟風、隨波逐流賺快錢,對行業來說是莫大的傷害。
去年,跟一個做光纖KVM的行業朋友聊天。說起制約光纖KVM發展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跟風的市場行為。他無可奈何地說:在中國市場的特有環境下,我們很多小企業有了自己的創新技術和產品,卻不敢大肆宣揚。新的創意一旦被發現,很容易出現一窩蜂跟風的現象,一些資金實力強的企業甚至會依靠自身的資金背景,把初創型公司整個團隊都挖走,把企業打趴下。
與其這樣,我們還不如穩穩當當守著一畝三分田,掙一些細水長流的錢,總要比被人一窩端穩妥得多。
一邊是企業面對創新束手束腳,一邊是新手亂拳打死老師父,劣幣驅逐良幣對行業生態來說是巨大的傷害。作為業界為數不多的敢于擔當的企業,臺達呼吁凈化行業生態,讓更多的人愿意沉下心來認真地做研究,保護創新,讓企業敢于創新,依靠創新推動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