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從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向移動端的智能手機發展,廣播節目作為傳統的新聞資訊傳播載體,也從原來的半導體收音機到車載收音系統、互聯網、手機移動端等多種方式演變,這也讓廣播節目的展現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國之聲作為全天24小時不間斷直播的中國新聞廣播的第一品牌,在央視頻上推出了直播間的視頻慢直播,讓聽眾在收聽廣播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端設備觀看到播音員在廣播直播間里的直播工作情況。
二.創新和定位
較之傳統的廣播節目音頻直播,融媒體視頻直播間讓廣播直播更為生動,讓聽眾不僅能聽到主持人的聲音,還可以看到主持人在直播間的工作狀態,同時借助各個網絡視頻直播客戶端的平臺,廣播直播的覆蓋范圍將更廣。以央視頻為例,廣播電臺可以借助其視頻直播的網友評論功能有效彌補廣播直播的局限性,與受眾加強了互動溝通。因此,融媒體視頻直播形式下,電腦、手機、車載廣播用戶可實現有效融合,觀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借助任何終端均可實時了解某一資訊或信息的動態,進而還可擴大廣播電臺的影響力。而廣播節目的可視化得以實現,也使廣播的傳播力得到極大提高。
廣播節目直播間的視頻直播結合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特點,彌補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而發現適應媒體融合的要求,具體分為:在傳播渠道方面,眾所周知新媒體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而傳統媒體具體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通過固定的傳播渠道進行傳播 ;在信息交互能力方面,新媒體信息量大、信息交互成本低、互動性強,公眾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制作傳播者,而對于廣播而言,互動的形式大多僅限于熱線或者是觀眾的留言 ;在內容及公信力方面,新媒體的內容雖然層出不窮,但內容的真實性很難考證,存在著大量的虛假信息。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多年來樹立的正面引導輿論形象早已深深扎根于群眾的思想當中,傳統媒體發布的內容真實可靠。內容就是傳統媒體的優勢所在。因此廣播節目直播間的視頻直播創新點在于:建設了一套具備多元化生產傳播能力、提高受眾交互能力、促進節目形態和管理流程,發揮傳統媒體內容價值的直播形式。
中國之聲臺內直播間的視頻直播,是一種24小時的視頻慢直播形式,采用非剪切、非加速的對現實場景的實時記錄、等比播放和完整呈現,用戶在這種更加貼近于真實場景的直播場域中,可以更加專注、真實地去體驗慢直播中直播間播音員的工作狀態。而對于重要時段重要場合的直播內容,節目組往往需要到前方現場,完成直播工作,這就需要在前方搭建臨時直播席,而前方的視頻直播工作也不僅僅是反應前方直播席的工作狀態,而是盡可能多的將前方的現場情況與直播席播音員解說相結合,使得直播節目更加立體生動,增強用戶的沉浸式體驗。

中國之聲臺內直播間的視頻直播
通過融入新媒體技術的手段,將后方的直播間挪到前方,將前方的視頻畫面,與直播間的主持講解相結合。同時,與傳統的音視頻直播系統不同,將節目是制作也在前方完成,直接推流至服務器,在前方就完成了一整套的直播系統。直播過程中主持人用頭戴式耳麥代替話筒架,遮擋主持人面部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讓外出視頻直播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三.應用
2021年9月中國之聲在珠海第十三屆中國航展現場進行直播節目,航展直播由于有地面裝備演示、飛行特技的表演活動,為了更好的報道航展盛況,采用了音視頻同步直播的方式,在傳統廣播的基礎上,通過現場架設機位,對廣播直播席,航展現場和空中特技飛行、動態武器表演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使得中國之聲的聽眾不僅聽到專家的講解,飛機的轟鳴,還可以看到高難度的飛行表演。
本次現場直播,是中國之聲在臺內視頻慢直播基礎上,首次在外場進行視頻直播,技術人員通過反復調試,設置1路固定直播席機位,1路游機,1路公共信號的三路視頻信號,為視頻直播的切換做好準備。在地面裝備演示區的直播席,由于位置限制,音頻廣播直播席經過反復調整,確定方案,將直播席與技術席分開放置,配合視頻機位,1路攝像機拍攝動態展示區表演,一路固定機位拍攝直播席,另外還準備了Gopro攝像機作為應急全景畫面。
由于既要完成音頻的大廣播直播,同時將音頻信號與視頻信號一起推流到央視頻服務器。其中視頻信號還要將飛行表演,直播席,以及航展現場的多場景進行切換,來配合主持人和嘉賓的現場講解。技術團隊采用可將多路信號源組合、編碼、切換、錄制和直播推流的視頻編碼器,這樣就可以將視頻的SDI、HDMI信號,與音頻XLR信號,一起送到編碼器,通過混合組合,將需要的場景進行切換,完成直播推流工作。同時編碼器具備切換臺功能,幾個直播畫面組合切換,并添加畫中畫效果,使得直播飛行表演的效果更佳。

航展視頻直播設計思路
視頻方面:由于現場直播空間有限,又要實現多訊道切換系統錄制,技術團隊采用一款多功能的實時編碼工具,將公共信號的SDI信號,攝像機的HDMI,以及安全機位的HDMI信號一起送入編碼器,同時將調音臺輸出的XLR音頻信號送入編碼器,通過筆記本電腦進入它的管理控制界面,設置視頻編碼器編碼所需分辨率和推流地址及碼率等。配置好用于導播切換的多層視頻布局,每層一個SDI或HDMI視頻信號,并將XLR音頻配入其中。該編碼器支持包括2各12G SDI接口、2個HDMI/DVI接口、2個4K HDMI/DVI接口,6路視頻信號輸入和2對立體聲XLR平衡音頻,1對立體聲RCA非平衡音頻信號輸入接口,然后將信號源組合、編碼、切換、錄制并推流至CDN服務器。


直播過程中完成切換、編碼、錄制、推流等功能
音頻方面:雖然視頻編碼器可以通過HDMI或SDI線纜同時傳輸視音頻信號,但卻聲音內會多少有些夾雜環境聲,造成音頻不純凈。因此,通過現場的調音臺輸出了一對左右聲道的立體聲,經由視頻編碼器的平衡音頻XLR輸入音頻,并在控制軟件內部整合配置到指定視頻通道,通過延遲功能及音量調節確保采集的聲音是清晰無雜質的。這樣的好處是在航展現場嘈雜的環境中,保證了廣播音頻信號高質量的送入視頻,使得主持人和專家的講解結合飛行表演,使受眾有更好的感受。

編碼器web切換臺界面

中國之聲航展直播界面
聲畫同步方面:系統搭建過程中,安裝工程師把多路視頻信號接入到切換系統,經切換系統處理后輸出,耳麥作為音頻信號源接入到調音臺,通過調音臺混音后輸出,因此攝像機輸出的視頻信號和調音臺輸出的音頻信號分別送入系統的PGM,會出現明顯的聲畫不同步,原因在于視頻、音頻設備處理的時間長短不一致。經測算,視頻處理時間比音頻處理時間長接近100ms。切換系統自帶音頻延時調整(最多支持200ms),通過對音頻延時調整后,切換系統的PGM帶音頻輸出的聲畫不同步問題得以解決。


航展現場通過畫中畫切換功能實現直播席與陸地展示現場的變換
推流方式選擇:在流媒體音視頻傳輸協議中,常用的流媒體協議主要有RTSP協議、RTMP協議、UDP協議、HLS協議、SRT協議、NDI協議等。
RTSP協議:是最早的視頻傳輸協議,RTSP是局域網實時流傳輸協議。是TCP/IP協議體系中的一個應用層協議,RTSP協議是對多應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過IP網絡傳送多媒體數據。
RTMP協議:來進行實時數據通信的網絡協議,是互聯網網絡直播常用的傳輸協議,流媒體/交互服務器之間進行音視頻和數據通信運行工作。
UDP協議:是用戶數據報協議,主要用于不要求分組順序到達的傳輸中,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信息傳送服務。
HLS協議:協議是由蘋果公司基于HTTP的流媒體網絡傳輸協議,主要用于PC和Apple終端的音視頻服務。類似于RTMP協議升級版。
SRT協議:基于UDT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擴展和定制, 具備網絡傳輸丟包檢測/延遲控制/視頻加密功能。SRT協議網絡直播互聯網傳輸RTMP協議升級版本,該協議可以減少延遲,消除中心瓶頸,并降低網絡成本。
NDI協議:是基于RTSP是局域網實時流傳輸協議升級版,NDI協議使視頻兼容產品通過局域網進行視頻共享的開放式協議,直接通過IP網絡進行超低延時、無損傳輸、交互控制的標準服務;NDI支持一種訪問機制,這種機制允許手動輸入正在運行NDI源的其他子網上的計算機的IP地址。
本次直播技術團隊采用的是RTMP協議推流,RTMP協議是要靠底層可靠的傳輸層協議(通常是TCP)來保證信息傳輸的可靠性的,RTMP用于在服務器和Flash播放器之間實時傳輸視頻,音頻和數據。同時RTMP 是目前應用較廣的流媒體傳輸協議,廣泛用于直播領域,目前在絕大多數的直播平臺都采用支持這個協議。RTMP是專為流媒體開發的協議,對底層的優化比其它協議更加優秀;國內主流的CDN平臺和OTT平臺基本都支持RTMP,大部分的硬件或軟件編碼器也都支持RTMP推流格式;適合長時間播放,連續10天以上連續播放仍然比較穩定。
在每場60分鐘,連續6天7場,總時長7個小時的直播過程中,通過飛行動態表演,航展現場展示,并與直播席主持人嘉賓討論畫面相結合,在央視頻中國之聲直播頁多方位、全視角的展示了第十三屆中國航展的現場情況。在直播推流過程中,通過對機位的切換,畫中畫展示,讓觀眾在觀看現場的同時,也看到中國之聲主持人嘉賓的直播工作畫面,直播期間做到音頻信號安全穩定傳輸,視頻播出畫面流暢。
四.結語
現在網絡技術和設備的發展,讓輕量化廣播的直播不僅可以聽到聲音,還可以看到影像,同時還可以交流互動,使傳播更加立體,豐富受眾的視聽感受,也可以讓聽眾去感受聲音背后的電臺故事。作為轉播系統技術人員,要在傳統轉播系統和直播技術發展的結合上不斷找到前行的平衡點及增長點,讓廣播看得見,推動廣播節目更加豐富多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