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至25日,“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廣州舉行。24日上午,首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展示會”在廣交會展館開展。

本次展示會薈萃了中央新聞單位、地方新聞單位、知名互聯網企業以及縣級融媒體中心等43家單位參展,集中展現網絡媒體領域的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設計最新、覆蓋最廣、互動性最強的新媒體展示會。
在人民日報社的展區,最受歡迎的體驗項目就是“紅色云展廳”,它借助5G云技術將各地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內容數字化,形成紅色基因庫。《紅色云游之重走長征路》采用了3D成像與智能化視頻講解技術,不僅可以讓體驗者了解紅軍長征的那段歷史,而且還能讓體驗者仿佛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沉浸于長征之路,深切感受革命先輩們堅守初心、不畏犧牲、前赴后繼的長征精神。

新華社中國搜索虛擬演唱會應用3D全息投影技術、增強現實技術和動作表情捕捉技術,將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融合,模擬真人演唱會的場景,讓虛擬偶像登臺演唱,與粉絲玩家群體進行線下互動。虛擬演唱會的表演者需要身穿有若干傳感器節點的衣服,站在搭建好的綠幕前表演整首歌曲,之后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將身體及表情的動態資訊傳回給動畫師,再由動畫師通過后期制作將虛擬的人物形象與表演者真實的動作、表情、姿態融為一體。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展區,超高清轉播車模型備受關注。在展會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展區圍繞“5G+4K/8K+AI”戰略格局,聚合技術局及包含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CGTN、云聽在內的新媒體平臺,展示最近一年來總臺在創新技術引領方面的豐碩成果和典型應用。在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總臺將以“5G+4K/8K+AI”技術優勢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冬奧觀感。

鳳凰網360度環屏沉浸式臺網聯動生動地體現真正的深度融合與聯動,重點打磨通過沉浸式感受,讓觀展嘉賓了解臺網聯動不是簡單的臺網各自出內容、各自分發播出,而是完整的組合拳。

作為北京廣播電視臺新媒體重要平臺,2021年北京時間在臺網融合創新、服務交互創新、內容生產創新、本地服務創新、經營發展創新及技術產品創新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在展會上,由北京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和北京時間聯合打造的中國首個廣播級智能交互——真人數字人“時間小妮”、北京廣播電視臺8K體驗大屏、聽聽FM、北京IPTV一一亮相,大量觀眾和“時間小妮”進行交互互動,在8K大屏前欣賞北京廣播電視臺精彩節目,在聽聽FM展區收聽“北京之聲·博物館”的精彩內容,現場還有觀眾通過北京時間的“天安門廣場預約參觀”入口體驗了廣場預約服務。

“我是南方AI數字主播南南,您想知道關于展示會的什么信息?”大屏幕上虛擬的數字主播正與觀眾進行實時語音互動。這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自主研發的報刊網端媒體融合產品,獨創雙屏聯動技術。此外,VR技術也在展區得到體現。觀眾戴上VR眼鏡就可以全景漫游港珠澳大橋,感受“一橋飛架三地”的澎湃氣象。

首次提出打造“下一代客戶端”的深圳新聞門戶客戶端“讀特”頗為亮眼。它是“四全媒體”,即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可以在穿戴、車載、智能家電等場景實現全場景傳播,還能實現由具像化向沉浸式的呈現交互轉變。在“讀特”的AI飛卡閱讀模式中,新聞視頻、圖文皆以卡片視覺形式呈現。用戶可以上劃下劃換內容、左劃右劃換頻道,實現視頻視覺和聲音交互,快速瀏覽新聞、獲取信息。

本次展示會上,也不乏互聯網科技企業的身影。
在騰訊展區,參展觀眾站在“中共三大會址”的背景板前面,由二十個攝像頭組成的自由視角系統拍攝,最終生成一個多角度的VR視頻,完成一次“打卡”。通過用戶分享喜歡的紅色地標的互動方式,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黨史學習教育。

騰訊聯合三一智礦展出的遠程智能礦車展示了智能化和無人化的魅力,坐在廣州論壇現場,工作人員能夠輕松操控2000公里之外鄂爾多斯礦區的礦車。橫跨千里的精準操作有賴于一款名為“騰訊云無界”的低時延5G遠程實時操控產品,它是騰訊把網絡傳媒背后的音視頻技術應用到工業領域的實踐,能夠有效改善一線作業安全和體驗,適用于行業自動駕駛和危險環境遠程作業,目前已經在礦山、港口等場景得到應用。

在華為展區,基于深度神經網絡技術的“智能手語服務助手”,可以直接將語音轉化為手語。未來,人工智能手語實時翻譯技術或將廣泛應用在各大電視新聞欄目中。如果手機安裝了華為推出的AI智能手語軟件,那么無論是什么視頻,沒有字幕也不用擔心看不懂,因為你的手機“住”了一位屬于你的AI智能手語翻譯老師,會學習會進步還更懂你。

本次展示會為期3天,突出互動性、參與性、沉浸性和創新性,彰顯技術革新迭代為網絡媒體賦能,多維度呈現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成果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