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會新聞報道精心策劃、準備充分,導向鮮明、重點突出,精彩紛呈、亮點頻現,傳統媒體新媒體深度融合,網上網下協同聯動,內宣外宣緊密結合,“代表通道”“部長通道”等集中采訪活動的報道影響廣泛,為大會順利進行、圓滿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在看望參加人大會議報道的新聞工作者時的講話。
對媒體而言,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無異于一場“大練兵”。在今年的“大練兵”中,我們看到,從中央到地方主流媒體繼續創新思維、突破自我,不僅提前策劃跨區域報道,形成媒體聯動,還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手段,實現技術賦能、花式表達,為全國兩會報道,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5G、8K、AI,科技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各媒體紛紛亮出“神器”,以5G、8K、AI、VR/XR/MR等技術為支撐,打造了眾多輕量化、智能化的“現象級”融媒體產品,提升了兩會報道的科技范。
在此次兩會報道中,AI技術的應用更為成熟,虛擬主播的樣態也愈漸豐富。
央視頻推出央視總臺首個擁有超自然語音、超自然表情的超仿真主播“AI王冠”,在兩會新媒體報道中,為用戶帶來最新的內容解讀。
“AI王冠”是央視頻第一位“元宇宙特約評論員”,流暢自然的播報語氣,生動的表情,清晰的皮膚紋理……就連每一根頭發絲都隨著肢體的動作而“飄逸”搖擺。更出彩的是,TA可以與嘉賓進行連線互動。“元宇宙特約評論員”具備專家級財經數據分析能力,可完成(或替代)一整個財經節目組的工作:具體包括財經數據收集、趨勢研判、可視化包裝、虛擬人播報等各流程。

廣東臺推出AI音樂互動產品《我把未來寫成歌》,產品以 “AI寫歌,為中國加油”為概念,用兩會熱點話題3秒定制一首歌曲。山東臺“閃電新聞”還將于兩會期間,創新推出《詩畫名泉·VR版》,在《詩畫72泉》的基礎上,充分運用VR全景技術,帶領網友沉浸式震撼體驗名泉競涌的勝景。這些內容使兩會全媒體報道的形式更加豐滿充實,在增強吸引力的同時,使新聞宣傳的落點更加親民,更易引發全網關注和傳播。

長城新媒體集團制作的《您的“兩會AI助手”已上線》融媒創意互動作品,首次啟用新一代真人虛擬主播 “冀小青”,用戶通過手機麥克風即可與“她”對話,在聊天中掌握兩會知識。
上游新聞也推出了《上游AI主持云記者會 邀你問代表委員答》創意融媒體互動產品,打造虛擬記者會場景,用戶進入即可使用AI智能語音技術向代表委員提問。
為了使報道更具年輕態,二次元虛擬主播成為媒體新選擇。大河網的二次元虛擬主播“河寶兒”在《河寶兒SHOW兩會》系列短視頻中,以輕松活潑的表達方式讓兩會報道更接地氣。閃電新聞和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推出的二次元虛擬主播“小妮”也亮相兩會報道,智能播報兩會最新動態。
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云端”節目再次升級,一改以往的“屏對屏”為“面對面”,真正實現“零距離”交流。
比如,《云瞰京津冀》系列訪談節目,運用 “5G+MR+AR”技術,打破空間限制,實現三地代表委員、專家學者齊聚“協同號”,共話京津冀協同發展。同樣,河南廣播電視臺利用“5G+AI+4K”技術,讓身處異地采訪間的代表們與演播室內的記者實現實時的“同屏互動”,畫面逼真,動作表情流暢自然。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兩會“云”訪談》專欄,除了通過“5G+MR”遠程交互式數字化虛擬技術,讓主持人與參會代表委員“千里同屏”,還加入“隔空遞物”“時空穿越”等特效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設計精美的海報、富有互動性的H5、活潑動感的短視頻……讓傳統的新聞報道得以花式呈現,實現了從靜態到動態,從可讀到可聽、可互動的轉變。
其中,地方媒體制作的不少H5作品以沉浸式的現場感和互動感受到眾多網友的喜愛,形成“刷屏”之效。
比如,中國江蘇網制作的《長風萬里燕歸來》H5作品,帶領網友跟隨燕子的視角一路俯瞰江蘇大地,目光所及之處盡是青山綠水、鄉野阡陌。伴著聲聲鳥鳴,網友在富有詩意的生態畫卷中,沉浸式感受環境之變,體味江蘇之美。

同樣展現生態之美的,還有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的場景式手繪H5作品《聽,人與長河的交響》,以聲音之變為切入點,帶領網友聆聽山東沿黃河9市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奏響的新樂章。
短視頻,兩會報道的“輕騎兵”
全國兩會期間,廣電媒體推出系列短視頻報道,“數讀”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和記者vlog等內容紛紛出圈,以豐富及時的資訊和簡約精煉的表達,獲得觀眾的點贊。
快節奏、精簡化的報道,搭配趣味性、接地氣的表達,全國兩會會場內外,廣電媒體充分利用報道優勢、IP資源和技術手段,推出眾多各有特色的短視頻,以貼近百姓的融媒體產品,推動兩會傳播“熱”。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開幕式、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以及首場“委員通道”開啟等重要程序報道中,短視頻第一時間將現場的聲音傳遞出去。短視頻也為觀眾獲取兩會重要內容提供 “快速通道”。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的新媒體直播《白•問》在兩會期間推出短視頻內容,用1分鐘講解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知識點。
央視主播海霞的“海霞委員的兩會vl o g”帶領觀眾一同“參與”政協委員集中報到,探營全國兩會委員駐地等;上海廣電、黑龍江廣電等也推出委員vlog系列內容,展現出生動的現場感;河北廣電《許萌@兩會》在“主播說”的基礎上創新,在節目開頭引入小劇場;江西臺《兩會手賬》以“VLOG視頻+手繪動畫”的形式,關注兩會主題,讓代表委員的建議“躍然屏上”。
主播VLOG兼具專業深度與觀察廣度,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親切的表達、新科技應用等形式,讓兩會“硬知識”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央視新聞“140秒速覽政府工作報告”和人民網推出的 “兩會看板”,用數字、圖表、動圖等簡潔明了的可視化形式配合大字幕的呈現,為大家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生動直觀地“劃重點”。
該視頻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均收獲大量點贊,其中在快手的點贊量達到35.6萬。人民日報將核心觀點和金句還制作成若干條1分鐘以內的切條進行傳播,多條內容登上微博熱搜和抖音熱點,全網覆蓋受眾超過2.3億人次。

短視頻與直播“開門見山”的敘事風格與新聞及時性的特點相融合,在兩會報道中,極大提升了新聞內容的傳播度和影響力。
無論是短視頻還是VLOG,快節奏、精簡化的報道,搭配趣味性、接地氣的呈現,這種人格化的表達更能引發年輕群體對于重大主題報道內容的情感共鳴,增強用戶黏性。
融媒體,融合報道出新彩
全國兩會報道,越來越成為各媒體展示融合成果的大舞臺。從硬核技術到花式呈現,再到創意策劃……。
各級廣電媒體積極運用直播、短視頻、云訪談、圖解、定格動畫、AI、H5等形式,策劃融媒體產品。北京廣播電視臺提煉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制作金句海報和長圖,推出《總理之聲》《兩會晚報》《這些提案與你有關》等H5融媒互動產品,及時傳播權威聲音。浙江廣電集團則利用短視頻、漫畫等新形式,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和浙江數字化改革成果,制作系列數據新聞短視頻。廣東廣播電視臺在今年全國兩會報道中,首次啟用“云上融媒制作和分發平臺”,這一系統可滿足本臺及全省21個地市臺對全國兩會內容生產和發布需求,提高融媒體報道的工作效率。廣西云融媒體平臺打造“全國兩會云上新聞中心”,通過提供虛擬主播、智能剪輯、自動拆條等AI技術,與各媒體矩陣攜手生產系列融媒體產品,助推全國兩會好聲音的最大化傳播。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SMG)融媒體中心攜手技術中心為兩會前方駐地工作間配備多套功能強大的新聞融合生產系統X-news,可跨越地域限制實現遠程一鍵報片、在線精編,全流程輕量化,還可保證實時畫面的高幀率、高動態范圍、寬色域、多聲道。
在SMG兩會住地工作間,Xnews、5G傳輸、全鏈條,各種融媒技術一應俱全。這是融媒體中心前方報道團隊與技術中心工作團隊緊密聯手打造的硬核新聞報道“武器”——運用一根光纜,緊密連結起上海代表團住地和SMG報道指揮中心。依靠外圍住地強大中樞賦能,閉環管理的前方記者不僅能實時把新聞素材安全穩定傳回,還能享有訪問臺內辦公網資源的便捷。同時,手機的加持屬性正持續刷新——它可以是攝像機、報片神器,還能成為提詞器,以及直播連線法寶……一部手機、一個小蜜蜂、還有一臺電腦,三者之所以緊密聯結,如此輕量化,秘密武器就是藏在手機和電腦里的強大后臺Xnews。Xnews是SMG自主研發的這款新聞融合生產云平臺,能實現遠程報片,最大限度跨越境內外限制,隨時隨地、穩定高效,確保遠程素材快速上傳。
山東廣播電視臺閃電新聞做足“融”文章,系列智媒產品在“三突出”“七結合”中實現高流量傳播。
山東臺專門在北京編輯機房首次設立了全國兩會縣級融媒體中心指揮部,充分發揮閃電新聞作為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總抓手的關鍵作用,“一鍵三連”省市縣三級融媒資源,形成“一體統籌、上下聯動、協同互通、資源共享”的日調度機制,打通宣傳“最后一公里”,實現全媒體、全平臺、全矩陣傳播。閃電新聞•電視新聞頻道聯合區縣融媒推出《兩會每日話題》專欄,通過“我有問題問代表”+“閃電連線人大代表”的融媒報道形式,回應百姓關切。
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用最新的技術拓寬傳播領域,是融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新技術讓融合產品更為鮮活、生動、豐富,讓兩會精神走到百姓中,呈現出“破局”式傳播效果,同時也更能引發年輕群體對兩會報道內容的情感共鳴,增強用戶黏性。
今年兩會報道將更加注重會內會外結合、前后后方結合、新媒體端與廣電端結合、主流新聞節目與地面頻道節目結合、省媒與縣級融媒體中心結合,在“云”上開出“創新”“高效”“融合”之花,以智慧化、互動化、趣味性點燃兩會廣電全媒體報道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