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AI人工智能、5G、物聯網這些新興技術潮流的暢想在各個行業逐漸開始落地。音視頻市場亦是如此。
電視機廠商期待著靠AI打一場翻身仗,讓大尺寸顯示跟手機再度較量。

音頻廠商在結盟無數內容平臺,希望搶占用戶,視頻之外的市場機會,小度、小愛同學、天貓精靈,音響品牌的大戰早已不是傳統的戰術,得內容者得天下也成為硬件商的戰略。
投影機的廠商在布局如何將AI、物聯網等技術植入到投影顯示中,讓投影機成為一個智慧終端,而不單單是一個投影顯示設備,比如投影機可以根據不同應用場景進行自定義模式,可以判斷出會議室開會人的行為習慣,在休息時間播放與開會人員相匹配的廣告、音樂或者其他植入內容。
傳輸控制廠商潛心于借助AI技術,在指揮控制、人防安全、智慧交通等各個垂直行業將真正的智能控制場景落地。
平臺供應商努力借助5G商用的東風,真正打通IT與AV的通道,實現不同品牌廠商的設備萬物互聯,傳統AV行業的生態鏈模式:廠商-代理商-集成商-用戶,正在悄然發生轉變。采集數據、大數據分析用戶行為習慣,最終反饋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中去,讓用戶決定市場,讓顧客就是上帝這一營銷界的至理名言成真。
AI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戰在各個領域如火如荼上演著。但當前所受到的制約仍不少。
AI的核心基礎是數據分析,只有通過海量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后才能產生AI智能決策。在各個不同的應用職能部門中,數據單一、結構多樣,不同數據之間沒有互通,可用的海量數據分析還缺乏根基。
采集到數據后,這些數據是否脫敏、是否泄密,都是各應用部門首要考慮的風險因素。出于信息安全的考慮,數據無法批量開放,只能處理后以有限的方式提供。這就制約了數據樣本的多樣性,AI的準確度也會受到影響。
AI的興起還剛剛起步,人類對于人工智能的信任度、可靠性仍存有很大疑慮,對其快速發展是否會取代人類仍存在爭議。
盡管如此,但好消息還是更多。對于AI、物聯網這些技術在未來一定會主宰著各行各業的應用,我們都深信不疑。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開拓思路,把AV產品融入到新的技術生態圈,讓更多的場景先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