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成都》是一部通過延時攝影,記錄這座城市日新月異變化的短片。它以城市建筑、歷史文化等角度,多方位展現了成都的高速發展。今天我們有幸采訪到了這部作品的創作者鄭儒老師,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創作歷程。
鄭儒
狂熱延時攝影愛好者/商業延時攝像師/8KHDR技術先行者
熟練運用MotionControl運動控制系統/自己DIY設備
代表作品:《中國如畫》系列/《海拔之巔》系列/《禪》8K HDR/《遨游成都》8K HDR
拍攝快門次數超過100萬次/后期制作超過100TB素材/擁有專業延時攝影后期制作經驗
Q:感謝鄭儒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請您簡單介紹一下《遨游成都》這部短片。
鄭儒:《遨游成都》這部片子其實是我利用業余時間拍攝,花費大概3-4年完成的。前面1/3的時間我是用現代建筑和仿古建筑形成一個對比,來表現成都作為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的重要性和成都歷史的悠久。中間還穿插了一些人文、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和一些成都元素,后半段我想表現城市發展,出行方式,景點之類的,總之更多的是想表現成都的美。
其實我還有一些其他的拍攝想法,但是因為許可之類的原因,很遺憾沒能拍攝進去。
Q:您剛剛說到的未能實現的拍攝想法是什么呢?
鄭儒:比如說我想拍一個高科技工廠,表現工廠中的工作景象,但畢竟是要用延時這樣的形式,去設計很多鏡頭是很難實現的。因此我只能更多地采用拍攝外景這樣的方式來展現成都的美。

成都極星工廠的截圖
Q:在拍攝前期準備時,您為什么選擇索尼α7R微單來拍攝呢?
鄭儒:我比較追求8K分辨率的成片,這就需要設備的像素至少能滿足7680*4320這樣一個規格。在拍攝前期準備時候,市面上不像現在一樣有那么多高像素的機器可以選擇,因此我就選擇了α7R系列的微單。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索尼的微單都比較輕,很多拍攝場景需要徒步、爬山,輕便的相機攜帶起來更方便。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在使用α7R系的微單來拍攝延時,它的畫質真的很不錯。

拍攝過程工作照
Q:這部作品的思路、剪輯都做的很好,中間把延時和一些正常時間速度或者升格畫面銜接的非常好,是否有比較通用的思路?
鄭儒:之所以那么做是因為音樂的需要,快慢節奏有個對比。還有就是延時攝影的表現性有限。我記得有個鏡頭是在茶館拍的,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能表現成都人們的一種悠閑,一種生活方式。但是我想抓一個人的表情,正常速的就比較好,我記得個鏡頭是一個大哥在炒菜,他還嘗了一下,我就覺得這種挺有表現性的。
Q:您在本次拍攝時用到了哪些鏡頭?
鄭儒:我使用FE 16-35mm F4、FE 55mm F1.8比較多,因為我以前用單反,因此還有其他廠商的24mm F1.4、70-200mm F2.8和400mm F5.6單反鏡頭,索尼的無反相機可以很方便地轉接使用。廣角視角的話,用FE 16-35mm F4是比較多的。
Q:成片視角非常有趣,沒有拍攝“網紅打卡點”,是怎么想到這樣取景的呢?
鄭儒:我在拍攝時刻意地規避了這些地方,我不想我拍的片子和別人一樣。所以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堪景和研究Motion Control這些設備之上。

《遨游成都》作品截圖
Q:您覺得延時攝影的畫面里什么內容是比較重要的呢?能表達出什么樣的信息才是比較成功的延時攝影影片呢?
鄭儒:我覺得這跟拍攝的主題有關,延時攝影找主題是很重要的。然后再從主題中去尋找需要哪些畫面,而不是一味地堆素材。當然堆素材也很重要,如果能帶著拍攝的主題去堆素材這樣會更有表達性。
我研究過國外可能95%以上的延時攝影師,我把他們能找到的作品都看了個遍,包含拍攝花絮和采訪。我總結出一個結論——好的延時攝影師的作品一定是一部主題表達明確的片子,他里面可能包含的是全部的美景,也可能是一片帶有故事性的延時攝影短片。
舉一個例子,比如:Andrew Geraci拍攝的《紙牌屋》延時攝影片頭,它絕對不是一部風光片。從這部片子我可以看出來。政治的中心,大多數的鏡頭是圍繞著國會大廈拍的。那些雕像,表現權利的象征。借實現的臟亂畫面來做人與人之間或政治里面的特定表達,我一直記得有個橋下的鏡頭,背景是國會大廈;還有一個鏡頭是前景很雜亂,有個木頭,有個桶,中景是條河,背景一個橋和一個矮的房屋。我都好喜歡這些鏡頭。
Q:片中有很多畫面都是大光比的內容,α7R II處理大光比畫面時表現如何?
鄭儒:這個要分很多種情況了,大多數情況下都能靠相機本身的寬容度來解決。
比如說我片中前面有一些晚上拍攝的鏡頭,這些鏡頭都是保高光部分,欠曝1.7-2檔左右,后期再把陰影的部分提起來,畫面也是沒有問題的。為了間隔時間能快一些,我也會拉高ISO,后期稍微進行一點降噪處理,畫面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那種光比特別極端的情況,比如說前景是比較近的建筑的話,如果強行拉陰影部分,建筑部分的質感就不是太好。還有就是在森林的場景,表現也不是太好,這種情況下就只能靠后期來處理了。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HDR包圍曝光來解決,過曝、正常、欠曝各拍一張,后期使用AE軟件來合成。
因為α7R II確實也是比較老的機器了,我估計α7R III\α7R IV\α7R V這樣的新機器應該會好很多,這些機器的寬容度應該會更高一些。

《遨游成都》作品截圖
Q:您覺得α7RII對于延時拍攝有什么獨到的優勢呢?
鄭儒:我覺得它的優勢還是很多的。可能有很多人覺得這是被“淘汰”的機器了,這款機器確實也發布已經好多年了。但是到現在據我所知還有很多人都在用這臺機器拍延時攝影。
首先,在好幾年前它就搭載了延時攝影的獨立App,所以它在拍攝固定機位鏡頭的時候是不需要搭配快門線的。
其次,它的畫質到今天也足夠優秀,能夠達到8K分辨率的要求,寬容度也足夠高。
還有就是鏡頭群了,哪怕我用單反鏡頭也可以轉接。

kessler crane second shooter pro的三軸延時攝影系統
Q:其實我們在聊的時候也多次提到了運動控制的相關內容,畢竟如果只有固定視角的延時相對來說就比較平凡了。像這方面內容,您對新手開始拍延時的人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嗎?
鄭儒:雖然聊了很多運動控制類的相關內容,并不代表固定機器就不好。還是要看想表達什么。對于新手來說,可以先把基礎知識打牢,這點真的很重要,我以前體會不到這些。然后就是要多學。國內有很多教程,國外網站也有一些深入資料,玩的人也更多。如果是真的喜歡延時攝影,可以慢慢滲透,比如運動控制系統。國內外都有很多相關的硬件設備。想表現一些不同的運鏡,還是需要自己DIY。
Q:8K HDR版本的成片效果非常震撼,使用α7RII的素材來制作如此高水準的畫面是否容易呢?
鄭儒:沒問題的!因為它拍出來就是14bit的RAW。當然這跟后期也有很大的關系,我可以在這分享一下我的后期流程——第一種方式:先使用LRTimelapse平滑過渡,用AE做穩定或去閃,再用AME渲染HLG或者PQ,再使用達芬奇進行調色。比如片子里有很多夜晚燈光的場景,這種就很適合做HDR。第二種方式:也是先用LRTimelapse平滑過渡好參數,進AE后處理生成DPX或Tiff序列,用這種方式做HDR是最好做的,只不過缺點是文件會很大,一張照片就需要大概240MB左右的存儲空間,僅僅是一幀就會占用大量空間。如果拍攝的是8K50P或100P,數據量和工作量會成倍地增加。
我知道國外有個專業做8K HDR的團隊,他們直接在LRTimelapse平滑過渡后,用Lightroom直接生成Tiff。再進達芬奇做穩定,去閃,色彩管理,調色。但是我個人比較習慣AE,AE穩定的模塊和去閃插件的功能都比較強大。

成都公園中的茶館
Q:片中有很多靚麗的色彩,您如何看待索尼設備表現出的色彩?
鄭儒:如果是RAW格式的話進行后期處理我覺得還好!
我唯一遇到的問題就是在調整HDR的時,有時畫面會出現多余的顏色。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在老型號上才有的問題。另外,我也很想進一步了解索尼α7R V在RAW上面對HDR所做的優化和改進。

作品截圖:歐洲中心
Q:用α7系列相機拍攝的素材,在調色的易用度上表現如何呢?處理起來是否方便呢?
鄭儒:我覺得還是很好處理的,還是因為它支持14Bit RAW。雖然很多電影機可能是支持16Bit RAW,但是絕大部分情況下14Bit已經真的非常足夠了,而且現實中很多顯示設備、網絡傳播渠道甚至連10Bit都還沒用到呢!
我生成出來的延時攝影母版文件,最次的都是Apple Prores 4444 XQ編碼,它都支持12Bit,也已經幾乎是想怎么調就怎么調了,各種風格都可以嘗試。
因為我也做商業的拍攝,有時候導演會要求出LOG灰片,可以直接在CameraRAW配置文件中轉成灰片,這個DCP配置文件需要自己做。我覺得大多數人在調延時攝影序列的時候,生成出來的片子的顏色都會過于飽和,我看了好多人的片子,包括國外的,都會存在這種問題。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可以進到達芬奇里,看著矢量圖對畫面進行調整。

作品截圖:香香巷
Q:目前索尼已經更新到了α7RV,對于新機您有體驗過嗎?
鄭儒:我還沒有體驗過,但是我從它發布開始我就關注著,有機會的話還是很想體驗一下!因為我主要是拍攝延時攝影題材,其實對于對焦能力、電池續航之類的點并不是特別看重,我最關心的就是畫質表現,包括在低照度下或是大光比下陰影拉起來的表現。
Q:您會推薦什么樣的人群或者拍攝場景使用α7R系列這樣的相機?
鄭儒:我會推薦給從事商業攝影的朋友,還有對于人像或建筑風光類的發燒友們,還有就是我這種執著于8K延時攝影的人吧。
α7R系列的分辨率足夠高,最高已經有6100多萬像素了,已經有差不多9.5K的分辨率了。而且高分辨率的好處還有一點:因為我在拍攝中沒有使用到移軸鏡頭,在一些拍攝建筑的畫面時想要移軸效果就需要依靠后期制作,這樣就會損失畫質,很可能畫面就達不到8K分辨率的要求了,而如果畫面的分辨率足夠高的話就有處理的余地。
我就比較喜歡給周圍的朋友們推薦α7 III,α7 IV,α6400或之類的相機,這些相機比較均衡一點,可以拍視頻也可以拍照片,相對來說也比較輕便,后期處理對電腦的性能要求也沒有那么苛刻。

kessler crane second shooter pro的三軸延時攝影系統
Q:新手使用什么類型的配件會比較好?
鄭儒:其實這一切都跟拍攝的主題和想表現什么是相關的。我為什么要去研究這些設備,最主要的是因為商業拍攝還有就是我自己拍攝想要的主題做準備。像電影一樣,每個地方可能用到的設備都不一樣。比如:拍急速的車,可能要用到俄羅斯臂;拍人走動,運動,可能要用到穩定器或斯坦尼康;拍某些特殊的鏡頭可能需要用到機械臂等等,之類的。
Q:如果要您推薦使用α7R系列用于延時攝影拍攝的鏡頭,您會推薦哪些?
鄭儒:如果是延時攝影或是商業攝影之類的題材的話,我可能會比較推薦定焦鏡頭,定焦鏡頭的畫質都非常好,而且因為我們需要背著設備到處跑、取景,也當然希望機身和鏡頭都越輕越好,索尼的這些定焦鏡頭在畫質優秀的情況下又很輕便。
具體來說,類似14mm,24mm,35mm,50mm,85mm這些定焦鏡頭的畫質都很棒,如果我升級了6100萬像素的α7R V的話,我也會考慮主要搭配這些定焦鏡頭使用,這樣能發揮出設備最佳的畫質。

作品截圖