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R(高動態范圍)和SDR(標準亮度范圍)相比,在高光和暗部的記錄能力都得到擴展。進入4K/8K時代,畫面除了像素更高,也必然追求表達更多的信息,包括色彩信息和亮度信息。
關于HDR應用實踐,這里舉個例子,拍攝一段人物從樹蔭下走到陽光里的場景,由于人物面部亮度和陽光亮度相差較大,以往傳統的SDR拍攝,只能使用分鏡頭,分別拍攝暗光和亮光環境下的人物。因為曝光相差較大,無法在一個光圈下拍攝,只能借助補光、遮擋等輔助手段完成。而使用HDR模式拍攝就很容易一鏡到底。因為,假如暗部人物亮度大概在50尼特,走到陽光下可以達到1000尼特場景亮度,這個大范圍的亮度跨越,是HDR可以同時記錄的動態范圍。

常規SDR情況下曝光

高動態HDR曝光
如此可見,HDR模式可以大大擴展畫面的表現力,同時在藝術創作上也是一種全新的表達語法,無論是題材還是視覺效果,HDR正在逐步開始普及,也是我們未來必須使用的工作模式。
素材統一化
這是在建立HDR工作流程之前我們要做好的準備,首先,確認要拍攝的HDR是哪種標準和用途,一般來說,在HLG和PQ兩種主流HDR模式中,HLG標準廣泛適用于廣播電視領域。PQ則廣泛地應用于高端HDR格式視頻和靜態圖像內容的拍攝和制作,主要應用于電影和網絡視頻領域。
素材統一化的意義是,一部影片使用同樣的HDR標準進行前期拍攝,同時在監看、剪輯、合成、輸出、審片等全流程里采用統一的硬件規格,這是水桶效應,哪個環節有所缺失,都將會對最終成片產生不良影響。具體詳細介紹可參考之前發布的文章《大佳說 | 未來已來:漸入佳境的HDR》。
HDR工程建立與輸出
我們以EOS R5 C拍攝的HLG素材為例,演示接下來的HDR后期的剪輯流程,使用佳能HDR監視器,或者MAC系統最新筆記本屏幕,都支持HLG標準。
首先看在MAC中Final Cut Pro的流程:
整個HDR剪輯流程要從開始就進行封閉式設置,盡量避免中途更改。新建一個HDR資源庫,所有拍攝的HDR素材都放入這里。

檢查資源庫的屬性(如下圖)。

點擊修改。

設置為廣色域HDR。
然后開始導入HDR素材,本次拍攝的是HLG 8K 4:2:2 10bit素材,文件導入同時,選擇了轉碼為代理文件,以利于接下來的剪輯和調色。


檢查導入的視頻素材屬性,確認為Rec.2020 HLG。
導入完成之后,建立剪輯項目。

注意,【渲染】【編解碼器】里的色域務必要選擇和素材色彩一致的廣色域HLG。如果拍攝的是PQ素材就選PQ色域選項。
時間線和示波器可以檢查HLG項目的曝光,在HDR顯示器屏幕上,這個曝光的亮度和反差是準確的,高光和暗部都很通透,動態范圍較大。

如果全部素材都是HLG,那么正常剪輯調色即可。例如,佳能第三代專業監視器DP-V2730是符合HLG標準的,用來做HDR調色,可以實現無縫銜接的操作。

如果想預覽HLG影片在普通SDR下的實際效果,可以把影像通過HDR工具進行轉換。通過轉換,原來的HLG素材就轉化為標準廣播電視標準畫面,下圖為同屏對比。(提示:以下為HDR與SDR對比示意圖,非HDR原圖可視效果。)

對比非常鮮明,圖片左側為HLG畫面,右側為Rec.709畫面,明顯可見,兩種顯示模式的亮度、對比度相差較大,這是因為Rec.709顯示大概最高為300尼特左右,而HLG以1000尼特為亮度基準,同時HLG 10bit的色深優勢也帶來更好的色彩表現力。

通過直方圖對比,也能從技術上分析出二者畫面的區別。示波器上,左側半部的HLG顯然更寬廣,曝光寬容度更大;右側Rec.709的動態顯然壓縮了很多,尤其高光部分缺失很大。
如果我們有些素材是Rec.709的話,調入時間線,整體曝光和色域會明顯不足和狹窄很多,給大家看這個向日葵的Rec.709素材。

畫面左側是按照HLG標準調整之后的色彩和曝光,整體亮度提高,色彩艷麗,如果在普通Rec.709的色域下,就是右側沒有調整之后的效果,對比之下,HLG的表現力要出色很多。
反之同理,如果拍攝的HLG視頻要在Rec.709環境下播放,也要針對性的進行轉換,壓縮高光區域,控制曝光,才能符合制播要求,也可以使用廣播安全特效進行調整。
特別提示:關于字幕也要額外注意,如果是純白色字幕,需要特別提高亮度來匹配HLG的高光動態表現力,否則,字幕一般按照Rec.709的默認亮度預設白。比如下圖中,右側字幕是初始默認的Rec.709標準的純白色,在HLG畫面下,其實是灰色的。左側字幕是配合HLG的動態范圍進行了亮度調整之后,才顯示效果為純白色。

提示:在1000尼特峰值亮度監視器上HDR參考白亮度為203尼特。不過,無法簡單的說203尼特是或不是HDR節目的收片標準,在實際制作時也無法對拍攝場景的參考白亮度進行監測和控制。
另外,如果使用的顯示器或監視器達不到HDR標準,可以打開軟件的:顯示-“將HDR顯示為色調已映射”,這樣可以適當模擬HDR的實際顯示效果,但最佳的流程還是采用標準的HDR顯示器才好。
輸出HLG
當以上剪輯和調色等操作結束之后,輸出為標準的HLG視頻。

1、檢查輸出編碼器的信息確認為(HDR)HLG。

2、檢查編碼器的分辨率、色域、碼率是否符合目標視頻要求。可以輸出較大的母帶級別素材,保持8K 4:2:2 10bit最高畫質,也可以輸出相對較小4K HDR成品。
3、如果素材中有8bit色彩,會彈出提示框。輸出編碼務必采用4:2:2 10bit及以上才能達到HDR最佳效果。

輸出完成后,在播放器中檢查是不是HDR視頻,在不同播放器中左上角或右下角會顯示一下標志,標識編碼輸出成功。
寫在結尾的話
以上為HDR剪輯制作全流程的基本操作,HLG模式適合廣電節目制作、通用HDR影片交流交換等場合,且素材播放媒介兼容性好,適合不同屏幕播放。另外一種HDR規范PQ的全流程與此相似,不過,務必確保素材拍攝為PQ標準,在工程建立開始就采用PQ預設,剪輯中并對非PQ規范素材進行轉換。雖然PQ和HLG素材可以相互轉換,但并不建議在統一流程下增加額外的轉換過程,以確保畫面品質和制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