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者采訪了獲得奧斯卡獎的錄音師鮑勃·比莫,談論了歌舞片《夢幻女郎》的音樂形態和觀眾聲的制作。
鮑勃·比莫曾經多次獲得奧斯卡最佳音效獎。過去的幾年里,他在《靈魂歌王》、《角斗士》以及《生死時速》等影片中所表現出的才能,都得到了學院評委們的贊賞。而這一次,他和混音師邁克爾·明克勒合作制作的《夢幻女郎》——根據1981年在百老匯上演的一部同名音樂劇改編而成——中的完美聲音,使他第四次贏得了這個小金人。
“邁克爾·明克勒早就加入到制作中,我和他就這部影片進行了討論,”比莫回憶了他做這部電影的動力,這也幫助他們贏得了美國電影錄音師工會獎。“我跟他說我非常愿意做這部片子,因為我還從來沒有做過歌舞片。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工作。”
在為導演/編劇比爾·肯頓和主編介紹了明克勒后,比莫強調《夢幻女郎》“看起來像一個夢工廠,她們是非常棒的組合。”眾多明星的出演更加增添了本片的魅力。不光有杰米·福克斯、碧昂斯·諾里斯、艾迪·墨菲、丹尼·格洛弗等老牌明星,著名歌手詹妮弗·哈德森更是首次在電影中演出——這使我們可以盡情的嘗試各種混音方案。
制作速度、進度表、錄音棚
對于比莫和明克勒來說,影片的制作速度是非常舒服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制作。我們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來做電影的混音,包括配音、終混、審聽、修整以及類似的這些工作。作這種有挑戰性的影片就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磨。好在我們制作的同時圖像也在做編輯,我們的時間還是很寬裕的。”
確立了一個大體的聲音“風格”后,比莫和明克勒從一個臨時配音著手,在四到五天的時間內作了一次快速混音。然后,又做了另外兩個臨時混音,其中的第二個在影片聲音的表達中出現了一個顯著的改變。比莫解釋說:“原來的人聲中有許多混響,最后我們優先選用了干的人聲——這一點上有過一些爭論。但是最后,我們還是用了干聲并且效果也很好。”
《夢幻女郎》中其他重要的聲音也像這樣被仔細處理,比如電影中各種非常好聽的群眾聲。“隨后我們為對白、配樂和所有的音效做了預置——包括背景聲、擬音以及群眾聲。之后,我們就根據最后一次臨時混音時所決定的風格來一起做一個更好的作品。那時,導演可以把所有我們做的工作整合起來,進而開始考慮影片最終的效果。”
混音師們使用的是Todd-AO West公司的有兩個控制臺的Euphonix Systems 5-F調音臺,大部分終混和預置是在Lantana Stage 1號制作棚里做的,還有一些預置是在其他Lantana Stage制作棚完成的。“我認為這是新調音臺中最好的,”比莫介紹了Euphonix這款最受歡迎的電影混音調音臺。“在這之前我喜歡用Harrison MPC調音臺。盡管我花了一些時間來熟悉這個新臺子,但是現在我非常信賴它,反而在MPC上倒有些不適應了。”
制作歌舞片的挑戰
比莫強調,不管它聽上去感覺起來有多么簡單,其實歌舞片的混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實確是如此。“我不能說它比其它類型的電影制作起來更難,但它是完全不同的類型。最近有一篇文章說《夢幻女郎》這種歌舞片基本上是最容易制作。老實說,我以前也是這么想的——直到我做了這部片子!如果你做的對的話,實際的聽感是非常優美而自然的,就像它本來就是混好得一樣。這一認識使我很開心,因為我一直是這么做的。現在,我可以說制作歌舞片是一種很特別的挑戰。”
生活中,歌聲是不會突然出現的。但是在歌舞片中,這卻是很容易發生的。“我們就是要把所有人為的東西做到跟真的一樣。”比莫說
觀眾的歡呼
在比莫的專業——音效合成方面,《夢幻女郎》中沒有音樂的場景只需要做“一種溫和的處理”。但他做的并不那么溫和。這些支持者們的表現是比莫必須關注的。他所做的混音必須真實可信,還要能夠令人興奮。當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通過那些坐在舞臺前的人們——《夢幻女郎》的群眾演員——來表現這些細節部分。
“在影片中,演員們要在好幾種不同類型的表演場所演出,”他解釋到。“有些場地很簡陋,有的甚至是當地最低級的夜總會,這里大多數都是黑人——非常刺激的地方。我們也有一些場地,主要是比較喜歡安靜的白人觀眾,不太能接受黑人那一套。最后,我們把他們分別進行混音,都包括了一些共有的和特有的聲音。所以我們使用了各種方法來表現這些群眾演員。”
通過音效編輯主管理查德·E·約恩,比莫可以創造一些聲音來完善這些細節,使它們顯得更真實、更生動、更活潑。他還說:“我們創造了一些基于想象的聲音來和我們所看到的男主角的動作進行配合。當觀眾里有人叫喊時,演員會做出相應的反應或者會對他微笑,這時,這些聲音就有用了。我和理查德一起完成這個很有意思的聯動效果。”
制作人員都知道他們有可信的觀眾聲,在拍攝觀眾畫面時,他們已經與銀幕上的觀眾融為一體了。比莫興奮的解釋說:“我們去參加觀眾鏡頭的拍攝,他們都很困惑,發出這些聲音的觀眾到底是在電影里還是和他們在一起。這是一個很棒的相互作用,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動作來刺激現實的觀眾的反應。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我以前還沒碰到過。就像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有各種各樣反映的笑聲的音軌一樣。在許多情況下,我們會在一個劇院,大家會像老片子《洛基恐怖秀》那樣進行相互交流;他們會評論影片。在音軌中,人們會大吵大鬧,這就無意之間使得觀眾們受到影響。這特別有意思,也是說明如何把場景變得真實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個“幻想場景”
觀眾鏡頭的聲音能使《夢幻女郎》超出銀幕的范圍,后臺排練以及正式的演出在影片的聲音中都是很關鍵的。“被稱為‘雷電’的詹姆斯·厄爾利——艾迪·墨菲扮演——在片中有一首歌叫做《Fake My Way To The Top》。在這一幕中,他和三個女孩在后臺排練。當他邊彈琴邊教她們唱歌時,場景發生了轉變,影片轉到一個幻想的場景——幕布拉開,他在旋轉,他們一起開始唱歌——當他們彩排時一直如此。不是安靜的排練,而是正式的演出。在混音時,從安靜的空間到觀眾的鼓掌和歡呼之間我們做了一個轉換,以保持聲畫的一致性。這個場景的聲音是我在這部影片中最喜歡的。” [Page]
影片的開始
另外一個觀眾聲的有趣的應用是在影片的最開始,甚至是在觀眾和演員畫面出現之前就有聲音了。隨著派拉蒙公司標識的出現,觀眾聲也在同時進入,為表現影片的氣氛創造了條件。
比莫說:“我和理查德希望通過這種遙遠的聲音,在一開始就把觀眾引入電影。當銀幕上出現舞蹈演員的剪影時,我們同時也加入了觀眾的歡呼聲,這既增加了懸念也提高了影片刺激性。”
本來,我們還想在其中加入有節奏的鼓掌聲和跺腳聲,但后來覺得這樣就跟最近新出的一部票房不錯的歌舞片很相像了。“這確實不錯,但我們覺得這樣就跟《一往無前》重了。”比莫承認。“這個開頭和監獄犯人在等待約翰尼·卡什演出很像。我們還是放棄了這個方案——我們不希望讓大家覺得這是一個模仿。為了做的好看而又有與情節相符,我們用了許多種方法來處理開頭”
關于奧斯卡
比莫已經不是第一次獲得提名了,他認為《夢幻女郎》可以競爭好幾項奧斯卡獎。但是,他覺得這不應該叫做是他的期待。
“我不習慣用‘期待’這個詞,因為一切都是不可預知的。”在談到獲得奧斯卡提名時他說。“但是我可以這樣說——如果大家都像我這樣喜歡這部電影,那么我們就有很大的機會得獎。我非常喜歡它。這是圖像編輯和聲音制作相互作用的一個極佳的例子。(影片編輯)維吉尼亞·凱茲做了卓有成效的編輯工作,它進一步促進了聲音和圖像的協調。我不敢說這是空前的,但是大家都可以看看這是多么棒的一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