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七天長假結束,幾部國慶檔上映的電影也交出了各自的成績單。
據專業票務平臺統計數據,截止到10月7日晚,2022年國慶檔總票房14.92億,總觀影人次3599.4萬,總場次270.5萬場。

其中票房表現最好的電影是《萬里歸途》,國慶檔總票房10.19億,累計票房10.79億;排在第二位的是《平凡英雄》,累計票房1.33億,《鋼鐵意志》6200萬,而10月3日上映的《搜救》成績不太理想,截止到發稿票房剛過1500萬,預計內地總票房1780萬。

除了四部真人電影外,三部動畫電影票房也均不理想,《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5》票房6600多萬,是國慶檔三部動畫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新灰姑娘2》票房2466萬,《我是霸王龍》2547萬,其中票房最好的《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5》,總觀影人次也才180多萬,說明并沒有吸引太多觀眾購票觀看。

總的來說今年國慶檔票房相當低迷,稍作對比,去年的國慶檔因為有《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兩部電影,10月1日當天就拿下6.3億票房,10月2日同樣有超過6.3億票房,最終2021年國慶檔票房達到42.46億,《長津湖》一部就拿到了30.9億,比今年國慶檔總票房的一倍還要多。
那票房相差這么多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會覺得是受疫情影響。確實,疫情導致全國各地會有部分影院關門歇業,電影院是電影票房產出的關鍵,但對比一下數據,就會發現和疫情毫無關系。
近三年的國慶檔都處在疫情當中,去年國慶假期七天的總場次為244.8萬,平均每天在33.5萬場左右,但前文給出數據,今年國慶檔總場次270.5萬場,要比去年國慶檔增加超過25萬場!如果從場次來說,今年國慶檔總票房應該超過去年才對。
和疫情、影院無關,那就只能從電影本身找原因了,上座率低迷、電影吸引力差是今年國慶檔票房不佳的核心原因。

回顧去年國慶檔,因為有《長津湖》上映,導致其他影片紛紛撤檔,最終只留下《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五個撲水的少年》三部真人電影,而且因為《長津湖》176分鐘的片長,導致整個國慶檔場次都偏少。而動畫電影方面,同樣有包括《老鷹抓小雞》在內的四部作品上映。

前文說過,最終夠猛、夠硬的《長津湖》一部在國慶檔就獨攬了30億票房,《我和我的父輩》又分走10億,兩部電影就撐起了國慶檔。而反觀今年,同樣是主旋律電影,但《萬里歸途》可謂眾望所歸,但也只拿到了10.19億,其他幾部票房如此低迷,根本原因還是題材不新穎、場面不夠大,不足以吸引觀眾。對于觀眾來說,掏錢買票還是想在大銀幕上感受大片,沒有戰爭大場面、沒有酷炫的動作戲,愿意買單的人就更少了。
大盤嚴重縮水,上映的幾部電影處境則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因為大場面較少,所以幾部電影制作成本都不會太高,其中票房最高的《萬里歸途》盈利最多。

看過《萬里歸途》的觀眾都知道,電影在新疆、寧夏等地取景,并搭建了部分建筑,除了幾場爆炸、戰爭戲之外,大場面也不算太多。一部電影除了搭景、拍攝產生費用外,另外兩處比較燒錢的是演員片酬和后期特效制作費用。《萬里歸途》主演張譯片酬向來不高,進入電影圈的“新人”王俊凱也不可能開太高片酬,而電影后期特效量不會太大,花錢也不會太多。
對比同樣由MORE VFX完成的《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的總制作成本5000萬美金,相當于不到3.5億人民幣,《萬里歸途》減半,也就是1.7億人民幣左右,而截止到發稿,《萬里歸途》片方分賬已經達到3.82億,因為發行方也在聯合出品名單中,將發行費用折算為投資參與票房分紅,這意味著《萬里歸途》盈利已經超過2億,確實是國慶檔最大贏家。

而票房表現最差的《搜救》很可惜。這部電影由羅志良執導,甄子丹、韓雪、賈冰等人主演,講述一家四口冬天去東北度假,因為父子矛盾,導致兒子走失,父親聯合當地相關部門緊急搜救孩子的全過程。甄子丹一直以來都是以功夫、警匪題材為主,在這之前不管是《葉問》系列還是《怒火重案》都取得了票房佳績,這部《搜救》是甄子丹轉型之作,沒想到票房如此低迷。

目前片方分賬勉強過500萬,還不夠甄子丹的片酬,更不用說其他演員的片酬和制作費了,很可能賠的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