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
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治理高度,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兩年來,各級各地媒體如何貫徹落實中央要求?融合發展向縱深推進取得哪些新進展新成效?
我們一起來看看。
全媒時代主旋律
“全媒體時代為媒體發展創新創造了無限可能。建設全媒體,首先要深刻認識全媒體,全媒體之‘全’字在于全新的媒體形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黨組成員、副臺長閻曉明說道,“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一批主流媒體順應全媒體時代大潮,探索推出5G媒體應用實驗室、中央廚房、大數據云平臺等一系列融合發展模式,縣級融媒體中心這種集政務、商務于一體的新媒體組織,逐步發揮效用,媒體轉型升級的動能正加速聚集,取得了顯著成績。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勢要求我們在思考融合發展時,要更具前瞻性和應變力;新變局促使我們在應對時代潮流時,要想深一層先想一步。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堅持守正創新,深化融合發展,以全新姿態迎接全媒體時代的新一輪挑戰,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聚力打造“頭條工程”,推出《傳習錄》《人民領袖》《春風習習》等融媒體產品,持續擦亮《央視快評》《國際銳評》《央廣時評》《玉淵譚天》等融媒體評論言論品牌,以有風骨、敢亮劍、接地氣的新語態“引爆”輿論場,總閱讀量達34.19億。國慶70周年盛典新媒體視頻直點播收看次數超過36.93億次,伴隨式推發的《習近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這是領袖對紅旗的致敬和禮贊》等新媒體產品,“國慶大閱兵”“五星紅旗有14億護旗手”等新媒體話題,總閱讀量達355億。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以來,持續深化“臺網并重、先網后臺、移動優先”戰略,找準廣播與電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產業與事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不斷催化融合質變,持續產生“化學反應”,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國慶70周年等重大宣傳報道中,充分發揮融合傳播優勢,引發從大屏到小屏的強烈反響,唱響奮進新時代的昂揚旋律,有力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全媒體時代,媒體向智能化、社交化、視頻化、移動化方向演進,已是鮮明趨勢。越是積極擁抱新技術、運用新技術,媒體就越能在全媒體格局的激烈演變中占據先機。
總臺始終把強化技術引領作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構建“5G+4K/8K+AI”全新戰略格局,積極推進我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建設,開播4K超高清上星衛視頻道CCTV-4K,推進5G+4K、5G+VR制播應用,成功實現我國首次8K超高清內容的5G遠程傳輸。國慶70周年盛典直播報道中,總臺搭建了1個總系統、6個分系統、總機位達177個的中國電視史上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技術最復雜的直播系統,積極運用“天鷹座”索道攝像機、無人機、5G、4K/8K等先進技術,向全世界受眾奉獻了“一場大氣磅礴、行云流水、震撼人心”的視聽盛宴,是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引領技術潮流發展的一次創新探索和實踐。
2019年11月20日,“央視頻”客戶端正式上線,標志著總臺以“央視頻”為品牌、短視頻為主打的視聽新媒體旗艦揚帆起航。“央視頻”從技術流程上實現了內容用戶數據的共享分享、互聯互通,力爭以高起點高標準實現“眼前一亮、聞之一振、愛不釋手”的傳播效果。
近年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面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已明確提出要從傳統技術布局向5G+4K/8K+AI戰略格局轉變,5G、4K/8K、AI已成為總臺建設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的最重要的技術支撐。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確立了以“央視頻”和“央視新聞”兩個旗艦客戶端。在總臺自主新媒體客戶端提供總臺原創的超高清電視節目,是總臺新媒體的一大特色。有5G賦能,在新媒體端提供超高清電視已成為現實。
據悉,在即將到來的2021春晚將開展8K制作,并在總臺內部的IPTV平臺以8K頻道方式進行直播試驗,直播將在2021年2月連續試驗播出,播出內容為,除夕之前,將播放國慶盛典、2020春晚、玉蘭之城等8K電視片,除夕之夜將直播2021 8K春晚,之后,將播放2021春晚8K精編版。在華為海思、廣東省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浪潮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次8K直播試驗將首次采用AVS3編碼標準,2021 8K春晚還將在總臺上海國際傳媒港戶外巨型大屏播出;廣州和深圳也提出要讓市民通過戶外大屏體驗8K春晚,歡迎有更多的城市參與通過戶外大屏體驗8K春晚。
另外,2021春晚將采用VNIS技術在“央視頻”和“央視文藝”兩個客戶端進行VR直播,為提升2021春晚VR直播的沉浸式效果,聲音將采用三維聲制作及呈現。
不斷超越的媒體融合
湖南廣電以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宣傳輿論為核心,“融合發展以我為主”,精準實施媒體融合戰略,基本形成了湖南衛視與芒果TV“一云多屏、兩翼齊飛”的全媒體發展格局,基本建成了自主可控、傳播力強的新型傳播平臺。湖南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新老媒體突破彼此邏輯的交互式發展,正是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形成了今天相對獨特的媒體融合“芒果模式”。
全面融合,就是集中精力,集中資源,全臺辦新媒體。2014年,當湖南衛視達到巔峰的時候,湖南廣電決定集中全臺資源打造新媒體視頻平臺。2014年4月,實施芒果獨播戰略,2015年2月,出臺《湖南廣播電視臺建設新型主流媒體若干意見》,形成了戰略共識與發展規劃。自2014年以來,湖南衛視輸送給芒果TV的節目數量約為150檔,累計時長超過2600個小時,獲得累計播放量超過1000億次,這還不包括地面頻道的海量資源。2017年開始,芒果TV對湖南衛視的版權付費反哺,2018年開始實現《明星大偵探》等內容反哺。事實證明,全臺辦新媒體的戰略已經進入收獲期。

在內容融合上實現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采購、定制與播出的全線打通;在渠道融合上構建混合云平臺,利用“云轉碼”技術,實現從傳統電視直播屏,到IPTV、OTT以及平板電腦、移動端所有渠道融合打通;在平臺融合上形成湖南衛視、芒果TV“雙核驅動”、全媒體發展格局;在經營融合上通過構建新的組織構架和商業模式,真正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一體化經營;在管理融合上打通導向管理、頂層設計和人才培養,推行全媒體人才的齒輪型配置,構建芒果全媒體生態。
媒體融合的發展先機,帶來了臺網融合創作的空前繁榮,進一步壯大了主流輿論。六年來,湖南先后獲得了23個中國新聞獎,其中一等獎5個;推出了《絕對忠誠》《為了人民》等一系列作品;電影《十八洞村》、電視劇《那座城這家人》雙雙獲得2019年“五個一工程”獎,形成了主流宣傳的“芒果大片現象”。
近兩年,湖南衛視先后推出《中餐廳》《聲入人心》《舞蹈風暴》等30多檔創新節目,其中收視和口碑雙優項目超七成,是上新率和上新成功率最高的省級衛視。芒果TV以互聯網視頻行業10%的投入收獲了50%的綜藝爆款,被媒體形容為“視頻行業一股熱辣而奔騰的力量”。湖南衛視和芒果TV一共有50多個內容制作工作室,形成了完備的創新矩陣,創造了獨特的“馬欄山爆款方法論”。
截至2020年2月初,芒果TV手機APP下載安裝激活量超8.83億,全平臺日活量突破1億,有效會員數突破2400萬,互聯網電視終端激活用戶數達1.73億,運營商業務全國覆蓋用戶數達1.48億,成為行業唯一連續三年盈利的企業,會員收入上漲104%。芒果TV邁入中國互聯網視頻第一陣營,成為互聯網視頻行業的國有主力軍。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用戶不降反增。
目前,湖南廣電正在積極布局5G,擁抱智慧廣電,同時,全力推動國網整合、實現了5G高新視頻多場景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掛牌和產品落地,芒果TV已聯合中國移動、華為等戰略合作伙伴建立5G研究室,開展5G、AI、VR等新技術的應用研究,探索5G時代的內容創作和商業變現。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在全媒體時代,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面對新變化、新挑戰,新聞媒體要積極作為,就必須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近年來,廣東廣播電視臺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加強頂層設計,實施“大屏+小屏”雙輪驅動戰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整合全臺優勢資源,優化全媒體內容生產流程,逐步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管理服務的共享融通,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新業態、新流程、新技術以及新的資本結構等要素,完善頂層設計、加快體制機制改革顯得愈加重要。廣東廣播電視臺通過健全傳播平臺建設,再造內容生產流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傳播體系一體化、生產體系一體化和組織體系一體化,打造更加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傳播平臺、生產流程、運行機制。
堅持一體化方向,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實施“雙輪驅動”戰略,打造“大屏+小屏”融合互動全媒體傳播平臺,包括以IPTV、互聯網電視OTT為代表的大屏,和以微博微信抖音等第三方平臺賬號、自主研發移動客戶端“觸電新聞APP”“粵聽APP”為代表的小屏,構建起擁有2.8億用戶規模的自有傳播矩陣,打造新時代全媒體廣播電視臺。
截至2020年6月底,廣東臺旗下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全渠道匯聚超過1.8億用戶,其中全國專網IPTV有效用戶超過1850萬戶,互聯網電視OTT云視聽系列APP有效用戶超過1.7億戶,是全國領先的新媒體業務運營商。觸電新聞APP累計下載量已達8196萬,月活躍用戶730萬,穩步躋身省級廣電媒體同類產品前列。粵聽APP用戶下載量超過1300萬,注冊會員數超過74萬,將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粵語音頻平臺。
廣東臺按照“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全方位覆蓋”的思路,2018年2月,電視新聞融媒體中心正式啟用。2019年7月,推出全國首創的新聞采編管理系統,用互聯網思維革新傳統新聞生產流程,實現新聞采編供需與管理指揮的高效運作,提高新聞生產效率。堅持移動優先,先網后臺。通過移動客戶端“觸電號”“粵聽號”形式,將采編權、首發權下放給臺內記者和編輯,既能帶動傳統媒體記者向全媒體記者轉型,又能第一時間發出主流權威聲音。
以全媒體思維優化組織架構,成立了廣東廣電融媒體中心,統籌管理全臺新媒體端產品和賬號,整合全臺內容資源,建立全臺新媒體傳播矩陣的內容生產供給端,向IPTV、OTT、觸電新聞客戶端、粵聽客戶端以及第三方賬號等提供豐富多樣的內容,并由運營主體做延伸分發,形成生產銷售的完整鏈條,整合激發全臺從單一生產傳統廣播電視內容,轉化為向廣播電視和新媒體平臺雙軌輸送內容。
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媒體智能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廣東廣播電視臺緊抓科技發展機遇,運用好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加強技術應用自主創新,打造智慧廣電媒體,增強廣播電視宣傳能力。自主研發核心應用技術,建好用好自己的技術平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總體而言,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廣東廣播電視臺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強化內容建設、創新技術應用、推動產業發展,不斷向新型主流媒體邁進。在現有條件基礎上,認真規劃建設,堅持內容、平臺、技術、服務、運營和人才等一體化發展,打造一個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廣電新媒體,用短視頻重構大視頻生態,進一步實現廣東臺整體轉型升級,推動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全省一盤棋,共享一朵云”
山東廣電堅持實際、實戰、實用原則,積極搭建新平臺、開拓新渠道、再造新流程、培育新業態,推動全臺媒體融合工作向縱深發展。融合強化了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山東廣電快速反應,主動作為,臺黨委統一調度指揮,依托“中央廚房”運行機制,堅持“全臺一盤棋”,打通廣播、電視、網絡、移動端平臺壁壘,在實戰中及時調整報道方向、把握報道重點、踩準報道節奏,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宣傳報道,凝聚起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融合促進了精品創作。

在第29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山東廣播電視臺3件作品獲一等獎。融合帶動了產業拓展。“輕快”云平臺全國合作臺突破200家,服務網絡遍及26個省份,覆蓋人口2.3億;山東IPTV用戶突破1000萬;山東海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榮膺2019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成為山東唯一一家兩度上榜的國有文化企業。
目前,山東廣電已經形成涵蓋移動端(閃電新聞客戶端)、PC端(齊魯網)、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地面數字電視等新媒體平臺的“五位一體、三屏融合”的總體格局,形成以視聽服務為核心主線的全媒體、跨終端的多元業務架構。
山東廣電最大優勢是新聞資訊生產能力,從線索匯聚、反應速度、采制能力到報道質量,均有較強實力。我們把調整新聞資訊生產結構作為推動融合發展的切入點,2016年將電視新聞中心、電視公共頻道、電視體育頻道、電視國際頻道、齊魯網五大優勢平臺資源整合起來,打破條塊分割和頻道界限,成立融媒體資訊中心。隨后,按融合實際需要,整合新聞采編力量,再造采編發流程,放大新聞傳播的聚合與疊加效應。2017年1月,閃電新聞客戶端上線。“閃電”是山東廣電簡稱“山電”的諧音,代表著速度與力量。客戶端以直播和視頻為特色,開設頭條、時政、評論、體育、娛樂等20多個特色欄目,提供全臺19個頻道同步直播與在線點播服務。截至2020年5月,閃電新聞用戶裝機量突破3100萬,同時入駐“閃電號”的政府部門、省內各級廣電等超過649家,影響力、傳播力穩居山東新聞APP首位。
融媒體調度指揮平臺即“中央廚房”,是媒體融合系統工程的大腦和中樞神經,其規劃理念、建設水平直接影響融合效果。山東廣電在2015年底啟動“中央廚房”建設,堅持“國際水平、國內領先”的高標準、高定位,邀請國際一流設計團隊整體工藝設計,總投入近1.3億,總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在技術上,集納調度指揮、新聞生產、媒資存儲等十大系統,各系統互相支持,無縫連接,極大提高了新聞生產效率。山東廣電承擔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重任。自2018年11月起,山東各市縣級融媒體中心由山東廣電技術團隊指導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縣級融媒體中心90家,今年年底全省將全部建成聯通。山東廣電融媒體指揮調度平臺將拓展升級,建成“山東媒體云”省級平臺,然后連接省、市、縣平臺,打造一個“覆蓋全省、自主可控、互聯互通”的新型媒體技術和數據平臺,實現“全省一盤棋,共享一朵云”。
未來的出路與空間仍然取決于新技術的運用,要充分把握5G、4K、大數據、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機遇。山東廣電已完成電視頻道的高清改造,視覺質量大幅提升;自主設計建造4K轉播車,用6K或4K超高清設備拍攝了《飛閱齊魯》。穩步推進和華為集團戰略合作,特別是在5G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同時也為下一步山東省4K產業聯盟奠定基礎。
一條特色的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河北廣播電視臺充分發揮廣電媒體內容生產優勢,著力提升新媒體、短視頻、直播、圖片、語音等各類型節目質量產量,構建起涵蓋多種產品形態、滿足各類用戶需求的現代全媒體內容矩陣。
河北臺從節目生產源頭就強化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一體化發展理念,強調跨平臺合作和節目內容的全媒體策劃,根據全年重要時間節點、重大宣傳任務謀劃推出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影響力的融媒體產品。2020年,聚焦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主線和河北省中心工作,推出系列專題節目《凝心聚力奔小康》《轉型之路》,迅速成為累積點擊量過億的融媒品牌。連續兩年打造的重頭全媒體新聞節目《飛閱河北》,單期節目點擊量均破千萬,受到社會各界充分肯定。廣播新聞綜合頻率聯合電視影視頻道以及新媒體中心,充分考慮三個平臺的傳播需要,策劃推出了全媒體節目《有緣天空》,各平臺均取得了不錯的收聽收視成績,為新形勢下廣電節目創新提供了新路徑、新經驗。日常節目全媒體生產實現破冰,初步形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分發的生產格局。百集全媒體節目《行走長城》,在保證廣播頻率正常播出的同時,實現了網絡圖文直播,并在一線采集大量精彩視頻,不僅滿足了全臺其他節目制作需要,也為節目今后音視頻開發、圖書出版等工作積累大量素材,最大程度實現全媒體集約化生產。積極推進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IPTV、“冀時”客戶端以及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臺矩陣建設,通過二次編輯、開設特色專欄、節目在線直播與回放等方式方法,實現了全臺所有廣電節目向新媒體遷移。
目前,河北IPTV用戶規模突破1600萬,位居全國前列;“冀時”客戶端根據自身需要向全臺各生產平臺量身定制精品節目,無論是下載量還是活躍度,都已成為河北省頗具影響力的媒體品牌。
2019年,全臺拿出2000萬元資金用于融媒體節目創新創優扶持,并積極啟動助力媒體融合發展的工作室制建設,2019年9月與首批獲得資金扶持的15檔節目進行簽約,對首批11家工作室進行授牌,進一步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熱情,培養鍛煉了一批以傳統采編人員為主的新媒體產品和運營團隊。

通過四個“堅持”和四個“創新”,河北廣播電視臺構建了一套全媒體指揮調度體系,建成了一個功能完備的移動平臺,打造了一批融媒體內容精品,鍛造了一支全媒體人才隊伍,建立了一套政策保障機制,初步完成從“相加”向“相融”階段的邁進,為新形勢下河北廣電媒體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媒體融合發展的深入推進,以技術升級、流程優化、平臺再造、機制創新為主要手段,全國各家媒體強力由“傳統”向“新型”蛻變,這種“新型”不僅體現在新平臺、新技術、新機制的增量改革層面,更體現在對現有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的存量改革層面,以內容產業升級為核心的融媒生態圈正在形成,這也要求我們既要積極調整好融媒生態下的生產關系,又要防止出現“翻燒餅”影響生產力的健康發展。
特區精神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作為海南省規模最大、媒體種類最多、傳播覆蓋范圍最廣的區域性媒體集團,近年來,海南廣電基于對自身使命職責的理解,提出了“海洋強國看三沙衛視、視聽海南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看網絡電視、美麗中國看旅游衛視”的“海視合美”戰略,將自身發展與國家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以“敢闖敢試”特區精神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以頂層設計強力啟動“將海南廣電打造成為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的新型主流媒體”的戰略目標,為講好海南故事提供表達新范式。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發展的方向已經指明,這是一場媒體的自我革命,不進則退,緩進也是退: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是“二次創業”,是廣電人革新圖存、贏得未來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把媒體融合當做頭號工程,夯實基礎、整合資源、深挖潛力,從頂層設計、體制機制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等方面深化媒體融合工作,融合傳播體系初步形成。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在2016年成立了媒體融合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優化頂層設計、明確目標任務、加強規劃指導、統籌協調各方,全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工作。
2017年9月,根據《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集團)關于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實施方案》,海南廣電“中央廚房”的業務模式成了“融媒體中心”,通過實施移動優先戰略,集中力量,建設好海南網絡廣播電視臺、視聽海南客戶端、海直播APP、海南IPTV四個平臺,打造海南廣播電視總臺獨具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新媒體產品矩陣。總臺的融媒體中心不是一個機構,而是一種機制,是一個全新的指揮調度、內容生產和信息傳播的體系。融媒體中心由兩部分組成:指揮調度中心和采編發聯動平臺。指揮調度中心設置每周一次的臺領導協調會制度,以及每周四次的值班主任例會制度。采編中心人員從全臺各媒體抽調,合署辦公,按照“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要求開展工作。為了規范運營融媒體中心,海南廣電專門制定實施了《融媒體中心管理辦法》和《融媒體中心獎懲細則》,要求全臺15家媒體,800多名一線采編人員,有義務向融媒體中心供稿,從全臺抽調合署辦公的16名編輯,有責任把稿件編好用好。融媒體中心還是一個創新節目的孵化器,全臺采編人員可以跨媒體合作、跨平臺生產,可以根據項目組建團隊,也可以組建融媒體工作室。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創作出更多更有創意的爆款產品,培養出更多更有創造力的融媒體團隊。為了倡導創新,海南廣電每年撥付50萬元,專門用于獎勵融媒體中心的好創意、好作品和好產品。
海南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作為改革開放前沿之地,歷史與現實都對海南有著特別的要求和眷顧。海南廣電作為自貿港建設的歷史記錄者和見證者,將奮力承擔起媒體的使命職責,不斷謀求轉型升級突破,構建融媒體發展新體系。
目前,海南廣電著手全面升級原融媒體中心各項功能,全力打造國際傳播融媒體中心,專注于海南外宣內容的挖掘生產,并通過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和搜索引擎予以分發,探索海南廣電走出去的新路徑。
在技術平臺保障方面,強化“海視云”平臺建設,以支撐總臺融媒體中心、海南IPTV、海南網絡廣播電視臺全媒體信息共享、資源統籌、工作協同,推動整個媒體向平臺化、扁平化、移動化、社交化、彈性拓展等方向發展。
隨著5G時代的全面到來,海南廣電將注重抓住“5G+AI”的歷史性機遇,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構建“智慧廣電”生態平臺;構建以海南“OTT TV”為核心的“媒體生態圈”,打通優質視頻資源共享;搭建全員融媒體模式下的創新實驗平臺,鼓勵廣電全員創新。
編后
就在本刊截稿之時,11月26日,廣電總局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提出了九大方面28條具體意見。
通知指出,力爭用1至2年時間,新型傳播平臺和全媒體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主流輿論引導能力、精品內容生產和傳播能力、信息和服務聚合能力、先進技術引領能力、創新創造活力大幅提升。用2至3年時間,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取得實質突破。
推動全媒體時代媒體深度融合,事關廣播電視高質量創新性發展,事關壯大主流輿論,事關國家長治久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廣播電視機構積極落實,媒體融合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