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Waves插件在流行音樂的后期混音經常使用,其在該行業也算獨占鰲頭,它出品的插件幾乎覆蓋了后期混音制作的所有需求。本文以《中秋大聯歡》中的演出曲目為例,簡述一下個人對電視音樂類節目的后期混音心得。
【關鍵詞】 Waves 后期制作 混音 效果器
“歡樂谷20周年慶典晚會暨歡樂月圓——中秋大聯歡”在深圳龍崗大運中心體育館火熱開唱,李宇春、譚維維、陳楚生、曹格等一眾大咖空降深圳,閃耀大運中心。


圖1宣傳海報
晚會由華僑城集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歡樂谷集團聯合主辦,深圳娛樂生活頻道、北京電視臺文藝頻道、上海娛樂頻道、天津廣播電視臺文藝頻道、重慶文體娛樂頻道、成都文藝頻道、武漢廣播電視臺文體頻道、南京電視臺娛樂頻道等參與協辦,晚會9月22號錄制并于兩天后即9月24號正式播出,所以留給音頻后期制作的時間極為緊張。



圖2現場音控、多軌錄制及轉播車轉播
1.案例歌曲混音步驟:
依據個人的實踐經歷,我總結了電視音樂類節目混音的幾個步驟,若混音中打亂步驟進行可能會影響其他步驟預設的參數從而導致了混音難度的增加。
當改變各步驟詳細參數時,電平值也會發生改變,所以在調整參數時對歌曲某個部分做提升或衰減也會影響到其它內容。
1.1 認真聆聽音頻中的細節
先使用較低的音量去試聽將要進行后期的素材內容中都有些什么,并標記錄音軌中需要修正的位置以及決定混音的整體方向。
1.2進行人聲部分音高的校準
由于演唱者在現場或錄音棚中演唱時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音高的偏離,音頻工作者需要在混音前對人聲部分使用音高修正器,針對演唱者在人聲中由于音準所帶來的瑕疵而進行修正。
1.3進行人聲部分聲音動態/限幅的調制
通過各類壓縮效果器對人聲中的過高或過低電平處進行平衡。壓縮器/限幅器是音頻處理中常用的一種效果器。假如設定一臺壓縮器/限幅器參數中的最大電平,當信號大于該設定的電平時(即閾值),增益會被自動減小,從而達到聲音之間的平衡。
1.4調整均衡效果器(EQ)
均衡效果器的作用為調整音色和調整聲場。在此案例中,均衡效果器用于突出人聲音色中的長處和減少人聲音色中的不足,并使得聲音在整體上更加平衡,同時在無法更改伴奏的情況下,人聲的音色不會與伴奏有所沖突。每一個人的聲音都有不同的特色,所以在混音的時候一般會選擇較多的壓縮器以及不同的內部參數去更好地優化人聲部分。
1.5對素材的噪聲執行降噪
在不同的環境下所錄制出來的人聲或多或少會有噪聲,所以在后期時需要對其噪聲進行抑制,消除聲音中多余的噪音,過濾掉雜音部分,保留聲音中的精華,從而達到較高的品質,使音樂聽上去更純凈、更動聽。
1.6在音軌中建立相對的電平平衡
對作品進行整體細聽時最好先切入到單聲道(mono)模式,如果各軌的聲音錄制品質足夠高的話,那么它們在單聲道中比在立體聲中的表現效果會更加明顯。
1.7使用合適的效果器
通過使用效果器對人聲進行美化處理。各人習慣是將人聲軌道發送到一個新的BUS母線中,同時把該BUS母線掛載上混響效果器和延遲效果器,以便于控制效果器所發出的聲音大小。
1.8進行母帶制作
母帶處理這個詞,大多數人可能錯誤得認為它是通過一大堆的電子管設備,使音樂的響度更大。母帶處理實際上是將成品交由母帶處理工程師對其進行全新的“整容”,最終呈現出一個完美的音頻。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會借助高精度的母帶處理設備重新進行最后的制作,無論是作品的藝術創作還是技術缺失的雙重修補,都使得混音作品獲得更好的聽感。母帶處理是一個產品在量產時或者是發行之前的最后一步,通過對母帶的EQ效果進行調節,重新對唱片或專輯中每一個曲目的響度和音色進行定義,使每首歌所擁有的不同特點都發揮得淋漓盡致。簡而言之,混音師做的就是將單軌的曲子縮混成一首完整的歌曲,而母帶師則是將一首首完整的歌曲制作成完整連貫的專輯。
個人認為在電視節目的音頻制作最終也應該有此環節,畢竟整場晚會的播出帶需要加入各種片頭片花、廣告、主持人串詞、VCR等各種音頻,所以電視的音頻母帶制作更多的還是對其進行整體平衡及響度的等方面的處理。
1.9在不同的系統中檢查聲音
在完成一切混音活動之后,需要在各種耳機和音箱上試聽已完成的作品初稿,并且分別使用單聲道、立體聲和環繞聲(甚至三維聲)去試聽,還需要在不同的音量大小下去試聽是否有瑕疵。由于每一個人對音樂的審美不同,能夠讓一首歌曲被更多的人接受才算得上是一個完美的作品。
入耳的頻率響應與音量的變化息息相關(在音量很低時,我們聽到的高頻和低頻分量會相對較少,反而會聽到更多的中頻),如果你只在一個相對低的音量區聽一首作品就覺得還不錯,這可能會出現在正常音量的時候高頻會顯得太明亮了。所以應該嘗試在不同的播放設備上聽同一個作品,這樣會更加容易找出在縮混時的不足,以便修改。
2.案例歌曲混音的詳細步驟講解:
本文選用的案例歌曲為晚會其中一首,曹格的《寂寞先生》。
2.1在聽取人聲素材時,人聲軌還是存在的少量高音不準的情況。
通過Waves tune高音修正軟件進行修復(見圖3)。

圖3:Waves tune軟件界面圖
這個插件上有許多功能,它的界面主要由上、中、下三個區塊組成,上面是整個插件中最大的部分,它是音頻的波形概覽,主要用于在修正音高的時候進行編輯控制走帶(播放)。中間為修正音高的編輯窗口,視圖左側的鍵盤會顯示插件所探測到的音符和音高,以及調式音階等信息并對其進行記錄,以輔助混音師進行修正。下面的部分則是其他參數的控制面板,常用的部分有選擇和切換編輯工具、自動設置參數來進行音高修正和自動添加顫音部分以及細節參數。
2)在本作品的人聲插件處,分別做了以下幾種插件的不同嘗試。首先,我選擇應用Renaissance Axx(見圖4)。

圖4:Renaissance Axx插件界面圖
這個插件與其他同類插件一樣,也是三個推桿。并沒有標注出Release(釋放時間)的數值,我認為還是使用了Waves的經典技術ARC。了解了官方說明后,該插件不適合在只有人聲、伴奏的歌曲中使用,適用于樂隊樂器多軌混音。但在我實際使用了Renaissance Axx這個插件后,聲音顯得更加有侵略性,比較符合這首歌的風格和特色,所以嘗試著選擇了這個壓縮器。
下面是另外一款壓縮插件--R Compressor(見圖5)。

圖5:Renaissance Compressor
這個插件看上去像是一個正常的壓縮器和擴展器,上面三個小按鈕是這個插件的精髓。首先是第一個按鈕ARC,當顯示ARC的時候,release推桿是不起作用的,也就是說自動釋放。Waves官方對這個插件申請了專利--“Auto Release Control”。查詢國外文獻資料,ARC的大致意思為“由于釋放時間過長會拖泥帶水,過短會有抽吸效果”。于是ARC取了個折中的辦法:雙級恢復系統。“雙級或自動恢復系統是試圖同時提供快速和慢速恢復時間,處理最快的信號瞬變與快速恢復,以維持感知響度,同時緩沖較慢的恢復時間,以避免抽吸信號。”
另外二個按鈕Opto和Electro,相對于ARC簡單些。在Electro模式下,插件會發出類似于LA-2a、黑山壓縮的音色,也就是最近特別流行的光電壓縮。在RCompressor這個插件里,Electro具有隨著增益而越來越快的釋放時間,當增益減少至小于3dB時,釋放時間接近于零;當GR高于3dB時,釋放時間變得更長。而Opto實際上是Electro的倒數,因為增益的減少接近于0dB,即當“歸零”時釋放時間變慢。這完全是兩種釋放模式,GR=3db時的釋放值就是你手動設置的release值,大于或者小于3db是動態的release值。另外一個選擇按鈕則是諧波染色的選擇,在Warm模式中,加入了更多的低頻諧波染色,使聲音更飽滿和具有力度感。
之后我使用了模擬LA-2A的CLA-2A(見圖6)。

圖6:CLA-2A插件界面圖
這不只是壓縮器,同時還是一個音色飽和度元件,能給聲音增加豐富的諧波,使人聲聽起來會更加亮麗,富有特色。
我們去KTV唱歌的時候都知道,它會對你的麥克風加入一個比較大的混響和少量的延遲去美化人們的聲音,大家喜歡在都是玻璃反射的浴室內唱歌也是同樣的道理。
3)在該首歌的人聲部分,我嘗試使用了Waves系列插件中C6 Multiband Compressor和 F6 Floating-band Dynamic EQ,并對兩者進行了對比。(見圖7)


圖7:上為C6 Multiband Compressor插件界面圖
下為 F6 Floating-band Dynamic EQ插件界面圖
C6 Multiband Compressor(多段壓縮器),這個插件是在完全繼承C4的基礎上加入了兩個浮動頻段,并添加了側鏈功能,可以一次性處理人聲和樂器的聲音塑形,特別適用于錄音室及后期制作。
C6的兩個浮動頻段可以當做動態均衡器,同時可以進行更為準確精細的聲音處理。
C6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多段動態處理器,以往的單段動態處理因為對全頻段使用了相同的Attack 和Release等事件參數,對不同頻段的聲音采用了相同的處理方式,所以在處理頻率比較豐富的聲音有點簡單粗暴。它其實是一個傳統的多段動態處理和一個兩段浮動動態均衡的結合體。多段動態處理器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有分頻系統,而F6實際上是6個浮動頻段的獨立處理器,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之處。
另外F6 Floating-band Dynamic EQ可以當做均衡、壓縮、擴展和去嘶聲處理來使用,不論是混音還是母帶處理,錄音室或現場,它都是解決問題的終極工具。這個動態均衡包括6個可以進行調整的浮動頻段,每個頻段上包含了壓縮均衡處理的動態控制。
F6則適合對數個單一頻段中的音色和動態做細微的調整。通過使用EQ和動態處理相結合的方式,對各個頻段中過多或過少的能量進行有控制的補充或衰減,適用于類似嘶聲處理、近講效應控制、控制中低頻以提升清晰度等場景。
F6具備更多處理均衡的方式,尤其是它零延時和他突出的相位特性。其實F6的主體功能和C6里面兩段浮動的處理部分很相像,但是它的可調參數相當得豐富。F6具備了C6不具備的MS和平行處理等功能。F6可以看作是一個靜態EQ和動態EQ的結合體。
動態EQ按名字來說它是個EQ,本質上它還是個動態處理器(個人理解)。不過這個動態處理的原理是在一定的頻段內進行的。根據我對F6的使用理解,要么它的EQ和Q10是相同的靜態處理,要么和C6浮動頻段一樣基于固定頻段的動態處理。
個人觀點,多段壓縮是對聲音頻率的完整處理,比如人聲、鼓組、母帶處理等,而動態均衡更多的是面向一個單獨頻段的精細處理。
通過比較,C6為多段的動態壓縮器,F6則是浮動頻段的動態均衡器,一個是壓縮,一個則是均衡。但在F6靜態的一個頻段區降低低頻可以濾除一部分齒音,故在EQ的效果器上,我選擇了F6應用于案例歌曲的后期制作混音。
4)現場錄音一般會存在較大的外界噪聲問題,這也是音頻工作者在后期縮混時比較頭疼的問題。通過比較幾種不同的降噪插件后,最終選用NS1(降噪效果器)。(見圖8)

圖8:NS1插件界面圖
通過Solo聽取人聲素材后,使用該自動化的效果器,推動推桿至41后,噪音就會有明顯的下降,從而達到降噪的效果。
5)通過使用Automatching(自動混音)功能調節歌曲中不同時刻的音量大小,建立各個音軌中電平的相對平衡。在多次整體聽取這首歌曲的時候調試出適合這首歌的Automatching(自動混音)參數。
混響方面選用了H-Reverb(混響效果器)(見圖9)。

圖9:H-Reverb插件界面圖
如果在后期混音中不使用混響效果器,那么混音后所出來的結果會使得人聲聽起來很悶。一旦人聲缺少了人工混響所提供的深度,則會在聽感上失去很多吸引人的點。
選用的延遲插件是我個人覺得較為實用的延遲插件——H-Delay(延遲效果器)(見圖10)。

圖10:H-Delay插件界面圖
參數設置方面我選擇濾除一些低頻和一些高頻并按下Lo-Fi按鈕,否則聲音會太亮,有時候可能還會出現過于刺耳的情況。
在Delay(延遲效果器)的基礎上我使用了Center,這個插件能讓聲音的中間部分變得干凈。(見圖11)

圖11:Center插件界面圖
7)通過各種系統(監聽系統、手機外放、各類耳機)檢查后,聲音差距無過大的誤差。
最后我在Master軌道上分別插入了L2和L3插件。使用L2插件處理過的音頻素材,文件依然能保持高品質的聲音質量,信號也能保持原素材中聲音的精度。一開始學習這款插件的時候,查閱各類教程都建議L2盡量在音頻信號處理的最后一步再進行插入,因為該插件的參數設置會因為以上所有步驟中所使用的插件的使用而變動,故最后使用。
3.案例歌曲混音的結論
對于后期混音,僅僅了解設備的原理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它們只是工具,最后對聲音會產生什么樣的作用,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人。所以,一個錄音師、混音師在學習設備使用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制作理念。
當然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了解各種音樂風格的知識,了解欣賞者的心理。要進行大量廣泛的音樂精聽。要了解盡可能多的音樂的發展歷史。這樣才能抓住某一種音樂風格中重要的元素,更好滿足欣賞者聽覺心理。
而對于設備的理解,也并不能停留在設備本身的參數上。必須了解每種參數如何作用于聲音,每種特殊的硬件設計帶來了什么樣聲音特色。同時,必須重視監聽環境和監聽標準的重要性。否則,所有的調整可能都是不準確的,甚至對聲音是有害的。有了上邊的準備,最終會在我們的聽覺與操作之間建立一個良好的聯系。這樣,距離我們做出那些好的錄音作品的時間就不遠了。
以上只是我對Waves插件的一些主觀分析,在實際的使用中還要結合不同的情況做不同的處理。一個好的音頻工作者除了有很好的音樂修養之外,還應該了解不同設備的優缺點,了解不同的音樂所需要用到的設備或插件,并搭配最好的插件制作優秀的混音作品。
【參考文獻】
周小東.錄音工程師手冊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6
朱偉. 錄音技術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6
胡澤. 音樂聲學:錄音技術與藝術系列叢書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3
【英】伊扎基(Roey lzhaki). 混音指南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譯:雷偉)
霍華德/安格斯. 音樂聲學與心理聲學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譯:陳小平)
Wilia Moylan. 混音藝術與創作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Auto Release Control技術 (http://www.soundonsound.com/sound-advice/q-what-does-compressors-auto-release-contro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