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我們聊聊觸摸。
無論是消費類電子還是專業視聽領域,“觸摸”是繞不開的話題。
十數年前,我們把“觸摸”、“觸控”掛在嘴邊,那正是當時的“網紅”詞匯,那時候最初幾代iPad面市,橫掃大眾市場的同時,也給專業領域帶來了巨大沖擊。回過頭來看,Pad的出現不但很快終結了動輒幾萬元的中控屏時代,也將觸控的概念普及到了視聽產品和應用場景的方方面面。
視頻方面自不待言,會議、教育領域交互式平板大行其道,有不少公司脫穎而出,哪怕是現在,交互平板領域依然是眾多公司角力的焦點,且不乏一些巨頭入場。控制室成百上千方的大屏幕能觸摸嘛?別急,一定會有一塊對應的小屏能夠輕松進行操控。多屏互動、協作、遠程控制的概念也由此盛行。商業、娛樂、文旅、展覽展示應用中,各種尺寸、形狀,不同安裝面大屏的觸控互動,也蔚然成風。大屏幕如此,投影機自然不在話下,依靠紅外攝像頭捕捉用戶在投射平面上的信息,從而實現觸控效果,交互式投影在很多的應用場景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且在安裝便捷性、安全性和節約成本等方面尚有明顯優勢。
音頻跟觸摸絕緣?當然不!眾多的專業麥克風產品也可以采用最前沿的無線技術連接到觸控屏幕進行操作,耳機、音箱也同樣如此;市場上還不乏以iPad進行全操控或輔助操作的調音臺供選擇;也有大量的KTV早早就推出了基于iOS和Andriod平臺開發的無線點歌系統,體驗簡直不要太好。
時至今天,我們似乎已經不太刻意去談到“觸控”的概念了,如果不是本期我們有關于“觸摸屏發展回顧”方面的話題文章,我們大概也很難想起來單獨聊關于觸控的話題。是的,在有顯示屏的設備上進行觸控操作,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使用習慣的培養,已經變得如此理所當然。
專業視聽行業發展到現在,我們早已不拘泥于單一的技術手段或操作形式,更不用說忠誠于品牌。在這百舸爭流、萬物競發的時代,企業也難單一靠技術門檻、產品品質或品牌積淀取勝了,市場需求、行業大勢、商業模式、管理理念、市場推廣力度同樣不可或缺。

今天我們聊觸摸,簡單來看是交互、協作的問題,但終究是要回歸到用戶體驗上來的。無論是電容式觸控還是電阻式,是單點式還是多點式,是高靈敏度、高精細度,是大牌小牌,如果不能深度考慮用戶使用場景,深入到他們的工作流程中,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那么就很難稱之為一款好的有生命力的產品。市場上可立享一類的產品,沒有觸摸功能,也一樣提升了開會的體驗。巴可把可立享推向了市場,而后眾多企業跟進,“一鍵上墻”的軟硬件風行,儼然已經形成一個單獨的應用形態,這就是體驗,這就是有生命的。
產品能夠傳達至用戶,一定是靠渠道和推廣;能留住客戶,就要靠產品力。這包括了產品品類、市場定位、品牌、質量、安全、穩定、操作友好等諸多方面。在現在AI、5G、云、物聯概念火熱的局面下,觸控、聲控、體感早已無人談起,意識流、元宇宙正在攪動風云。
我們的工作、生活、購物、寫作、閱讀、社交等都在發生變化,但終歸,我們享受當下,珍惜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