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將至,一大批如《中國機長》、《緊急救援》、《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等獻禮題材的影片即將集中上映,觀眾在影院的選擇會有所限制。不僅如此,網劇、短視頻、游戲等其他內容產品,正在搶占從影院走出的人群。那么如何讓觀眾走進你的影院買買買呢?

作為一個重消費頻次的行業,只有觀眾的消費體驗提升,他們才會愿意再次去這家影院看電影。增加產品品類的方式提升吸引力就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把影院看成更加綜合性的消費空間,以滿足觀影人群的其他需求。
針對不同影院的觀眾特征,影院可以通過“細分化+場景搭配”的方式推出影院+書吧、影院+健身房、影院+兒童游樂設施等形式,讓大家把更多時間投入到影院內。

比如誠豐影城,在設立影視+書店時,區分于傳統書店,把其改成共享書吧的形式,只借不賣,以會員制借書,且書的類型不是特別暢銷的類型,都是和電影、藝術有關的書籍。
除此以外,他們專門設置一個活動廳,給作家、藝術家,以及電影路演時的主創團隊提供交流空間。這些原本是來參加活動的人,很可能順便看了一次電影。而且他們在影院逗留的時間加長,增加了消費其他商品的可能性。
他們還在嘗試把競技與影院相結合,整個影院除了影廳外都是屬于競技空間。影院會邀請電競選手來進行現場比賽,前來觀賽的粉絲也可能轉身走進旁邊的影廳觀看電影。
這些影院附加其他功能的形態,終究還是站在影院賣票的角度,采取的導流手段。在國外,電影被歸在更為廣泛的概念中,打出沉浸式體驗的標簽。影院經營者已經不把影院看成單純看電影的空間,而是一個綜合的沉浸式娛樂場所。
加拿大院線Cineplex,建起6000平米的娛樂體,其中設有保齡球廳和各種游戲廳,這些業務的營收是電影院的2倍以上。還有臺灣最大影城威秀也跨足室內主題樂園,成立娛樂部門打造VIESHOW CENTER樂園,引入日本室內滑雪場。
“沉浸式”不僅停留在概念上,它可以助力影院找到更多合作的商業體。國內歡樂星橙文化傳媒集團在沈陽新建了一個“電影公元”,基于電影核心IP打造出一系列情景商業,內含”奉天往事“、”傾城之戀“、”似水年華“等7個影廳,可容納約1200名觀眾同時觀影。

此外,有不少影院還開設直播賬號,影院盡其所能的開拓線上宣傳渠道。線下目前則處于很傳統的階段,都是燈箱、影廳冠名、展位租賃等形式。
在營銷活動方面,可以使用“圈層化KOL”。各家影院基于本土化、圈層化,找到當地各個行業的KOL,看他們是使用抖音多還是快手多,讓他們借適合的渠道為影院代言和帶貨。
為了激發影院會員進行儲值卡充值,四川太平洋影院請來當地數碼界、體育界、教師界等10個領域的KOL,將他們的金句做成海報進行推廣。充值300元的會員可以獲得印有金句的隨行杯。活動開展一個月,曝光率達到400多萬,也確實促進了影院充值。

此外,場景營銷也是一種途徑,把影院裝修成可以供觀眾拍照打卡的風格,很容易通過口碑進行廣泛的傳播。像前面提到的沈陽“電影公元”、銀興影城等國內多家影院就進行了創意化設計。雖然前期投入較大,但是影投或者院線可以只選擇旗下幾家影院來裝修布置,以此推廣品牌。
營銷不僅是為了提高電影票收入,同時也要抬高非票收入。美國影院的非票收入占比已經超過40%,而國內院線非票占比均在16%以下,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新辰星的收益管理系統營銷平臺就較好幫助影院實現全方位營銷,影票、賣品、會員、票券一鍵輕松搞定。打折、滿立減、免費、加價購......上百種營銷因子組合,滿足影院個性化市場推廣需求,輕松玩轉營銷。
該平臺可以全程監管營銷活動效果,詳盡的營銷活動次數,成本、收益分析一目了然,精準鎖定高價值會員,并根據會員畫像發起營銷活動,進行定向營銷。通過結合不斷累積的會員數據,不僅讓營銷活動更加精準,還能增強會員粘性和觀影頻次。
影院營收模式向來為流量*客單價,通過延伸影院功能,開拓新產品,一方面可以帶來更多電影觀眾;另一方面,多種產品的營銷活動消費可以提升客單價,使得影院營收整體得到提升。只要把會員吸引到影院,全方位營收自然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