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RAW格式拍攝,一直是高端電影的標準流程,而電影作為商業化極強的產品,自然一定要使用更好的畫面表達故事。因此,一直以來,使用RAW格式來拍攝視頻,是廣大影像工作者的更高技術門檻。

現在我們一起了解一下RAW,嚴格地講,RAW并不是一種格式,英文中RAW的原意是生的、未經處理的,被影視數據記錄行業移植過來用的含義就是,原生的數據,未經任何加工的文件。RAW數據是經過傳感器的光學信息,進行AD模擬數字轉換之后,形成的一組數據。
一個畫面一幀就是一組數據,一幀里面包括諸多原始信息,比如曝光、色彩、動態、焦點等等,這些信息都是原始的,未經任何加工的。所以,進行各種各樣風格的加工轉化過程,就要交給攝影機的處理器,按照廠家的官方設置或者使用者的自定義,進行再次加工,加工的過程叫編碼,編碼的模式就有很多種了,編碼器形成新的畫面形態,最終生成為各種格式的視頻文件。
這個過程中,從RAW開始,不可改變的是焦點、景深和構圖等,因為這是物理光學的結果,其他諸如色彩、反差、影調、動態范圍等等軟性可調的元素都可以按照不同用途進行修改,修改后的結果就是不同的畫面風格,這個修改過程,可以使用不同的伽馬曲線、不同的色調方案給與最終文件的渲染模式,然后才是我們最終看到的結果。
RAW數據經過編碼處理之后,所形成的不同格式的視頻文件,是一種官方的標準化的格式,因為經過各種算法的壓縮,必然丟失一定數量的畫面信息,因此,并不能完全符合影像工作者對于影像品質和風格的苛刻要求,因此,使用編碼器之前最原始的RAW數據,然后按照自己的影片風格進行設計和后期制作,才是更為理想的影視工作流程。
所以,RAW的應用價值顯而易見,那就是盡最大可能保留更原始的攝影數據,可以增加畫面元素的信息量,擴展了再次創作的空間,為追求更好的后期效果提供更大可能性。

示例:佳能的RAW視頻動態范圍寬,后期可以對高光和暗部細節進行深入的精準調整,這是其他格式很難實現的。
RAW數據因為沒有進行其他編碼器渲染,所以,它被損傷而丟失的數據極少,這是最寶貴的畫面價值,同時,具備非常寬泛的后期可調性,可以最大范圍改變畫面的色彩和寬容度,由此避免更多二次重拍的失誤。

它的優勢顯而易見,它代表著一款攝影機傳感器更好的動態范圍、具備更多的色彩層次、具備更大的后期調整空間、具備更好的畫質,是嚴格而專業的拍攝任務所首選的記錄模式。
當然,缺點也很明顯,因為記錄碼率很大,對攝影機的基本性能要求較高,尤其是高速存儲空間也是水漲船高,這么好的品質,代價就是文件量較大。解決辦法,一是提高存儲空間容量,二是改進存儲技術,減少文件體積,盡可能保持原生畫質同時,降低文件占用空間。
基于以上實用要求,各個攝影機廠家都開發了自己的RAW格式壓縮算法,比如,之前佳能的EOS C500和EOS C700的無壓縮Cinema RAW錄制格式,就是RAW電影級記錄格式,這個編碼主要應對大型商業電影拍攝。
為了提升DIT的工作流程,佳能開發了Cinema RAW Light,此格式在保證了后期調色自由度的同時,其文件容量是Cinema RAW格式容量的1/3-1/5(文件后綴名.CRM),一方面節省存儲空間,素材備份效率更高,另一方面緩解了后期環節對于素材處理的壓力。

可將數據大小壓縮至1/3-1/5
與此同時,使用通用CFast 2.0卡或者CFexpress存儲卡作為主記錄媒介的同時,還可以使用SD卡記錄XF-AVC/MP4格式代理文件,方便離線編輯流程的剪輯與回批處理。

支持雙卡槽記錄并同時記錄代理數據
Cinema RAW Light格式目前在佳能的多款攝影機中使用,比如EOS C500 Mark II、EOS C300 Mark III、EOS R5 C、EOS C70、EOS C200。Cinema RAW Light格式在多種剪輯系統和平臺的使用上都能具備很好的兼容性,包括AVID、Adobe Premiere、Edius、Final Cut Pro X等主流非線軟件均已完成了對Cinema RAW Light格式素材在線剪輯的支持。
在剪輯效率方面,很多朋友擔心RAW數據量相對其他編碼大了很多,會不會影響后期的工作實效。實際上,大家有些誤區,在后期的剪輯合成中,同樣素材,文件數據量越小,說明壓縮率越高,壓縮率高了,解壓縮的過程就會耗費更大的電腦運算性能,也就是說,Cinema RAW Light所占用的系統解壓性能比其他壓縮率更高的編碼文件要求更低。
最簡單的辦法,拍攝一段Cinema RAW Light文件,與一段同畫面的其他格式最高碼率的文件放在剪輯線上一對比,流暢度一目了然。顯然,Cinema RAW Light在主流剪輯平臺上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且能保證流暢清晰的畫面預覽,即使8K視頻也是一樣的。
請看下面一個剪輯界面,EOS R5 C拍攝的原生Cinema RAW Light文件直接上線剪輯,畫面非常流暢自然,8K數據的剪輯與以往4K/HD高清相比,操作感受差異不大,可以直接套用官方和第三方任意LUT曲線進行剪輯。


當然,如果剪輯系統相對較老,或者平臺配置較低,那么,使用代理文件剪輯調色是更合適的工作流程。錄制Cinema RAW Light文件在CFast 2.0/CFexpress卡上的同時,可以同步錄制在SD卡上一個代理文件,用代理完成剪輯等工作,輸出用Cinema RAW Light文件,這個流程的好處是流暢高效,適合大多數工作環境,但是前提是要同步錄制代理視頻,如果后期自己生產一個代理視頻文件,短時間的素材還可以,如果是時長較長,那工作效率就會大大降低,有點浪費時間。
在機內記錄8K Cinema RAW Light的時候,也能夠在SD卡上同時記錄具有4K分辨率的XF-AVC、MP4格式或代理數據。

EOS R5 C支持雙卡槽同時記錄
如果沒有同步記錄代理文件,也可使用后期平臺生成代理文件,示例如下:


首先要根據自己使用的后期剪輯和調色平臺,到佳能官網下載相對應的Cinema RAW Light編碼器進行安裝。以蘋果FinalCut Pro剪輯軟件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安裝方式,其他軟件平臺類似。
打開佳能官網下載Canon RAW Plugin 2.6 for Final Cut Pro插件并安裝。佳能官網網址:
https://www.canon.com.cn/supports/download/simsdetail/0200658605.html?modelId=2010&channel=8
https://support.apple.com/zh-cn/guide/final-cut-pro/ver10fade120/mac
其他軟件插件請返回到:專業影視設備 > CINEMA EOS系列 >尋找并下載安裝。
經過安裝插件之后,無須設置,Cinema RAW Light格式文件就可以直接調入打開,進行剪輯等操作,至于各個軟件操作的流程是不是順暢,取決于你的電腦配置,沒有辦法進行一一測試。
另外,如果僅僅想對Cinema RAW Light視頻進行回放、監看、檢查和轉碼等基本操作,不想進入剪輯非編平臺,那么可以下載佳能官方提供的macOS用Cinema RAW Development 2.3.1軟件(文末點擊‘閱讀原文’即可一鍵下載)。

記錄12bit色彩深度原生Cinema RAW Light視頻文件,后綴名為CRM。新開發的三種Cinema RAW Light記錄方式:具有高畫質的RAW HQ模式、標準畫質的RAW ST模式和精簡記錄RAW LT模式,便于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拍攝需求選擇。

分辨率可選8K到3K,如下:8192×4320(全畫幅)/ 5952×3140(Super 35mm)/ 2976×1570(Super 16mm)。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的畫幅和分辨率,會有相對應的幀率,根據拍攝的題材特點進行先行設定,并避免同一影片反復更改。


畫質可選以8K為例,8192×4320(全畫幅)可提供此機器最高畫面品質,具體如下:

如果*8K/5.9K Cinema RAW Light格式記錄59.94P/50.00P時,可能會出現已安裝的鏡頭沒信號、操作無響應的情況,因此建議使用外部電源供電。
對焦:這是一次性的,對焦精準程度是不可后期修改的,所以,拍攝任何格式的畫面,對焦是務必不能出錯的。
構圖:如果是直播或者沒有大量后期時間,構圖也是一次性的,如果使用8K超高清畫面拍攝,后期可適當修改剪裁為4K或者HD高清,這是二次構圖,RAW的畫質可以最大程度彌補先前的構圖缺陷。
預覽:可以使用機內內置監視器實時預覽成片后的Rec.709畫面效果,并不影響記錄成RAW格式。
曝光、白平衡、動態范圍:這幾項是RAW的優勢,都可以在后期進行重新調整,但是,也要盡量在前期拍攝最接近標準要求,避免后期過大程度調整,因為,任何的調整都會損害最接近標準的畫質,RAW的調整范圍雖然比其他格式要寬泛一些,但傳感器也是有性能指標的,我們的做法就是在極低的不可察覺的畫質損傷前提下,獲得最大程度的調整。
代理:如有條件,盡量使用代理模式拍攝流程,這樣會給后期提供更快捷高效的素材,也可在多人共享,多平臺分發等工作要求下實現多措并舉。
如有可能,請盡量使用Cinema RAW Light拍攝,因為它所提供的畫面信息量更多,同時,剪輯平臺兼容性目前毫無障礙,具體請到佳能官網下載所用平臺軟件的插件即可,另外,養成代理文件工作習慣也是必要的,因為大型專業影視拍攝都需要更快的高效現場剪輯和當日回放檢查等DIT相關流程。
作為一個追求畫面品質的影像工作者,能夠更大程度把控畫面的風格和后期的調控目標,RAW是唯一的選項,而且,現在的主流后期平臺已經提供了很好的制作感受,一旦使用它的工作流程,你就會放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