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媒體的發展瞬息萬變,技術的更新日新月異,近年來,隨著IP技術相關標準的逐步完善,使得播總控系統建設采用全IP化有了理論上的支撐,發展到今天,基于全IP化的視音頻產品也越來越豐富,各個廣電單位在播總控系統建設的時候,也都面臨著系統架構的選擇。
與傳統系統架構相比較,IP系統有著結構簡單、兼容性強等一系列的優點,但是它打破了傳統廣電系統的維護管理方式,因此,對于廣電人來說,播總控系統建設在現階段是否適合直接過渡到全IP化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本文將重點探討,在當前環境下,IP播總控系統建設的可行性。
【關鍵詞】 播總控系統建設 SDI Over IP IP系統建設 SMPTE ST 2022-6 SMPTE ST 20110
一.廣電為什么需要IP
時代在發展,人們對廣播電視信號的體驗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廣電相關系統也從模擬、標清、高清、甚至超高清不斷的更新換代。
廣電為什么需要IP?原因其實來自于超高清,2011年前后,國內需要上4K轉播車的時間點,只有4*3G和淺壓縮over IP這兩種技術,4*3G在轉播車上的線纜問題非常突出,因此,用IP傳送高質量信號,第一次被推到了廣電人的視野當中。
基于這種思路,大家發現在廣播電視系統建設領域,基于IP技術的制作、播出、傳輸能夠解決眾多傳統同軸電纜領域中的難題,同時又帶來很多其他優勢,比如說傳輸距離、信號衰減、簡化系統架構等等。
近年來,IT技術發展越來越快,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日益提高,交換機、光纖的成本也越來越低,虛擬化、微服務等高新技術越來越多的得以應用,因此,廣電人在思考,播總控系統是否也可以采用全IT化,采用IP的方式來替代現有的同軸電纜?
二.IP相關協議的發展現狀
隨著IP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相關標準的不斷完善,對傳統的電視制作和傳播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廣電技術系統需要順應新技術的發展,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通過技術的融合,打破界限,各取所長,才能快速、高效地適應未來的發展形式。
系統IP化將為廣電帶來更強大、靈活的融合技術平臺,未來IP化實時視音頻網絡可以承載信號流將是多樣的,上層應用可提供控、管、監等多維度管理,因此,廣電系統IP化是具備落地的條件的。
IP系統的建設,必然是需要相關協議和標準作為支撐的,截止到目前為止,IP播總控系統需要的相關協議已經逐步成熟:
SMPTE ST 2022-6已經是成熟標準,解決了SDI和IP的轉換問題。不需要IP上的同步(即PTP),在12年到現在已經被廣泛采用。
SMPTE ST 2022-7也是成熟標準,解決了IP數據包在交換機網絡中的鏈路冗余問題。
SMPTE ST 2110去年發布了主要的幾個標準,已經可用,去掉了SDI其中的冗余數據,大幅度降低了傳輸帶寬,提高了靈活性。因此是未來IP化應用的核心標準。
ST 2059,即PTP時鐘在IP領域的廣電應用標準,也是成熟標準,在SMPTE ST 2110真正投入應用,正式系統逐漸上馬的情況下,對IP信號系統的穩定性支撐非常關鍵。
IS-04/05/06等,在IP域的統一網管標準,實現即插即用,統一網管的基礎。
這意味著,視音頻數據的IP封裝技術已經逐步成熟,基于開放平臺的IP系統得到廣泛應用,易于開展新媒體融合業務。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各廠商的產品對協議的逐漸實現與完善,以及面向應用的系統集成實踐。
三.IP技術的優勢
有了協議和標準,我們接下來看一下IP技術對于系統建設的優勢。
首先廣電系統是要求7X24小時不間斷的,IT技術原本就是為不間斷場景設計的,兩個典型例子:通訊系統、銀行的數據庫/存儲及業務系統,都是要求7X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
其次,在實時信號領域,IT系統,尤其是交換機等設備的造價優勢較明顯,相同規模的矩陣,采用交換機架構比傳統SDI架構的性價比要高出很多。
對于空間,交換機和矩陣的對比非常明顯。如果采用虛擬化等技術,可以進一步壓縮系統的空間規模。
再一個就是與格式無關:IP封裝是格式無關的,最典型的在融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IP系統可以兼容ST2110、ST2022-6、TS overIP,也無關高清、標清、4K,只要帶寬足夠,都可以兼容跑在一根光纖內。
由此可見,IP技術是可以適應廣電系統建設的需求的,特別是在面向超高清,系統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的場景下,IP化是我們理想的技術選擇。
四.當前環境下,IP硬件設備的發展情況
隨著IP系統優勢的發掘,各大廣電設備生產廠家也把目標瞄準了這一塊新興市場,IP的設備支撐也越來越豐富,這里我們也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視音頻調度、切換設備領域,華為和華三的SDN交換機產品已經進入可用階段,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華為的路由器支持凈切,已經具備替代傳統SDI矩陣的能力;在國際品牌中,GV、Ross等廠家也逐步推出了基于IP的切換臺設備;
視音頻編解碼領域,harmonic、GV、Imagine等傳統視頻服務器廠家均推出了基于SDI Over IP的視頻服務器設備,支持2022-6以及2110,邁創公司也推出了IP的IO通道卡,支持高清、4K等,已經進入了商用階段;
圖文包裝方面,國內的主流生產廠家都有基于SDI Over IP或者NDI的字幕機以及包裝系統,可以應用于IP架構下的系統建設;
傳統視音頻周邊方面,在IP領域,信號的分配、調度等絕大多數功能是由SDN交換機來完成;響度控制、鍵混等設備可以基于All in one的視頻服務器來實現;交叉變換、IPG等設備都有相應的硬件板卡來支撐;
基于上面介紹,我們可以看到,IP系統建設的硬件設備已經基本完善,具備廣電系統建設項目當中的應用需求。
處在向IP化發展的過渡期,目前廣電IP化確實也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技術性問題,有的是環境問題,也有的是思維上的問題。
五.廣電系統建設IP化的實踐
采用IP化技術來構建新型制播系統,可以輕松地解決以往傳統系統無法或很難解決的問題,同時又帶來明顯的技術優勢。開放式的IP網絡帶寬充足,網絡覆蓋范圍大,高可靠傳輸鏈路技術成熟,IP架構系統結構布線簡單,節約投資,傳輸協議成熟,可以實現節目資源的最大共享,協作能力高,更有利于推進新媒體業務。
在這一方面,我們宿遷廣播電視臺技術中心致力于IP技術系統的研究,在全臺網建設中都進行了IP技術的探索。在新聞、生活、專題等視頻節目內容做了有益的嘗試,注重業務平臺和傳輸IP化,即業務控制和壓縮視音頻傳輸的IP化,利用成熟的視音頻數據的IP化封裝技術,對各種格式視音頻流和文件實行IP化封裝、傳輸、監測,并且可以做到多路視音頻流和辦公業務流混合傳輸、互不影響。目前基本上實現了基于文件的IP化,建立了基于IP技術的全媒體融媒體平臺。我們在新大樓設計新的高清播總控系統時,將SDI平臺架構系統作為核心,將IP系統架構作為SDI系統的備份來使用。這是播控系統IP化最簡單的階段。基帶信號傳輸到SDI矩陣,然后經過IP/SDI轉換器,生成IP信號。這樣做,保留了系統的高安全性,方便級聯,未來可以連接更多的帶有IP輸出的設備。由于所使用的IP信號少,所以播出風險較低。
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采用SDI over IP路由矩陣替代傳統SDI矩陣成為下一階段SDI向IP轉變在總控交換系統的必然。這種IP化總控矩陣是建立在IP網絡基礎上的SDI矩陣,采用IP交換機+SDN(軟件定義網絡),在SDN的控制和管理下,通過IP交換機來完成傳統SDI矩陣的切換功能。SDI over IP路由矩陣具有SDI輸入與輸出接口,可以將SDI基帶信號實時打包為IP數據包,實現從基帶SDI播出到基帶IP化播出,播出的IP流可以按照指定的目標格式分發傳輸到各種傳輸渠道。IP矩陣可以實現所有的信號在任意輸入輸出間的調度,網絡帶寬可以支持傳輸多路 SDI over IP數據。目前SDI→IP及IP→SDI信號轉換器、IP網關、IP路由矩陣等設備已經可以實現精確到幀的實時IP視頻無縫切換、路由和分包。
六.結語
廣電系統在面向超高清的領域已經遇到了瓶頸,然而,IP技術的發展恰恰就可以使這些難題迎刃而解了,本文介紹了IP技術在廣電領域應用的優勢以及可行性,基于技術的發展以及產品的完善,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廣電系統建設采用IP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