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數字化浪潮將帶來深刻變革。如果我們更仔細觀察這一變革,我們可以看到它出現付費電視運營商必須成功應對的三個格局。

第一個是技術格局。在技術層面,可以觀察到一些潛在的趨勢。第一個趨勢是越來越水平化的消費設備。
從本質上講,消費電子(C E)和IT行業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視頻業務,而原生IP設備正在成為常態。在這個嶄新的IP生態系統中,視頻設備必須有良好的表現。因此,我們看到一個不再由STB中間件驅動而是由包括智能電視和投屏設備(這些設備將大屏幕觀看與智能手機驅動的內容發現相結合)在內的消費設備控制的全新公平競爭環境。
現在,在前端方面也發生了類似的簡化,這就引出了第二個趨勢——服務虛擬化。
如果上面提到的原生IP設備直接抵達原生云服務,那么最令人畏縮的電視用例將顯著簡化。云技術顯然在各個領域都很流行,甚至在內部部署的軟件基礎設施中也是如此。這使得技術包能夠模塊化,支持“XYZaaS”模型,從而加速價值向業務前端的轉移。
然而,最具變革性的技術趨勢是數據。
長期以來,主流電視運營商擁有大量未充分利用的消費者和行為數據,但它們中的大多數都將很快迎頭趕上。與此同時,數據分析和AI/ML技術對運營商來說也變得更加可用和可承受。
可以有把握地假設,由于數據是業務的核心,沒有這些功能的系統將面臨嚴重的競爭。
但除了技術,運營商接下來必須應對的是內容格局。
我們現在處于“后OTT時代”,OTT是任何現代付費電視業務的主流組成部分。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將看到兩種相互擬制的趨勢:內容碎片化和內容聚合。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業者進入這個領域,D2C服務迅速增長——迪士尼+只是最近進入這個領域的一個服務。新趨勢和新潮流是某種形式的瘦身包加上大量OTT補充,無論是點播的還是線性的,并且這個補充服務還在不斷增長。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這些內容包(以及它們的APP)中有多少是消費者能夠實際處理的?事實是沒有人真正知道。但遲早會有某種臨界點。正是在這個時候,對過于碎片化的合理關注導致了超級聚合的努力,主要由現有的付費電視運營商承擔。
從這種轉變中涌現出來的將是那些能夠使其訂戶輕松地在多個內容源和服務之間切換的超級聚合。這些超級聚合具有一個簡單、整潔和引人入勝的界面,并且酌情利用了各自的OTT APP。
一些超級聚合的驅動因素可能是清晰的。然而實現之路依然不明朗,一切都將取決于運營商如何精明地通過OTT內容低接觸管理,使自己成為消費者在所有屏上訪問的全部內容的中心網關,同時依然提供一致的用戶體驗,從而把內容孤島連接起來。
這就引出了第三個格局——商業格局。
問題的關鍵將是實現一個方便的單點登錄到一個包羅一切的用戶體驗能力,該用戶體驗提供統一的搜索和深入鏈接到O T T服務組合及其各自APP的模塊化集合。
最終,長遠成功將取決于是否能夠巧妙而優雅地將內容與完成服務所要求的必然OTT服務混合在一起。其結果是,以內容為中心的大型運營商本身就令人意想不到地處于成為全球OTT運營商的有利位置。
但盡管我們在數字媒體領域看到了許多創新,內容變現模式卻一直保持不變。它仍然由內容和分銷渠道之間的歷史捆綁所高度激勵。
內容類型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變現和分銷模式——廣告、訂閱、交易以及點播、線性。但是,如果在內容的業務運作背后有一個勝任的數據驅動工具鏈和方式,那么這將變得更加智能,而且確實可以動態優化。
而隨著變現模式變得更加靈活和動態,獲得內容版權且簡單播出的電視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在進入主動內容變現的時代;運營商必須依靠數據分析和管理的智能結合,不僅要不斷監視和調整內容,而且還要積主動監視和推廣內容。
數字媒體和娛樂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獲勝者將是那些掌控這三種格局的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