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剛進入我們的生活時,它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幾個頻道可選,內容更有限。隨著電視機不斷普及,內容也隨之增長。很快,電視就充滿了預先排好的節目,從新聞到廣告和連續劇等。電視節目預告出現在當地的電視報和各主要報紙上。現在,機頂盒內置了電子節目指南,提供節目預告。
在這個過程中,是電視臺定義了電視。電視臺告訴觀眾節目何時播出,在哪個頻道播出。但隨著節目擺脫電視節目表的束縛,觀眾開始意識到,他們可以定義自己的電視體驗。例如,一些人還是愿意像過去那樣等著看,但另一些人則希望點播。當然,直播節目將始終由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決定,但總的來說,“電視”不再掌控在那些創造或傳播內容的人手中。

這種失控為新一代視頻提供商提供了大量機會,OTT平臺每天都在涌現。憑借強大的數據收集能力,這些新視頻提供商可以與各個觀眾建立深厚的聯系。這是那些通過無線電波、衛星和地面光纖傳送節目的廣播電視臺所夢寐以求的。僵化的機頂盒已經讓位于一種靈活的替代品——可以被用于在各種數字設備上獲取無數信息的視頻播放器。在播放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和質量數據使這些視頻提供商能夠對內容做出更明智的決定,測試諸如交互性等新功能,確保內容高質量,甚至可能個性化所提供的廣告。
很快,觀眾就可以通過與電視廣播平臺的互動,左右電視體驗。
這是視頻分發的歷史上首次在消費者掌管之下。通過互動,觀眾產生新視頻提供商用以增強體驗的數據,因此讓觀眾更愿意接受。隨著邊緣計算變得更普遍存在和強大,以及AI變得更智能和更快速,可能實時對某位觀眾個性化電視體驗。
廣播電視臺定義電視體驗的時代即將結束。現在是觀眾的時代。
疫情期間,電視收視率上升,也許只是曇花一現。讓觀眾不僅是在看電視,而且是在用電視乃至定義電視,是行業突出重圍求生存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