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傳輸系統發展至今,勢頭上已蓋過集中式。這幾年通過InfoComm展會可以明顯看到分布式系統的展示愈加大張旗鼓陣營龐大,而集中式的亮相則低調很多。
上海寰視從創立初始就瞅準分布式,經過數次升級換代,如今已經上升到云端,推出了MICS全域可視化云平臺。據寰視科技介紹,該平臺整體采用“云+端”設計思路,以“云”提供平臺級的可視化信息服務,以“端”解決不同場景環境下可視化信息的云接入。其中端產品包括MediaLink全域分布式多媒體系統、Wallink云拼接顯示屏、CollabStation云坐席協作系統及EffiMeeting云視頻會議系統等。可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幫助用戶完成高品質、高可靠性的可視化云接入。不僅支持多樣可視化信息形式和多種標準流媒體協議的直接連接,并可對復雜多樣的業務云、媒體云完成匯聚融合,實現跨平臺信號匯聚、跨系統對接、數據可視化呈現。

上海寰視成立于2010年,那時還是集中式的天下,分布式并不占主流,用戶的認可程度也不高,從事分布式會面臨不小的市場風險,那他們為什么還堅持呢?
這源于于對趨勢的分析判斷,寰視科技表示,隨著AV/IT的融合、專業視聽向數字化轉型,數據量快速增長、節點規模越來越大,基于集中式處理的音視頻處理設備發展遇到越來越大的瓶頸,而采用分布式架構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與集中式相比,分布式采用的是節點+網絡的機構,這使其無需再使用矩陣、拼控等設備層層級聯,降低了綜合成本;利用網絡,分布式還可以實現跨區域遠距離分散節點的互聯互通,且十分易于擴展,只需增加節點就可以輕松實現;分布式的每個節點都具有獨立任務處理能力,相互合作并行處理可滿足超大數據計算需要,而且任意節點損壞,不會影響整個系統,仍能正常運行;此外所有分散節點都能進行統一管控,而且還可以采用網絡可視化調度方式,直觀易用。
截至2019年,上海寰視經歷了三代分布式的發展。分布式1.0是把所有的控制基于到單個節點,讓整個系統不受規模的限制,完全去中心化,大量信號分散,解決了大規模信號集中處理的瓶頸;分布式2.0不再是一個簡單孤立的系統,在分布式1.0的基礎上硬件和性能上有很大的改進、提升,完美融合第三方平臺,實現平臺橫向和縱向的無限擴展;分布式3.0是基于公網的架構,在原有硬件基礎上很多應用層做了較大的擴展,新加入了交互功能、公有云的傳輸理念,使整套系統上升為一個平臺,具有了廣闊的無限應用可能。
到2020年,上海寰視已經積累了10年的可視化處理經驗,通過對市場趨勢的研判、分布式技術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上海寰視最終推出了MICS全域可視化云平臺。上海寰視表示,MICS全域可視化云是面向智慧視聽領域推出的新一代企業級全域可視化信息服務云平臺,可以利用各類網絡環境幫助用戶實現全地域、全領域、全類型的可視化信息接入,集成連接、調度、存儲、應用等可視化云的必備基礎處理能力與服務應用,構建集信息互聯、統籌管控、高效協同、數據呈現于一體的可視化信息中心。在海量的可視化信息共享協作與綜合應用中,改變人們對可視化信息的使用方式,形成可視化資產,讓可視化價值流動起來。
可以說上海寰視起于分布式,但不拘泥分布式,目前已經超越了分布式,向著全域可視化云的方向不斷發展。全域可視化云旨在用云、5G、AI等新興技術與平臺化思維,幫助客戶快速構建全域互聯協作的可視化云網絡,并圍繞可視化云打造可視化應用生態,從而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為社會智能化建設提供便利。
上海寰視是一個不斷突破自我、挑戰自我的公司,每年InfoComm展都會有令人一亮的產品方案出現,去年是分布式3.0,今年是MICS全域可視化云平臺,明年是什么呢?很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