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作為一種營銷方式,發展至今已經有數百年了。歷史上不乏因參加展會而名揚天下的故事,比如: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茅臺酒一“摔"成名,因此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公司、組織、機構,無不把展會作為重要的宣傳推廣陣地。
近幾十年年,展會更加日新月異,無論是規模、數量、種類、方式都有了質的飛躍,但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如網絡經濟、線上營銷的繁榮。
面對這些變化,展會對于廠商還有那么重要嗎?還會給公司帶來重要的客戶或銷售促進嗎?展會組織方又是如何考慮的呢?
我們選擇了兩位廠商代表和一位展會代表,一起來談一談這個話題。

您是如何看待展會對公司作用的?
黃超:展會是音視頻制造商的溝通橋梁,它會吸引很多用戶與集成商前來參觀,可以讓觀眾看到當前音視行業市場的最新技術和產品。我們年年都會在展會上發布新的會議產品或視頻應用產品,以此來向用戶傳達我們在發展、創新和進步,有效地擴大了品牌知名度,獲得了更多客戶的關注。
謝金華:提升公司品牌、曝光率,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優質產品,同時緊跟行業趨勢。此外也給予了我們與客戶更多面對面溝通的機會,讓客戶對我們有更好的了解,增加信賴度,同時參加展會還能更好的彰顯公司實力。
鄧智偉:展會作為參展商與觀眾、應用方的聚合地,是商貿交流不可缺少的平臺。行業展會作為企業發展生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企業應規劃并制定好自己的參與策略及產品計劃,積極地融入展會生態,這其中的意義主 要有:
· 展會是品牌露出與提升的快捷途徑;
· 展會是行業集中交流與學習的大平臺;
· 展會是獲取訂單及新客戶的一扇窗口;
· 展會是向行業及市場宣傳自我存在的大舞臺。
隨著網絡營銷興起,您認為展會現在還重要嗎?參展綜合費用不低,你認為值得嗎?
黃超:無論是網絡營銷、還是線下營銷,展會依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參展費用確實是一年比一年高了,公司參展面積也在連年增加,費用比以前翻了幾倍,這還沒有計算人力成本,但我認為還是值得的。因為展會是真實有效的“面對面交流、體驗產品、了解行業技術”,這是網絡營銷做不到的。
謝金華:展會依然很重要,畢竟任何渠道都有群體,而且群體可能會分化,我們需要展會客戶的同時也需要網絡營銷,綜合配合。
公司目前主要參加哪些展會?公司選擇展會的標準是什么?您最認可哪個展會?
黃超:參加較多的行業音視頻展會有“廣州燈光音響展”、“北京Infocomm展”。展會選擇標準是盡可能向專業用戶靠攏,而非單純的“廣、大、多”。比較認可“北京infocomm展”,因為這個展會的大多數觀眾都是我們的直接客戶,對我們價值更高。
謝金華:我們每年都會參加美國Infocomm展,、北京Infocomm展、荷蘭ISE展和俄羅斯ISR展。我們選擇展會的標準是行業頂尖展會,最認可ISE展。
今年公司會主推什么產品或方案?在今年的主要展會上會做怎樣的展示?
黃超:在2021年北京infocomm展會上,我們會重點展示:分布式KVM坐席系統和桌面式無紙化系統。這兩款產品都擁有統一的傳輸方式、具有很好的便捷性和擴展性,因此是最近及未來幾年的熱品,是主流發展方向。在展會上,分布式KVM坐席系統會以拼接屏、大屏幕營造指揮中心模擬場景來展示,桌面式無紙化則通過觸屏+高效會議展示其便捷性。
謝金華:今年我司依然主推投影機鏡頭。我們的鏡頭越來越豐富,新品的認可度十分高,所以今年我們會向大家展示我司更多的新款投影機鏡頭。
您所在的細分領域,有哪些典型的市場特征和技術趨勢?在這些趨勢上,公司的有哪些優勢和準備?
黃超:近年來會議設備市場不斷崛起,一體化、一站式成為發展趨勢。我司自2016年就已實現單線部署所有音視頻設備,我們將其稱為Audiolink全數字環狀網絡音頻技術。它可以實現在所有音頻上的鏈接、串聯、控制,可將模擬音頻及數字音頻的拾音信號、擴聲信號做統一管控。如今我們將視頻產品也融入到Audiolink系統里,實現了音頻、視頻、控制一體化的管控。
謝金華:由于激光光影的快速發展,投影機燈泡的市場逐步萎縮。我們未來的重點依然會側重鏡頭的開發,新品不斷,鏡頭產品也會越來越豐富。
對于我們來說,未來還會有哪些市場熱點和機會?
黃超:我們從音頻起家,但不止步于音頻,未來市場趨向于音頻與視頻的融合。我們會不斷用新的技術來豐富產品方案,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趨勢會告訴我們前進的道路。
希望能與更多信息系統集成商緊密合作并肩作戰,將設備部署在各大領域,目前我司推出了面向指揮中心、高級會議、峰會論壇等多種智能化解決方案,得到了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
謝金華:除了投影鏡頭,我們的無線投屏器銷售也十分火爆,市場需求也比較大,未來我們有信心占領更多市場。
去年疫情造成很多線下展會停辦緩辦,隨之出現了一些線上展會,您認為效果如何?
黃超:線上展會是在疫情下迫不得已的選擇,并非主流展示方式。因為客戶無法實際感受產品導致無法主觀、客觀的去評判產品,導致線上展會效果差強人。
謝金華:線上展會有一定效果,未來期待線上線下的展會更加多元化。
是否可以舉例說明展會給公司帶來的實際好處或作用?
黃超:展會的好處毋庸置疑的是可以獲得大量相關客戶,但近年來我們發現展品同質化在加速,各家的技術產品都差不多。面對幾乎同樣功能的產品,觀眾肯定會覺得缺乏新意。市場需求是我們最大的創新動力,新技術與亮點始終是吸引用戶的最有效手段。
謝金華:我們的德國、丹麥和美國大客戶等均來自展會,展會給與我們和客戶面對面的溝通機會,對于我們業務增長效果明顯。
后疫情時代,如何用新視野看待目前的展會及企業參展?
鄧智偉:疫情使展會受到了嚴重沖擊,具體表現在:部分企業退展、縮小面積等,也導致大多數展會面積縮水,甚至推遲或停辦。面對疫情影響,我們應該看到時代總是向前發展的,且當前我國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在世界的競爭格局中都極具優勢,這給企業創新發展、超越自我提供了絕佳土壤。
展會主辦方及參展企業應站在共生發展的思維去推進展會的高質量發展,充分整合各行業資源、共建自身優質平臺,為行業發展高效賦能。isle展作為國內乃至全球大屏幕顯示與音視頻集成行業的龍頭展之一,自辦展7年以來除了深挖本行業核心買家資源,還一直致力于生態鏈資源的跨界融合。近年逐漸形成了產、學、研、用、資、線上與線下展會的立體辦展模式。展會現場呈現也經歷了從產品與集成再到創意與體驗等的發展階段,辦展效果逐年凸顯。
積極聚焦并參與擁有更多優質資源及用戶的展會,不僅是后疫情時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條重要出路,更是企業多快好省發展自我的重要選擇。isle歡迎優秀企業參展isle 2022,參與共建isle聲光視訊與融合的優質生態圈。
小結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無論是企業廠商、還是展會方,都充分認可展會的重要作用,認為參加展會是非常必要的。即使網絡營銷再發達,也無法替代展會面對面交流、充分體驗產品所帶來的感受和優勢。對于專業市場來說,技術復雜度、資金使用量、決策時間都遠比民品市場要高,絕非線上展示和交流可以輕易解決的,必須線下親聽親看、體驗操作、咨詢溝通、多方比較,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能讓廠商和客戶如此集中會面,進行展示、咨詢與交流,目前除了展會,還沒有其他更加合適的方式。展會為廠商和客戶間搭建起了一個高效的彼此了解和溝通的平臺,為擴大和深入合作創造了機會。展會是基于各方的需求而舉辦的,需求在,展會就會在,就會繼續發展壯大,與時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