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領域開始蔓延,“內卷”這個詞這兩年席卷著每一個行業,因為資源有限,大家拼產品、拼服務、拼價格,如此還不夠,因為競爭太激烈,大家甚至還要拼努力、拼時間、拼關系。網上看到一個說法:內卷的本質就是努力越多,獲得回報反而越少,斗力互相抵消后,最終是資源的浪費和效率的降低以及無用的輸出。用一個公式表示就是:內卷系數=努力÷回報,分子努力越大,分母回報反倒越少,導致內卷系數急速擴大。直到最后有效超額回報為0,內卷系數變為無窮大。

對于這個看法,我是頗為贊同。舉幾個例子來看看,疫情之后,IT與AV已經不再是融合,而是赤裸裸地搶蛋糕。阿里、騰訊、華為,這些巨頭瞬間涌入會議市場,我們傳統的視頻會議和音頻廠商面對突如其來的巨無霸企業,無論是資金還是實力上懸殊都太大無法招架,辛辛苦苦數十年,沒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收割的韭菜。以這兩年市場非常火的交互平板為例,下游各種OEM、 ODM品牌泛濫,再加上各個彩電大廠的高調加入,整個交互平板行業競爭異常慘烈,企業甚至為了奪取市場份額和知名度倒貼成本做項目,結果就是把市場殺得血流成河,打的難舍難分,沒有人成為贏家。
內卷的后果是什么?等到大家不惜一切代價打倒競爭對手后發現自己其實并沒有獲勝:成本提高了,利潤下降了,行業更難了,甚至原以為讓乙方不斷拼殺從而獲取利益最大化的客戶,最終利益也受損了,因為高成本的競爭破壞了行業生態,乙方無法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在惡性循環的行業生態下,要持續發展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內卷已經成為行業現狀,企業深陷其中如何尋求突破是我們應該更多思考的問題。內卷的根源在于市場蛋糕不再變大,巨頭的擠壓和行業創新難能力不足。換個思維,騰訊、華為等巨頭涌入視聽行業,我們傳統AV行業如何去主動適應這個新的形式,如何從技術和產品上去與巨頭們的優勢進行整合,和他們一起去把行業蛋糕做大,分得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呢。實際上,我們看到近兩年那些主動擁抱IT互聯網,用IT思維來做AV產品的廠商活得都非常好。另外,傳統做智能化的大公司不斷吞噬專業音視頻行業的市場份額,我們音視頻企業能否也順勢轉型,拿出更專業的音視頻方案與IT融合來適應新型化的智能市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